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生命,生活
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生命在不同环境下努力延续的状态
而生命也同样影响着它所在生活的环境和状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长
当下,“癌症”却成为人们延长生命一大阻碍
人们不想面对它,又不得不去思考它
越来越多的“癌”开始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
越来越多的“癌”开始步入年轻人的生活
癌的年轻化
早在三十年前,消化系统癌症就已屡见不鲜,好发人群在45岁——65岁之间。而近十五年,这个年龄提前到了35岁,最新的调查结果再一次将这个年龄提前。20至30岁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年增长近8%,30至40岁人群增长5%,40岁以上人群增长1.6%。
小李(化名),女,24岁,因排便困难一年余加重3天来到山东省立三院就诊。入院时询问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喝酒史,无家族遗传史。
小李入院那天的场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她在母亲陪同下,拿着一大堆在急诊和门诊做过的检查资料来到山东省立三院胃肠外科病区办理住院。她的肠镜报告显示:升结肠正常,横结肠正常,降结肠正常,乙状结肠正常,直肠距肛管3cm处肉眼可见一菜花样肿物伴有出血。
看到这个肿物,医护人员第一反应就是“癌”,但24岁得直肠癌也未免太过年轻。距离肛管只有3cm,即使做完手术,之后的生活也只能用造口代替肛门。再看她的主诉,排便困难一年余,这意味着可能不是早癌,有很大几率出现浸润和转移,术后三年存活率同样让人担忧。
24岁美丽年华,初为人母,孩子还不满一岁,美好人生刚刚开始。炎症?还是癌?这一切只能等待活检结果。惜天不遂人愿,小李的活检结果显示:直肠腺癌。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暂时对患者适当隐瞒病情。手术如期进行,胃肠外科主任董淑晓团队凭借娴熟的手术顺利完成直肠癌根治术+回肠造瘘术,手术后代替肛门功能的造口会一直伴随她的余生。
致命顽疾的降临往往无声无息
其实在临床上像小李这样患有中晚期癌症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年,胃肠外科还曾收治一名29岁的年轻妈妈,胃癌晚期,开腹后发现全腹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切除。
虽然国家广泛呼吁早癌的根治和普及,但仍有很多年轻人忽视自身健康。癌症真正的可怕不是不可治愈和死亡,而是它的隐蔽性。早癌期身体不会出现任何异样,有的人甚至到了三期末才偶有不适。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胃癌在二期便开始转移,而此时人体的感觉可能仅仅是胃胀和餐后不适感。而肠癌虽然是三期开始转移,但却很难发现症状,更不易被察觉。
就像24岁的小李,排便困难一年时间里,有无数次入院检查的机会,却每次都自我感觉是便秘、痔疮,通过网络查偏方,最终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不良嗜好让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描述,“我家一位老人,吸烟喝酒活了90多岁”,殊不知吸烟喝酒并不是导致癌症的必要原因,但吸烟喝酒却让我们的身体暴露在癌症面前,就犹如让身体和癌细胞一对一挑战,癌细胞隐藏的很好,而我们却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它,很容易导致防癌失败。
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保证一定不得癌症,但患癌风险要比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小得多,反之亦然。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的患癌几率高出十几倍,而大量酗酒熬夜会加大肝癌的患病率。肥胖是很多疾病的温床,运动的人比久坐的人具有更强的疾病抵抗力。
早癌的发现成为根治的福音
癌症并不是不可治愈,只要发现的及时,就有希望。早癌和癌前病变都是可以根除的,因为这时期的病变组织还很渺小,无法转移或者侵袭,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掉这部分组织,那么就可以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定期的全面体检非常必要,发现及时就抓住了主动权,既可以保守治疗继续观察,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早癌的发现与根治是当下医疗体系首要的实施方向。也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状态,是当代年轻人普遍认可的青春时尚,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健康养生也可以成为健康的时代潮流。好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美好的生活需要健康的生命去延续和体验。广大青年朋友们,防治癌症,从年轻的你做起!
供稿:胃肠外科
审核:胃肠外科
编辑发布:集团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