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蒋主任,你两次救了我的命了!”日前,患者吴某出院前特意来到综合外科主任蒋志龙办公室,当面感谢他时隔10年后再次为他手术。
吴某今年74岁,两个月前肚脐周围出现疼痛现象,且便便形状改变。入院后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其患有直肠(大肠的末端)癌,癌变段4cm,且属晚期,需要立即手术。
“10年前,我也是住的普外科,当时就是蒋主任给我做的手术。”吴某回忆,10年前,他因被检查出胃癌接受手术,当时的手术医生正是蒋志龙。
十年时光,转瞬一过。如今,已年愈古稀的吴某又遇到了以前的救命恩人,不变的是医患间的那份情谊,变了的是他每况愈下的身体:这期间,他还接受了一次喉部腺癌手术。
吴某的身体条件不算太好,再加上此前手术腹部留下的20公分左右的切口,这无疑为此次直肠癌根治术带来了很大风险。
尽管目前我院直肠癌根治术已大量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但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成了摆在蒋志龙面前的大事。
“一般情况下,为患者做这样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需要在其腹部开一个4~6cm的切口,用来从体内取出切下来的直肠。另外,还需临时在腹部开一个2~3cm的瘘口,供患者排泄。”蒋志龙称。
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创伤,蒋志龙精心准备手术方案,将过去手术需要的两个切口合二为一,只用原本作瘘口的切口就将直肠取出,在解除了患者疾病的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这样的手术方式,给吴某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术后第二天,他即可自行床上翻身,也未引发相关并发症。
蒋志龙解释,“这种手术方式主要是减轻创伤,促进快速康复。与常规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了腹壁创伤、维持了腹壁功能、改善了腹部外观;由于腹部切口减少,也避免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感染、出血、切口疝及切口疤痕疼痛不适和切口肿瘤种植转移等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较轻,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利于胃肠道蠕动快速恢复,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和术后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经过医护人员一周左右的精心照顾,目前吴某已顺利出院。出院前,他再次找到了一直信任和感激的蒋志龙,所以才出现本文开头的温馨一幕。
新闻链接:肠癌发生的五个症状+1大便出血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排便习惯改变同样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
+2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的症状。
+3大便有粘液或脓血便左半结肠癌: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4肛门肿物脱出肿物脱出是指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肛门外,有的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入肛门内;有的则便后不能回纳或经常性在肛门外。很多人会把它当成痔疮,其实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门肿物脱出,例如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5长期腹泻在多数人看来,腹泻不算个病,但事实上,长期不愈的腹泻背后,可能隐藏大肠、胃、肝及胰腺四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危险。大肠肿瘤1/4患者存在腹泻症状,有此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以下八类人长期腹泻要尽早筛查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END作者:党办张伦
编辑:张伦 dovebear
党办张伦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