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音频经过后期剪辑处理,并非节目完整音频,收听完整音频,请下载大象新闻APP)
医院肛肠科主任席作武有这样一种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一旦有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较为严重,它就是“肠息肉”。相关数据显示,肠息肉的发病率较高,超过80%的结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女子腹泻七八次,结肠息肉二百多?家住汉口杨汊湖的张女士今年42岁,体型偏胖。从今年6月起,她偶尔有拉肚子的情况,以为在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便没在意。前不久,她拉肚子的情况加重了,几乎每天都要跑七八趟厕所。张女士想着是拉肚子,自行到药店买了一些药吃,可吃了大半个月症状没缓解,偶尔还有大便带血情况,医院就诊。消化内科医生在给她做结肠镜时发现,张女士的肠道内有大大小小多颗息肉,而且在距离肛门约7厘米处有环形肿物,表面充血糜烂。接着医生在结肠镜下为其进行活检。病检结果确诊腺癌,随后转到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她老是有排便的感觉,主要是因为直肠内的肿块和肠道内密布的息肉造成的直肠刺激症状。”医院肛肠科主任席作武介绍,结肠息肉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很多都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的。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血等表现时,可能息肉已发生了恶变。除遗传因素外,结肠息肉的形成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最新研究发现抽烟、喝酒、喜吃红肉类食物或者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会增加。
席作武提醒,结肠息肉有癌变的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大肠癌家族史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发现结肠息肉应及时治疗。
80%的结肠癌来自肠息肉,定期肠镜检查很重要席作武主任介绍说,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超过80%的结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肠道息肉是在大肠粘膜表面的新生物,有一定的癌变发生率,一般要经历从正常粘膜→炎性增生→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的过程,从增生性息肉到肿瘤发生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约有25%~80%的人进入中年后容易出现肠息肉,尤其是有慢性肠炎、胆囊切除手术的人群,对有肠道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当然更容易出现。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泻稀便、次数增多,也有部分便秘为主,息肉长大后可以出现大便带血和黏液,结肠癌患者往往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有些没有明显肠道表现,容易漏诊,需要进行行肠镜检查。如等到有明显症状再来就诊时,往往病情已较为复杂。
因此,超过3个月以上的腹泻、便秘、腹部不适患者需要进行检查,尤其是像刘先生这样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一旦发现有肠息肉,应尽可能将其切除。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饮食:少吃红肉,低脂高纤维饮食
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含有亚铁血红素、亚硝酸盐和高温烹饪时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引发肠息肉。
此外,这些肉类中也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后会刺激产生大量胆汁,胆汁在肠内可滞留转化为一种已被证实是致癌物质的戊酸素。建议尽量少吃红肉,低脂高纤维饮食,如韭菜、芹菜、地瓜等,多食新鲜水果,同时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排便:定时排便,排便时间不要过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时排便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排出体内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减少肠胃负担,保持体内消化系统的良好规律,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效率。
另外,提醒大家排便时不要看报纸、听广播、玩手机等,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3、运动:加强锻炼,控制合理范围内的体重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肠息肉的风险更高,该类人群往往缺乏锻炼、体质较差。
建议大家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小贴士建议
1、45岁以上无肠道症状,肠镜检查正常的,可每5年复查一次,如有腹泻、便秘等症状的,3-5年复查一次;
2、肠镜检查有息肉的,建议择机肠镜下切除;对单个息肉<1cm的,2-5年复查;有单个息肉≥1cm的,一般1-2年复查,其中对腺瘤性息肉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手术切缘未发现残留的,半年到1年复查。有2-5个息肉且均小于1cm的,1-2年内复查;对5个以上息肉的,1年内复查。
3、发现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息肉个数在个以上)的,建议切除该段肠管,在尽可能保留正常肠段功能的前提下,考虑扩大预防性切除。
4、有炎症性肠病者(如克罗恩、溃结等),应积极治疗,控制住症状并密切随访。
专家简介:
席作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医院(河南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兼肛肠科一区主任河南省卫生计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六届)副会长中国医药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法分会副会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欧亚结直肠外科协会中国中部地区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盆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专家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中医肛肠学科知名专家”“全国知名肛肠教育专家”“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席作武名医工作室”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计划指导老师河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及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从事肛肠临床33年。擅长治疗肛肠疾病,特别是重度环状痔疮、多间隙感染复杂肛周脓肿、复杂肛瘘、陈旧肛裂、顽固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坏死性筋膜炎、肛肠术后大出血、重度直肠脱垂、骶前囊肿、直肠阴道瘘、结直肠癌等疑难、危重、复杂肛肠病。尤擅PPHTSTRPHSTARRMilligan-MorganLimberge、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