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护理达人已完美落幕,本季比赛一改以往惯例,采取小组赛制,选手之间进行了更为专业的病例比拼。精彩而紧张的三轮赛程下来,我们也看到了优秀造口护士的医者仁心。从本期开始,小编将和各位老师一同回顾决赛现场选手的精彩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1例乙状结肠癌术后造口坏死的护理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主诉
腹痛、腹胀一月余,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天,急诊入院,患者CT提示乙状结肠癌伴多发转移,肝转移瘤,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未诉糖尿病、家族遗传病史。
诊断
1.乙状结肠癌
2.不完全性肠梗阻
造口用品选择
造口袋:特舒?凸面底盘+透明肠造袋
附件产品:康乐保造口腰带、Brava?造口护肤粉、防漏膏、皮肤保护膜
治疗方法
入院后第2天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降结肠造瘘术。术中发现肠管水肿,同时由于肝转移瘤行保守治疗,所以术中发现的5cm肝转移瘤未切除。
造口问题
术后第2天发现患者造口整体血运差,肠黏膜整圈缺血坏死,通过干燥透明试管进行对光试验,发现坏死肠黏膜的深度至肠腔2-3cm深。由于患者腹内压明显增高、腹部膨隆,大便排出呈现大量稀烂便涌出,此时不利于进行急诊重建造口,所以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处理措施
使用造口护肤粉进行局部的自溶性清创,促进坏死肠黏膜的液化。
术后第1天
造口皮肤黏膜红润。
术后第3天
肠造口黏膜与皮肤整圈分离,且造口回缩,低于皮肤最深达1cm,创面最深2cm。分离处基底50%红色、50%黄色,肠造口黏膜呈现鲜红色,无排气排便,由于腹压增高,造口处有大量透明肠液排出。
术后第4天
肠造口黏膜坏死并液化,对光试验显示坏死深度达4cm,未见正常黏膜,由于腹内压有所下降,遂进行急诊肠造口重造术。
考虑到重建的造口未完全愈合,为防肠液渗入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局麻下行二次肠造口修整。
造口二次修整术后第3天
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整圈分离,缝线全部脱落,黏膜呈红色,低于皮肤1.5cm,分离处基底75%黄色、25%红色,最深达2.5cm。腹部膨隆,无排气排便,有大量透明肠液流出。Hb83g/L、ALB正常、WBC12×/L。患者术后血糖不稳定,在11.2-19.2mmol/L间波动,请内分泌医师进行会诊,证实患者患有糖尿病。
护理重点
1.如何避免粪水进入腹腔
2.如何使造口黏膜突出皮肤
护理措施
1.清洗创面,填塞亲水性纤维,吸收渗液,去除坏死组织,抗感染。
2.使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保护造口周围皮肤,防漏膏阻隔粪水。
3.使用凸面底盘+腰带,目的是使造口尽量使造口突出皮肤。使用腹带是由于患者腹胀,避免腹压增高导致伤口裂开。每日换药,观察基底情况,避免污染创面,促进愈合。
患者恢复情况
造口二次缝合术后第9天(8月8日)
1.患者排气排便,Hb94g/L,血糖控制良好
2.肠造口分离处创面大小3.5×1.5cm,基底%红色,最深达2cm,隔天换药
造口二次缝合第18天(8月15日)
造口与周围皮肤:7点至9点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大小缩为1.5×0.5cm,最深达0.5cm
造口大小:2×2.5cm
肠造口黏膜:红润
气味:无异味
其它:有排气排便,造口无狭窄。此时患者恢复良好,办理出院,造口伤口门诊随诊
出院2天后(8月17日)
1.肠造口黏膜12点至5点高于皮肤0.5cm,无狭窄
2.有排气排便,腹部稍膨隆、腹软
3.隔3天换药
小结
造口黏膜整圈分离至分离处创面愈合、正常黏膜凸出皮肤护理共17天。
护理启发
造口出现黏膜与皮肤分离,排泄口低于皮肤或者与皮肤平齐,使用特舒?凸面底盘对肠造口周围皮肤施压,使肠造口最低黏膜处高于皮肤,避免粪水渗漏到肠造口周围皮肤上引起刺激性皮炎、减少粪水渗漏到分离处创面加重感染。
其他体会
1.肠造口坏死后无法探及正常黏膜时,建议造口早期重建,预防并发腹腔感染。
2.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时,做好创面床准备,创造二期缝合对预防造口回缩、狭窄和造口周围皮肤疤痕增生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把握二期缝合的时机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评委点评
朱卉老师点评
李群老师点评徐洪莲老师点评欢迎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同道: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点击“发送给朋友”
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