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
口
护
理
因肿瘤生长位置不佳无法保肛或防止术后并发症产生,部分结直肠癌患者需进行造口手术。
在腹壁切开一个小口,将乙状结肠或者回肠从腹壁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通过以上对消化道的改造形成肠造口,代替原来的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受疫情影响,医院变得十分不便且危险。所以本期推送总结了关于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护理的指导,帮助患者在家做好护理,减少出门次数。
No.1
造口护理
注意观察造口周围黏膜的血液循环情况,造口是否出现回缩、出血坏死等。造口一般在术后2~3天待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造口周围皮肤由于受粪便及消化液的刺激腐蚀,容易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等。每天用温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卫生。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敷于造口周围,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擦洗后再重新更换,防止炎症。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左侧卧位,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
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如有几天没有排便,可服用导泻药或进行人工肛门灌肠。训练定时排便的意识,以刺激人工肛门和其他肠道黏膜反应。患者可仔细体会,从中找出排便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做增加腹内压力的动作。例如手拎重物、咳嗽、弯腰、用力排便等。如遇有排便困难,应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肠黏膜脱落或增加腹压引发肠疝。剧烈运动和弯腰活动应适当节制,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站立时可裹腰带。
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根据患者情况及造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肛门袋。清洁造瘘口及其皮肤并待其干燥后,除去肛门袋底盘处的粘纸,对准造瘘口贴紧周围皮肤,袋口的凹槽与底盘扣牢,袋囊朝下,尾端反折,并用外夹关闭。必要时用有弹性的腰带固定人工肛门袋。
使用步骤
当肛门袋内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需及时更换清洗。除一次性造口袋外,肛门袋取下后可打开尾端外夹,倒出排泄物,用中性洗涤剂和清水洗净,或用1:氯已定(洗必泰)溶液浸泡30分钟,擦干晾干后以备下次更换。
No.2
并发症护理
瘘口周围炎——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是否红肿、压痛、糜烂、溃疡等。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排便后用温开水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用碘伏棉球消毒皮肤,最后涂氧化锌软膏。
造瘘口狭窄——手术24小时后,每天1至2次用手指伸到造口内左右上下移动,扩张瘘口,可有效防止造瘘口狭窄。
出血——严密观察造口敷料有无新鲜血液渗出,如有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造瘘口肠坏死——结肠造瘘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造瘘口周围的血运情况,肠黏膜的颜色和光泽、皮肤是否红润。如果肠黏膜色泽青紫或色黑或有恶臭味,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正确处理。
结语
正确规范的护理在患者的预后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理上,它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