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多学科交流会微创介入

据年统计全美有95,例结肠癌和接近39,例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同年有49,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比例: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何为结直肠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多个学科共同讨论的问题。由广州医院(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牵头组织,近期连续举办了2次多学科讨论会。邀请到了医院、上海医院多名专家教授做专题发言,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作病例汇报,还邀请到广医二院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科等兄弟科室主任、医师参加点评、讨论。

肝脏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在新发的结直肠癌病例中,20%~25%存在肝转移,而在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病例中,40%~50%最终会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已成为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

邀请到了医院内科王志强教授、结直肠外科卢震海教授、微创介入科顾仰葵教授、医院茅爱武教授作主题演讲,我院微创介入科黄文薮医生作病例报告。会议邀请到了我院洪楚原教授(胃肠外科)、薛平教授(肝胆外科)、曾波航教授(肿瘤科)、赵楚雄教授(胃肠外科)、杨学伟教授(肝胆外科)作为会议讨论嘉宾。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胃肠外科主任洪楚原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

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多学科交流会

结直肠肿瘤肠道梗阻诊治MDT沙龙

王志强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仅有肠癌肝转移(LLD)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分享了LLD患者在内科化疗方面的治疗方案、介绍了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在LLD患者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循证依据,为LLD患者的内科治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卢震海教授为我们分享了结直肠癌肝转移MDT的治疗理念,总结出了六个一原则:“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奉献、一个团队、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个目标”,把MDT做好需要各个参与学科的共同努力与付出。顾仰葵教授在会议上展示了微创介入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特别是肝动脉局部灌注化疗术、载药微球栓塞术、射频消融等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应用优势。茅爱武教授讲述了肠癌引起肠道梗阻的支架治疗,通过精彩的病例讲解分享了其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手术技巧。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黄文薮医生展示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方面的大量优秀病例,分享了相关的手术经验。薛平教授、曾波航教授、杨学伟教授分别做了点评和讨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志强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卢震海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顾仰葵教授

上海医院茅爱武教授

我院微创介入科黄文薮主治医师

最后,朱康顺教授、洪楚原教授做大会总结。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个涉及多学科治疗的疾病,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式,如何让患者治疗受益是MDT多学科交流会的意义所在。今天的会议通过内科、外科、介入科三方面治疗方式的探讨和深入交流,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患者受益!

我科医生与茅爱武教授合影留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1.肝动脉灌注化疗(HAI)

肝脏常是结直肠癌转移的第一站,肝转移病灶超过5mm后,90%血供来源于肝动脉。氟尿嘧啶药物(FUDR等)在肝脏有较高“首过”效应,在肝动脉循环中即被清除,较少进入体循环,因此,肝动脉的药物浓度较体循环高-倍,而全身毒性小。这也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应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理论基础,比全身化疗效果好,而毒副作用轻微。该种治疗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年,可植入输液泵应用,使得持续性HAI灌注得以实现,90年代以来HAI在肠癌肝转移(不可手术切除、切除术后辅助、转化)治疗中进行了多项研究,临床结果令人鼓舞。

我科朱康顺教授早在90年代末就已对肝动脉灌注化疗做了详细研究。(参考文献:[1]朱康顺,单鸿,黄明声,等.肝动脉内持续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1):48-51.[2]朱康顺,单鸿,李征然,等.经皮植入药盒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肝转移瘤[J].中华肿瘤杂志,,(6):-.[3]朱康顺,胡国栋,梁文威,等.经皮经股动脉植入药盒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J].中华肿瘤杂志,,(6):57-59.)

2.载药微球的化疗栓塞治疗

近年来载药微球的出现,为肝转移瘤患者带来了希望。载药微球多为-um或75-um大小,经肝动脉缓慢注射一方面可以栓塞肿瘤供血血管,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另一方面微球可以吸附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使其停留于肿瘤局部血管网,达到长时间持续缓慢释放药物杀死肿瘤的目的。该种治疗较静脉给药能带来更高的肿瘤坏死率。

病例分享:

病例1:患者为结肠癌肝多发转移,CT检查可见肝左、右叶多发转移瘤(图A、C),行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术后一个月CT复查显示肝内病灶完全坏死、较前缩小(图B、D)。

病例2:患者为结肠癌肝转移,CT检查可见肝右叶病灶大小约36mmX32mm(图A),行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术后一个月CT复查显示病灶全部坏死、较前缩小,大小为30mmX24mm(图B)。

专家介绍:

朱康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微创介入科主任。是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分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学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常委;是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常委。同时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EurRadiol、JVascIntervRadiol等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Oncotarget、EurRadiol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欢迎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ss/1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