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很多。首先根据结直肠癌的分期选择标准治疗,标准治疗包括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手术是根治结直肠癌的最佳方案,即使发生了其他器官的转移,也可以积极考虑手术。
分期判断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参考(如图6)。配合个性化的免疫治疗和姑息治疗。本段着重介绍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治疗。
Stage0的结直肠癌
分期为Stage0的结直肠癌,癌细胞局限于肠壁粘膜内,首选内窥镜切除治疗(如图10)。如果切除没有残留,可以治愈。
StageⅠ的结直肠癌
分期为StageⅠ的结直肠癌,癌细胞浅度浸润肠壁的,可用和Stage0相同的内窥镜切除;癌细胞深度浸润肠壁的,为了避免不完全切除和防范淋巴结转移,须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如图12)。
StageⅡ、Ⅲ的结直肠癌
分期为StageⅡ、Ⅲ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如发现切除的淋巴有癌细胞转移,还需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以防转移(如图14)。
StageⅣ的结直肠癌
分期为StageⅣ的结直肠癌,手术可以切除可视范围的肿瘤,但是不能完全清除微小的癌细胞。一般情况下,对于有手术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可分数次对肝脏和肺的肿瘤进行切除。如果数次手术清除干净的,约有40%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临床上,除了手术,根据病灶的转移情况、个数、患者的个体状况也可以采取全身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的方法。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状较为复杂,建议充分与更多的国内外医生交流后选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根据目前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听取国外其他专家的第二诊疗意见。
结直肠癌的内窥镜治疗
内窥镜治疗不需要开腹,是创伤很小的手术治疗,患者身体承受的负担小,日间手术或短期住院就可以完成。此外,大肠粘膜没有神经分布,因此患者在接受内窥镜切除时不会有疼痛感。
内窥镜治疗的适应症
内窥镜治疗结直肠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病灶局限于肠壁粘膜内,或者预判癌细胞侵袭粘膜下层较浅处的。
肿瘤的大小,预判可一次性切除的。
内窥镜治疗的方法
内窥镜治疗的过程比较简单:从肛门将内窥镜插入大肠,前端小孔伸出工具切除肿瘤。根据肿瘤的特点,有3种切除方法:肿瘤呈根茎状的采取息肉切除术,肿瘤呈扁平状的采取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如图7。ESD是使用内窥镜电刀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新技术,在日本使用较广,与EMR相比,ESD能一次性切除更大的肿瘤,但其对医生的技能要求更高。
内窥镜治疗的并发症
约有1%的内窥镜切除手术偶尔会造成出血或肠管穿孔,发生并发症时需要住院治疗。
内窥镜治疗后仍需手术的情况
内窥镜切除的肿瘤,要在显微镜下做病理诊断,可判断癌细胞局限于黏膜层内的,今后随访观察即可;但是摘除的肿瘤切缘发现癌细胞的,说明肿瘤浸润了粘膜下层深处,有10%的可能癌细胞会通过淋巴管、血管发生转移,需要追加肠管切除+淋巴结廓清术。要注意,根据病理诊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因个体不同,因此需要慎重的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本人的意愿才可追加手术。
内窥镜治疗的注意事项
术前向医师说明日常服用的药物,为保证手术的安全,需特别注意抗凝药物,最好把药名写给医师。
内窥镜治疗后有几个限制:1~2周内暂时不要旅行,乘坐飞机;1周内不可参加剧烈运动。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及对生活的影响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基本采用肠管切除+淋巴结廓清术,最近也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结肠癌患者术后对生活基本无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会改变排便习惯,可能影响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结直肠癌的手术基本分3步:①切除肿瘤及周围安全区的肠管;②摘除有转移可能性的周围淋巴结(淋巴结廓清);③缝合肠管(吻合)(如图8)。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整个手术约3~4小时,术后康复顺利的,整个住院时间大约为2周。
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手术要切除的肠管部分共20cm,以肿瘤所在位置为中心,向两端各延长10cm切除。进一步对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廓清。最后将存留的结肠两端缝合。切除20cm的结肠对营养的消化吸收没有影响,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腹泻。标准的淋巴结廓清术也几乎不会影响身体的功能。患者出院后,没有饮食和运动的禁忌,不影响日常生活。
直肠癌手术
直肠癌手术有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前侧切除术”和不保留肛门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两种(如图9)。Miles手术需要制作人工肛门以排便。如果肿瘤距离肛门入口6cm以上,原则上可以保留肛门。近些年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更进距离的肿瘤也可能保肛。但是,大部分直肠被切除后会影响患者的存便功能,大便次数将增多。另外手术可能损伤到患者支配盆腔内泌尿器和生殖器的自律神经,造成排尿、性功能障碍。
