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该病病变局限于肠黏膜,由直肠开始,蔓延至整个结肠,直至盲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不良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1、腹泻:黏液便及脓血便,轻度结肠炎患者每天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便血:可少量或大出血。
3、疼痛:轻度结肠炎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4、便秘:结肠炎患者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5、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
6、肠外表现:可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
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穿孔、癌变。
轻型患者常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伴肠鸣亢进。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肠指检常有压痛。
血常规示小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严重者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大便外观有黏液脓血,镜下见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结肠检查见病变部位肠管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附有脓苔,或可见肠管增厚、狭窄、假息肉或桥形黏膜。钡灌肠可见黏膜粗糙水肿、多发性细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状。
活检可见黏膜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糜烂、溃疡等,尚可见隐窝炎、隐窝脓肿。同时有腺体排列紊乱、萎缩、杯状细胞减少,可见潘氏细胞化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目前,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疗依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进柔软、易消化富营养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贫血严重者可输血,腹泻严重者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可用柳氮磺胺吡啶、思密达、比特诺尔。部位低者可用上述口服药物加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1~2次/天,出血严重者可加用止血药物。中、重型者可口服泼尼松,或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有时需加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染。
3、外科治疗:肠穿孔、严重出血、肠梗阻、癌变、多发性息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可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