所在的位置: 结肠瘘 >> 结肠瘘手术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你不知道的事:“保健也需要私人定制”

俗话说,吃五谷养百种人。有的人抽烟3年肺就坏了,有的人抽了一辈子也没事。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所以在管理上必须因人而异,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果。如何针对自己的个体情况进行健康管理?我认为必须通过下面三个步骤。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要心中有数。这就需要定期做健康体检,包括基本项目和备选项目。基本项目必须年年检,不可随意删减;备选项目则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选取针对性强的项目进行检测。为收集个人的健康信息,体检前认真填写健康问卷也十分重要。健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现病史及生活方式相关信息等(如饮食、运动、烟酒嗜好)。通过体检,可以基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知道自己有哪些健康风险,是否患有疾病或并发症。

其次,要做个适合自己的健康计划,并付诸行动。一种健康改善模式不可能对所有人都适用,要科学设计、科学管理。比如,很多人喜欢盲目跟着潮流走,一窝蜂地吃水果餐,长此下去,往往会导致营养失衡,不仅没达到改善、促进健康的目的,反而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营养膳食计划,可以写写膳食日记,依据汇总的日常膳食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计划。再例如运动方面,不同的运动方式会有不同的健身效果。如需要降压降糖减脂,那就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乒乓球等;如为锻炼肌肉,可多做力量训练。

最后,要持之以恒,并咨询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还可通过记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定期跟踪随访等措施,提高效果。如果有多个健康危险因素,可以先选一两个最重要的,马上着手解决。在健康干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在自我健康管理时还要注意平衡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及时调整健康改善计划,有利于提高健康管理效果,真正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预防癌症的同时注意被遗忘的防癌高手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在升高,不过在我们每天嚷着要抗癌、防病的同时,或许朋友们并不知道,有一些我们自认为对身体好的食物其实可能就是导致我们患上癌症的黑手;相反,有些我们认为没有用的东西物其实才是抗癌“标兵”。

茄子皮

很多人吃茄子喜欢把皮去掉,但是吃茄子建议不要去皮,它的价值就在皮里面,茄子皮里面含有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帮助维生素C的代谢。有研究发现茄子皮抗癌活性最强,其效力甚至超过了抗癌药物干扰素。

鱼鳞

营养学家发现,鱼鳞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是特殊的保健品。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此外,常吃鱼鳞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与骨折。

豆腐渣

膳食纤维、钙等营养素含量高,低热能、低脂肪,是抗癌、通便、降脂、降糖、减肥的新原料,可加鸡蛋清、面粉、葱花及调味料搅拌均匀后煎饼吃,对预防血黏度增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肠癌等的发生都非常有利。

菜根

香菜根、芹菜根、萝卜皮中都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用盐、醋、酱油、香料等制成泡菜,是降血压、降血脂及预防便秘、结肠癌等疾病的理想食品。

橘络

有些人吃橘子是会把橘子“脱光光”,你知道吗?橘络中含有一种名为“芦丁”的维生素,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密度,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防止毛细血管渗血,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溢血及糖尿病人发生视网膜出血。

4个指标算出你活到多少岁?你达标了几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如果按照病理进行分类,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则是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约为22.3%,远高于第二位的感染性疾病(19.1%)和第三位的肿瘤(12.5%)。换句话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因此,一个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存期(寿命)的长短。

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汇总了美国弗明汉心脏病研究(FHS)中,近万例50岁人群超过30年的数据,最终找出了影响人群寿命的4个主要危险因素:血液总胆固醇水平、血压水平、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

因此,一个50岁的人,如果所有因素都处于理想水平,应该可以活到90岁以上;如果有一个以上因素是良好水平,则男性预期寿命为86岁,女性为89岁;如果其中一个以上因素为较高水平,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5岁;如果出现一个危险水平因素,男性预期寿命将缩短为80岁;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男性则只能活到78岁,女性为81岁。

史旭波进一步解释说,尽管上述结论是基于50岁人群研究得出的,但四大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人们寿命的影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无论哪个年龄,出现危险因素不加控制都可能导致减寿的后果;假如一个人既有高血压、糖尿病,还吸烟,血胆固醇水平也处于危险水平,且都不加治疗,则其预期寿命会很短,只是表中并未给出。相反,如果能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将其控制达标,就可以按照理想水平计算。

控不住血脂是最大问题

在史旭波看来,这四大危险因素中,人们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危害均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总体控制水平虽然还是很不理想,但相比群体血脂管理水平要好很多。年~年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对中国疾病谱进行了研究,调查的结果发现,在导致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的多个因素中,血脂的影响占到77%,糖尿病为19%,1%为吸烟。

从这角度说,如果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作河流决堤,血脂水平就相当于水位这个关键因素,血糖、血压及吸烟共同作用则相当于堤坝。在水位不太高时,即便堤坝不够坚固,也未必决堤;但若水位已经太高,再加上摇摇欲坠的堤坝,决堤就成了早晚的事。

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从年到年,男性的总胆固醇水平从4.15毫摩尔/升,攀升到了5.25毫摩尔/升;等于是从最低水平迅速攀升到了中上游的水平。此后虽然没有类似规模的调查,但从临床观察估计,这个数字仍在攀升。用史旭波的比喻来说,就是现在堤坝的水位已经涨到了不得不控的危险水平。然而不幸的是,相较于对血压的控制,血脂问题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史旭波认为,医务人员的重视度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导致了血脂异常的发现率偏低。“血脂问题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大夫不够重视,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要查血脂;即便查了,可能也只会按照有没有向上箭头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但事实上,具体情况不同,血脂的安全指标也不同,检查结果正常未必代表没风险,必须通过个体化分析才能确认。”

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同样偏低。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约1.2万血脂异常患者,其中仅39%接受降脂治疗。而根据临床估算,真正应该进行降脂治疗的国人应在2亿左右。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血脂异常的危害了解不清;二是对降脂药物他汀存在误解,认为其会导致严重肝损伤。史旭波说,临床上,因服用他汀造成肝脏损伤的比例仅为一百万分之一。

血脂水平和体重一样重要

史旭波认为,应该像了解自己的体重一样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针对危险因素做出调整就能够助长寿。

首先,不吸烟。很多人对吸烟有误解,认为只要不多抽,几根应该问题不大。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抽烟,即使是每天一两根,已经足以产生明显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次,降血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通过不断的呼吁和教育,无论是老百姓的认知,还是高血压整体的防治,我们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限制盐摄入、积极监测血压等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再次,控血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但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1%知道自己患病。因此,坚持每年体检,尽早发现糖尿病征兆。

最后,调血脂。为了提高血脂异常的发现率,史旭波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在所有指标达到理想水平的前提下,至少保证每5年查一次血脂;若有家族史或发现异常,则应增加检查频率;年龄越大,越应缩减检查间隔,四五十岁后最好保证一年一次。一旦出现血脂异常,则应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降血脂就吃素,不吃肉。

通常认为,素食对血脂控制有帮助;肉食中瘦肉以蛋白质为主,影响并不很大;肥肉含热量高,应该慎食;食用油摄入多也是国人血脂升高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饮食控制也不能一概而论。

误区二:体检正常就没事了。

血脂是否正常,根据个人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程度决定。化验单上所谓的正常值,针对的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由于年龄、合并疾病和家族史不同,会导致个人血脂水平也有差异。采用药物调脂后,切不可擅自停药,一般来说,调脂药都需要长期服用,是否需要减量必须由医生决定。

误区三:降血脂应该越低越好。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不好,太少也可不行。因此,根据个体情况达标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ss/1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