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军伟张超薛焕洲
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6(3)
摘要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年1月至年7医院收治的65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其手术步骤和术后治疗与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同。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
(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
(3)术后病理学情况:胃癌病理学类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标本切缘。
(4)随访情况。
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结果
(1)手术情况: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患者。6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5)min;术中出血量为(±80)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2±7)枚/例。
(2)术后恢复情况:65例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1±1.0)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为(5.3±1.6)d,术后住院时间为(9.4±3.0)d,治疗费用为(8.1±1.3)万元。
65例患者中,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1例,再次手术行胃造瘘及腹腔引流术后痊愈;腹腔积液伴感染1例,行CT检查引导下置管引流后痊愈;短期胃排空障碍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乳糜瘘1例,予短期禁食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3)6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情况:
①胃癌病理学类型:高中分化腺癌30例,低分化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
②T分期:T1期27例,T2期15例,T3期23例;
③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
④TNM分期:ⅠA期19例,ⅠB期17例,Ⅱ期15例,ⅢA期12例,ⅢB期2例。
65例患者所有手术标本为R0切除,镜下切缘均为阴性。
(4)随访情况:65例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
随访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肿瘤转移、复发,无患者死亡。
结论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自年日本学者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传统2D腹腔镜系统下,手术视野是二维平面图像,操作空间及定位存在局限性。
3D高清腹腔镜系统可以提供放大4倍的高清晰立体图像,定位更加精准,有效地解决了2D腹腔镜手术的不足。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7月我科收治的65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65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33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0岁。
患者BMI为23.5kg/m2(16.4~30.0kg/m2)。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为()伦审第(08)号。患者及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肿瘤直径10cm,浆膜层受侵犯面积10cm2。
(2)淋巴结转移灶无融合,且未包绕重要血管。
(3)肿瘤无远处转移。
(4)心肺功能良好,无合并其他疾病。
(5)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6)限期手术。
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81岁。
(2)合并其他疾病及手术禁忌证。
(3)术中被迫中转开腹。
(4)急诊手术(急性出血、梗阻、穿孔等)。
(5)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3.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两腿分开位,术中游离脾门及贲门左侧区域时将体位转换为头高左倾位,便于显露手术视野。
主刀医师站于患者左侧,助手站于右侧,扶镜手站于两腿之间。采用弧形5孔法入路,脐下置入10mm套管,通过此套管置入3D腹腔镜镜头,并注入CO2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mmHg(1mmHg=0.kPa)。
术者佩戴偏光眼镜,探查腹腔,明确有无腹腔脏器、腹膜种植转移及原发灶浆膜浸润情况。术者采用超声刀或电凝钩于横结肠中部上缘切开胃结肠韧带,铲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胰腺包膜至胰腺上缘,具体手术步骤同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术中参照日本胃癌协会14版《胃癌处理规约》行D2淋巴结清扫,严格遵循无瘤原则。
3D腹腔镜下完成组织游离、淋巴结清扫后行消化道重建手术:贲门癌及胃体癌行全胃切除联合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胃窦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联合BillrothⅠ式或Ⅱ式吻合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方法参照文献。
4.术后治疗
术后治疗与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相同。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并下床活动,第2天开始行肠内营养,第3~4天开始饮水逐渐进食流质饮食。
在无消化道瘘或腹腔感染的情况下,第5~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5.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
(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
(3)术后病理学情况:胃癌病理学类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标本切缘。
(4)随访情况。
评价标准:肿瘤分期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及国际抗癌协会(UICC)第7版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病理学分期和组织学评估。
6.随访
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年7月。
7.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二、结果
1.手术情况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患者。
65例胃癌患者手术时间为(±55)min;术中出血量为(±80)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2±7)枚/例。
2.术后恢复情况
65例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1±1.0)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为(5.3±1.6)d,术后住院时间为(9.4±3.0)d,治疗费用为(8.1±1.3)万元。
65例患者中,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1例,再次手术行胃造瘘及腹腔引流术后痊愈;腹腔积液伴感染1例,行CT检查引导下置管引流后痊愈;短期胃排空障碍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乳糜瘘l例,予短期禁食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3.术后病理学情况
6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1)胃癌病理学类型:高中分化腺癌30例,低分化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l例;
(2)T分期:T1期27例,T2期15例,T3期23例;
(3)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
(4)TNM分期:ⅠA期19例,ⅠB期17例,Ⅱ期15例,ⅢA期12例,ⅢB期2例。
65例患者所有手术标本为R0切除,镜下切缘均为阴性。
4.随访情况
65例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肿瘤转移、复发,无患者死亡。
三、讨论
内容详见下文
参考文献
FIS(10周年)强势来袭!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投稿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