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赞广州消化疾病中心ldqu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梦想,是便意……

  很多人都有晨起拉肚子的经历,似乎大家都不把拉肚子当回事,觉得是常见小毛病,吃餐粥清清肠胃就好了。

  但是!晨起拉肚子有时候并不是小事!

腹泻两年,阿伯查出癌症

  65岁的江伯腹泻两年,排血便1年,都仍未引起他的注意。

  最近,左下腹部的疼痛让他在家人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入院检查。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联合门诊接诊后,肠镜发现江伯不仅直肠处有一巨大肿物,还合并有降结肠癌。

癌症!

  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张龙副主任医师提醒:长期出现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伴有恶心、反酸等症状时,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最好不要大意,尽早就医,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江伯入院后,超声肠镜检查发现他直肠有约5*7cm大小的巨大肿物,占据肠腔管径约75%,虽然病理诊断考虑管状腺瘤,也就是我们说的良性肿瘤,但面积太大,且肿物下缘距离肛门仅有5cm。另外在距肛门30cm的位置又有另外一个肿瘤确诊为降结肠癌。

  怎么办?

专家联合会诊,精心设计治疗方案

  “传统的手术方式,就是直接切除两处病灶,那就有可能保不住肛门,以后要永久性造瘘,也就是把粪便从腹壁造瘘口排出,影响生活质量。”胃肠外科张通医生介绍。

  但考虑江伯年龄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耐受手术能力差,且保肛意愿强烈,消化疾病中心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专家几次会诊,考虑江伯两处病灶离的较远,中间有25cm的肠子是正常的,中心专家们决定分两步走,内外科通力协作,术前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全麻下先行结肠镜下直肠巨大腺瘤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再行腹腔镜下降结肠癌根治术,“双镜联合,精准治疗,完美解决保肛问题。”消化内科张龙介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使肿瘤与肌层正常组织分离,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肿瘤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这一技术仍需由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内镜医师完成。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伤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迎难而上,术后效果良好

  由于江伯肿物部位特殊,范围体积巨大,而肠壁只有3毫米,如何将肿物切下来,又不会切穿肠壁,是个难题。已知文献也较少有报道如此巨大肿物的ESD切除。消化疾病中心迎难而上,张龙主任和团队为江伯奋战数小时,成功切除5*7厘米大腺瘤。术后效果非常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该腺瘤仍是癌前病变,手术很及时,否则也将发展为癌。

  由于是微创手术,江伯恢复很快,一周后,胃肠外科曾山崎主任医师团队又为江伯行腹腔镜下降结肠癌根治术。手术亦非常成功。术后一周,江伯即达到临床痊愈,顺利出院。

  胃肠外科张通医生介绍,医院在“广州消化疾病中心”的平台下,消化内、外科强强联手,每年共同处理四、五百例消化系统肿瘤,像江伯这样双镜联合的病例,一年也有30台上下。

  “消化疾病中心一站式服务让病人最大获益,医生为病人争取更好的生活质量,也有成就感!中心联合门诊的病人只需挂一个号,如果内科医生初诊认为需要转去外科,可直接转,无需多挂号,就是一个‘内部的MDT(多学科联合门诊)’”。

技术大解密

1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症

  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2ESD禁忌证

  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及服用抗凝药的患者,未纠正凝血功能前严禁行ESD。病变浸润深度超过SM1是ESD的相对禁忌证。

3ESD操作过程

  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深度。

▲ESD操作过程

步骤详解

第一步

标记

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3~5mm处进行电凝标记。对于上消化道病变进行常规标记;对于界限清楚的下消化道病灶,可不做标记。

第二步

黏膜下注射

注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而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步

切开

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首先切开部位一般为病变远侧端,如切除困难可用翻转内镜法。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电凝止血。

第四步

黏膜下剥离

在进行剥离前,要判断病灶的抬举情况。随着时间延长,黏膜下注射的液体会被逐渐吸收,必要时可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以便维持病灶的充分抬举,按病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内镜和附件。

文献显示,ESD治疗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和85%。

医院

文:魏星

图:网络 编辑:黄月星

责任编辑:徐晶

投稿邮箱:gzno1hosp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3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