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一种普通外科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对于治疗胆囊结石的最佳方法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生活压力也是在逐渐增加,在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及其不规律,从而导致患胆囊结石的人群也是日益增多,因此人们急需对胆囊结石病有个深入而又明确的了解,胆囊结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着胆汁的运动,极易阻塞胆囊管的通畅性,从而使胆汁很难顺利地进出胆囊,相应容易出现继发性的感染。并且还有的胆囊结石顺胆汁排出胆囊,阻塞胆总管进而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此时患者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甚至小便色黄、陶土样大便等症状。而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症状,如右上腹部闷胀不适、厌油腻食物、伴后背放射痛。有时,患者还会出现呃逆、嗳气、反酸及口苦、腹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这些似乎不怎么起眼的小结石常常会引起许多组织及器官的各种病变,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健康。
胆囊结石假如活动到胆囊颈部时,会造成胆囊颈管的嵌顿,此时会引起胆汁排出障碍,导致胆囊内压力异常升高,继而迅速使胆囊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于此同时,胆囊的急性炎症还会造成胆囊与胆囊周围组织及其Calot三角出现明显的炎症粘连水肿,甚至有部分可合并出现胆总管结石或Mirizzi综合征,较为严重时,胆囊内出现化脓,胆囊坏疽穿孔,导致周围的脏器如十二指肠、结肠、胃等与胆囊的包裹,甚至形成胆囊结肠瘘等内瘘。
据报道,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目前,专家一致认为胆囊结石形成的根本因素是胆囊内的胆汁在其成分和性质(理化性质)上发生了质的改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多,在胆汁中呈现饱和状态,含胆固醇较多的胆汁极易于沉淀,继而形成结晶并析出,最后形成结石。另外,有一部分患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他们的胆汁存在一种因子,专家称它为促成核因子,这种因子能够大量分泌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具有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的作用。此外呢,如果胆囊收缩能力减弱,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淤滞于胆囊内,此因素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和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就越高。患有胆囊结石的儿童,多数与先天性胆道畸形或先天性溶血有密切关。胆囊结石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都在40~50岁之间。一般好发于女性患者,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超声检查一般可诊断,女性胆囊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一般以胆固醇结石为主,可能是因为雌激素可以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而且女性分泌的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使胆囊收缩减弱,导致使胆汁淤滞于胆囊内。此外,胆囊结石的发病还与家族史及基因有关,胆囊结石发病在往往在种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此可提示胆囊石病的发病机制还包括遗传因素。
胆囊结石在胆囊内反复摩擦,使胆囊局部恶变引发胆囊癌的几率约为0.5%~1%,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胆囊结石病人患有胆囊癌的几率会更加高。有研究表明,如果胆囊结石1cm,胆囊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一般认为,胆囊内的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的要比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患者患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倍。据不完全统计,约40%~80%的胆囊癌患者其胆囊内伴有胆结石,然而各个国家的报道的数字差异比较大,中国则偏低,欧美国家偏高,因此,一般认为胆囊癌的发生率与长期患胆囊结石是密切相关的。
编辑:宣传科
校对:宣传科
版权:宣传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