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故事援疆医生手术接力妙手回春医

援疆医生手术接力妙手回春医者仁心传递维汉亲情——记泰安市第九批援疆医生陈绪涛听说泰安援疆医生又回来了,维吾尔族老人艾散·图尔迪再次医院极力请求这里的医生为他实施第二次手术,这感人一幕,是泰安市第九批援疆医生陈绪涛到受援单位工作不久与维族老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陈绪涛正为艾散·图尔迪老人手术(注:本文所有图片均经患者同意后刊载)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对泰安援疆医生的期盼

原来,这名维吾尔族老人在年9月份因“腹痛、腹胀伴无排气、排便2天”医院。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示“肠梗阻、肠扭转”。肠扭转会并发肠管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病情十分紧急。当时第八批援疆医生郑晓主治医师带领岳普湖县外一科医生给老人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乙状结肠系膜扭转度,肠管呈紫黑色已经失去了生机,决定行坏死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瘘术,切除了长约50cm的肠管。老人活了下来,但至少需要体外带大便袋6个月,才能接受2次手术。第八批援疆任务结束,郑晓医生回到原单位,不能再为艾散·图尔迪实施第二次手术。因首次手术非常成功,艾散·图尔迪老人执意医院,让这里的医生为他实施第二次手术。老人的这份愿望责无旁贷地落在第九批援医院陈绪涛主治医师肩上。

克服困难主动请缨

二次手术为降结肠造瘘口回纳术,陈绪涛医生在原派出单位经常做这类手术。但这里并不同于在后方,因为岳普湖县人口较少,该类病人相对少见,医院缺乏手术和护理经验。陈绪涛刚到受援单位工作不久,与科室同事还缺少了解、沟通和同台手术的磨合,何况,远在万里之外为一名维族同胞实施手术,也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陈绪涛对这次手术多少有点担心和犹豫。

通过翻译,陈绪涛了解到,老人家境并不富裕,大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回家,二儿子智力较常人低下,生活勉强自理。为了做手术,老人卖掉了家里的一头毛驴,而老人“我相信你们,相信援疆医生”这句话,更是深深地打动着陈绪涛。望着老人渴望的眼神,陈绪涛对外一科张秉哲主任说“咱们给他做吧,去喀什花费高,也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我会竭尽全力”。

艾散·图尔迪术后与陈绪涛(左)和耿飞医生合影留念

手术顺利妙手回春

陈绪涛与科室主任张秉哲充分探讨沟通后,精心为老人设计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计划,并详细介绍了手术的关键点。手术中,发现直肠残端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而且病人较瘦弱,粘连部位紧邻大血管及输尿管,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陈绪涛与张秉哲小心翼翼,精心协作,一边仔细分离,一边交流保护输尿管和大血管的手术技巧。最终在张征清副主任和耿飞医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陈绪涛医生的悉心指导和精湛手术技艺得到张秉哲主任及在场医护人员的赞许。

精心呵护医者仁心由于老人体质较弱,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最大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可导致延期愈合、再次手术,甚至死亡,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术后陈绪涛每天都认真查看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以了解有无吻合口瘘,并指导住院医生修改医嘱。最终,在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艾散·图尔迪和家人为陈绪涛所在科室送来锦旗

锦旗相赠情深意浓

出院后,为表示感谢,老人亲自送来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当跟老人一起合影时,张征清副主任拉着陈绪涛医生的胳膊说“来,小陈,站在老人身边”。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表达了张征清副主任对陈绪涛医生所做工作的肯定。手术的顺利实施,增强了外一科开展较高难度胃肠道手术的信心,标志着该院此类诊疗水平又迈上了新台阶,也体现出一名援疆医生的使命担当。

医疗援疆接力捧代代相传,传递着鲁疆人民的深情厚意,也传递着维汉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深情。

来源:泰安援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3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