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因为食管病变导致吞咽困难而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对手术耐受能力降低。围手术期的饮食管理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有效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手术前:
1.食管癌患者多有出现哽噎感,一定不要强行吞咽,因为那样会刺激局部癌组织出血、扩散、转移和疼痛。生活中,不吃过热、过烫食物,喝茶、喝粥以50摄氏度以下为好;不吸烟、不饮酒;不吃刺激性的食物,辛、辣、腥的食物会引起食道痉挛,冷食物对食道狭窄的部位刺激十分明显,容易引起食道痉挛,然后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和胀麻等感觉。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饮食讲究营养丰富,饭菜细软,容易消化和吸收。
2.术前3-5天进行营养补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的营养来源为主,少食多餐。可进食半流质的患者在指导下进食肉糜粥、医院营养部提供的匀浆膳;进食流质的患者则遵医嘱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如能全力);
3.如经上述肠内营养补充仍不足时需静脉营养补充(如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糖及钾钠氯等电解质、维生素C、B族等)。
4.注意口腔护理,清除口腔病灶、烟垢、牙垢,多用盐水漱口;
5.术前两天口服甲硝唑溶液,抑制细菌生长,避免术后吻合口感染。
6.术前1天医生会要求患者服用橄榄油ML,,有利于术中胸导管显露,减少误伤。
7.术前晚上10点之后禁食为手术做好肠道准备。
手术后:
1.术后营养管理关系到术后康复进程。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进食是食管癌快速康复技术的具体体现,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新近研究表明麻醉导致的胃肠麻痹以胃和结肠为主,小肠功能术后2小时已恢复,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道功能,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快速康复技术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2.术后患者一般留置胃管。胃管可避免胃内积气积液,减少吻合口张力,同时胃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是术后判断残胃情况的重要参考。患者会有鼻部、咽部不适,但应配合保护胃管,避免胃管脱落,家属应适时挤压引流负压瓶,保证胃管通畅。术后第1天禁食。
3.鼻空肠营养管是术后肠内营养通道。术后第2-6天可通过该管缓慢试行注入温生理盐水;第3天可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遵循由少到多、从慢到快的原则,着重注意滴食的浓度、速度和温度。例如能全力ml,维持24小时,逐步加至1ml/d,加温器维持营养液温度35-40摄氏度,也可以灌注牛奶、鱼汤、米浆,灌注前后家属可用温开水冲管避免管腔堵塞。若患者滴食后有无腹胀、反流等不适,家属可减慢滴食速度或暂停滴食。
4.术后7-10天医生会申请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明确术后吻合口、残胃情况。如无异常,可拔除胃管及鼻空肠营养管,患者试饮温开水无碍则开始进食流质(牛奶、汤水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
5.出院后1个月后无特殊则可普食。
6.术后饮食过渡讲究循序渐进,操之过急则有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风险;而过渡太慢、长期进食流质则会错失吻合口机械性扩张的时机导致吻合口狭窄。
出院后
由于患者术后胃肠解剖结构改变,且术中迷走神经部分分离,易产生饥饿感缺失、胃口差、反酸、进食后胃胀、腹泻等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反感进食,这时家属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劝说患者进食补充足量营养,让患者广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食物,避免因迷信而无依据地减少食物种类,不要进食粗硬食物,保证患者顺利过渡到普食阶段,使患者在术后抗肿瘤治疗中获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