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陈敏走进儿童福利院,便开始了她与孤残儿童的缘分。13年来,从一个不会照顾人的小姑娘,变身为孩子们依赖的稳重“妈妈”,她用爱和耐心陪伴福利院里特殊孩子们成长;从一名护理员转换成护理指导员,她不断充实自己,也为行业培训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孤残儿童护理员。今晚20:20,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工匠》,敬请收看。
孤残儿童护理员陈敏
毕业那年,医院和儿童福利院的就业机会,陈敏没有一丝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成为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每天面对院里患有智力障碍、运动功能残疾、各种先天或后天疑难杂症的孤儿、遗弃儿童。她既要负责这些儿童的基本生活照料,又要进行辅助医疗保健工作,同时还需要承担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的辅助工作。刚到儿童福利院,陈敏就受了一番“刺激”:有一位无肛术后结肠造瘘口经溃烂的儿童冬冬,因为排泄物不受控制,造瘘口长时间被污物浸泡,周围皮肤溃烂发炎流血。她看了很是心疼,于是翻阅了各类控制感染的书籍,学习护理知识。午休时间给孩子进行“暴露疗法”,下班后也继续给孩子检查伤口,她用棉签轻轻地去除秽物,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口。经过半个多月精细护理,孩子的皮肤慢慢好转,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体重逐渐增加,个子长高了,也会叫“妈妈”了。在这样的环境里,陈敏逼迫自己快速地锻炼、成长。年轻的她很快学会“成为一名母亲”所需要的所有技能,甚至做到更加的细心稳重。她用心血和汗水抚育掉落这里的每一位折翼天使,让他们感受母爱,找回童年该有的快乐。在陈敏看来,不管工作多么辛苦,疾病护理多么复杂,只要看到孩子天真的笑容,所有疲惫就烟消云散了。陈敏细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在美劳培育方面,她买了不织布材料,给每个孩子定制了独特的LOGO,缝在衣服、裤子、鞋子里,贴在衣柜上,这样孩子们就能通过喜欢的图案来辨认自己的柜子和衣物了。她也会邀请一些手指协调能力好的孩子一起动手缝制自己的LOGO,让孩子们既得到锻炼,也能享受手工制作的成就感。每天围着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也让陈敏担心自己的知识落后,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专业领域水平,先后取得护理本科文凭、学士学位、高级护理员及初级技能师资资格、儿科护理中级职称和孤残儿童护理员技师资格,并在《儿童福利研究杂志》上发表《先天性唇腭裂儿童的护理》实务论文。她积极参加省市级乃至全国组织的比赛,获得第六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三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杭州市三八红旗手”、“新时代杭州十大青年英才”和“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陈敏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面对行业里孤残儿童护理员缺少、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充足的护理人员,孩子们的生活护理就得不到好的保障。在院领导指导和帮助下,陈敏和同事们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开展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班的形式,向全省多个儿童福利机构传播专业技术和方法。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让护理员们掌握科学养育方法,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特殊儿童的生活品质,为行业培训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孤残儿童护理员。节目预告
今晚20点20分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