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在
前
面
叮铃铃......
医院消化内科病房的办公桌上,传来一阵电话铃声。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我现在好多了!请替我也谢谢方妈妈哦!”打来电话的是一位曾经的小患者——小童童。
去年,小童童来院时,由于肠穿孔,就诊于我院外科,外科进行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并双腔造瘘,术中发现小肠多发疖肿样改变,考虑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3个月后,由于小童童的营养状况较差,7岁的孩子体重仅有12公斤,不能耐受造瘘口关闭手术,随与我科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怎么帮助童童父母节约诊疗费用,成为摆在方莹主任和她的团队面前的重要问题。
方主任在和团队讨论后决定,首先通过造瘘口使用鼻胃镜观察确定肠道状况,肠道黏膜的疖肿样改变已修复,接着采用远端造瘘口植入营养管+颈静脉置管的办法给予肠内+肠外双重营养支持,尽快改善营养状况使孩子能够耐受关闭造瘘口的手术。经过1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小童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上升到19公斤,活泼开朗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可是,半年后,小童童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孩子又开始出现腹痛的症状,经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在回盲部向上小肠末端部位有一处溃疡,取病理活检后,确诊为炎症性肠病。
那么,接下来呢?
治疗炎症性肠病才是根本!
通过使用IFX生物制剂的疗程治疗,小童童逐渐恢复健康,回到了她向往的校园生活,瞧那小脸上的微笑,多么可爱!多么幸福!
科普一下
炎症性肠病离我们有多远
包括克罗恩在内的炎症性肠病,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疾病的很多种想当然的认识:比如,干净的生活环境、西式的饮食习惯更有可能导致克罗恩病发病;比如,克罗恩病,专门攻陷抵抗力强大的年轻人的身体。经济越发达地区,越容易高发克罗恩病。
目前,全球约有万炎症性肠病患者。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症状
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腹部症状
(1)腹泻:血性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CD腹泻为常见症状,多数每日大便2~6次,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与UC相比,便血量少,鲜血色少。
(2)腹痛:UC常为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疼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疼痛暂时缓解。绝大多数CD均有腹痛,性质多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部分以右下腹多见,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其次为脐周或全腹痛。
(3)里急后重: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4)腹块:部分CD可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因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
2.全身症状
(1)贫血:常有轻度贫血,疾病急性爆发时因大量出血,致严重贫血。
(2)发热:急性重症患者有发热伴全身毒血症状,1/3CD患者可有中等度热或低热,间歇出现,因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引起。
(3)营养不良:因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常引起患者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年幼患者伴有生长受阻表现。
炎症性肠病如何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腹痛腹泻必要时可给予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广谱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对控制轻,中型患者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主要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
(2)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活动性强的可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3)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期患者,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
在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由于认识率低,患者中近半数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今天,年5月19日是第五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呼吁大家,远离这种疾病,多吃新鲜食物,尽量避免垃圾食品和饮料的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