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早癌一例诊治分享

李某,女性,59岁,因腹部不适半月来我院门诊求治,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而收入消化内科住院进一步诊治。

富士电子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15cm直乙移行部见一粗蒂腺瘤样粘膜增生(白光)

FICE染色示近蒂部有颜色改变

换奥林巴斯HQ电子结肠镜检查见一粗蒂腺瘤样粘膜增生,分叶状。(白光)

白光放大见表面结构紊乱

NBI近焦见表面结构紊乱,分叶状。

NBI放大见CPII-III型

结晶紫染色表面结构紊乱。

结晶紫染色+近焦示pitpatternIIIL型,局部见pitpatternIV型。

活检病理报告示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即行内镜下结肠早癌EMR切除术,在蒂部注射靛胭脂生理盐水4ml。

抬举良好。

距离病变2cm圈套切除

创面无出血,无病变组织残留。

钛夹缝合

切除标本

术后病理报告示距肛门15cm直肠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切缘阴性。

另距肛门40cm横结肠见一广基腺瘤样粘膜增生,表面结构紊乱。

即在基底部注射靛胭脂生理盐水3ml,抬举良好。

使用圈套器圈套住病变

创面无出血,但有残留。

使用APC处理创面残留病变组织。

术后病理报告示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本文作者:丁堃,副主任医师,江西省上饶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毕业于江西赣南医学院。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要包括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PMR、ESD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EU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及套扎术、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医院的空白。

丁堃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儿童白癜风该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