人工肛门是将肠的一部分伸出皮肤表面1~2cm,此处安装可调整排便的袋子。有人工肛门的人称为“造口者“,人工肛门不影响造口者的一般日常生活,与手术前差别不大。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在腹部开4~5个直径1cm的洞,然后送入管状的专用镜头(腹腔镜)和手术工具,在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疼痛少,身体复原快,住院时间短。但是要求手术技术高,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长。
手术的并发症
结直肠癌手术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缝合不全:残留肠两端的缝合不完整,粪便从吻合口的缝隙流入腹腔。结肠癌手术发生率约为1.5%,直肠癌手术发生率约5%。
肠梗阻:手术影响肠管不能正常蠕动,粪便很难通过。
伤口感染:细菌引起手术切口皮肤表面化脓。大肠中细菌种类很多,术后约有10%的患者出现感染。
手术后的生活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运动和饮食没有特别的限制。养成适度活动身体、细嚼慢咽、吃饭八分饱的习惯就可以。直肠癌术后的排便、排尿障碍约需要半年至1年逐渐好转。按时规律用药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患者应该逐渐学习掌握的。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在腹部开4~5个直径1cm的洞,然后送入管状的专用镜头(腹腔镜)和手术工具,在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疼痛少,身体复原快,住院时间短。但是要求手术技术高,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长。
手术的并发症
结直肠癌手术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缝合不全:残留肠两端的缝合不完整,粪便从吻合口的缝隙流入腹腔。结肠癌手术发生率约为1.5%,直肠癌手术发生率约5%。
肠梗阻:手术影响肠管不能正常蠕动,粪便很难通过。
伤口感染:细菌引起手术切口皮肤表面化脓。大肠中细菌种类很多,术后约有10%的患者出现感染。
手术后的生活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运动和饮食没有特别的限制。养成适度活动身体、细嚼慢咽、吃饭八分饱的习惯就可以。直肠癌术后的排便、排尿障碍约需要半年至1年逐渐好转。按时规律用药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患者应该逐渐学习掌握的。
复发转移后的化疗
结直肠癌在复发转移后能再进行手术治疗是最理想的,但实际上使用化疗的情况更多。以下2种情况需要进行化疗:1.预估手术不能清除所有的癌细胞;2.通过化疗将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如图11)。
结直肠癌化疗的基本用药包括:5-FU+亚叶酸钙(LV)、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3种抗癌剂,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的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的贝伐单抗等3种分子靶向药物(如图12)。有时用5-FU的口服药物代替5-FU+LV静脉滴注化疗。
初次化疗的一般从FOLFOX(5-FU+LV+奥沙利铂)、或FOLFIRI(5-FU+LV+伊立替康)两个方案中选择一种,加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如图13、15)进行治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只用于无RAS基因突变(野生型)的患者,化疗前须进行基因检测确认RAS基因有无突变。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考虑药物的组合与更换(如图14、15)。最近十年结直肠癌的化疗效果有了显著进步,不少患者通过化疗缩小肿瘤,为手术创造条件。即使不能治愈,也可以控制肿瘤的增殖速度,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延长生命。
副作用的种类和程度,视药物的种类和个体情况而定,比如用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标准化疗方案FOLFOX(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之3药联用+1靶向药物(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3选1),选择奥沙利铂与选择伊立替康的副作用就不同(如图17)。同时分子靶向药物与抗癌剂作用机理不同,其副作用也不同。
化疗产生的副作用,有的患者可以忍受,但不能忍受时需要立刻就医。在进行化疗前,务必请医师、护士说明副作用,做好知识准备,副作用严重时须立即就医。
结直肠癌的复发
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病灶被切除,在出院小结中记述了“治愈”,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出院小结中的“治愈“二字是手术成功的意思。从癌症的特性看,有很大可能存在“星星之火”(复发转移的根源)。术后不可见的癌细胞可能逐渐发展为新的癌组织进一步增殖,这就是所谓肿瘤的“复发、转移”。
定期随访很重要
结直肠癌的复发在术后几个月至几年之间都很常见,复发患者中约80%发生于术后3年内,超过95%复发于术后5年内。因此,结直肠癌的术后检查随访至少需要坚持5年(如图19)。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仍然有治愈的可能。如果不能手术,通过放化疗、免疫治疗可期待延长生命,调整好身体状态后仍然有治愈的可能。如果懈怠了定期随访和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就很难转败为胜了。定期做什么检查,间隔时间如何,要看患者的结直肠癌分期和个体状态,遵医嘱。
复发转移后的化疗
患者被宣告复发时受到的打击可能比首次确诊时更大,但是有很多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仍然能正常生活;暂时不能治愈的,就把重点放在保证生活质量上,用放化疗、免疫治疗、姑息治疗缓和症状。请不要一个人烦恼,尽量明确地向医生传达自己的愿望,寻求更多医生和亲友的帮助,掌握更多的正确治疗知识,以增添自己的信心。
(文章整理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