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zg/230706/14356335.html导读少年强则国家强。这个少年强,前提是上梁要正。来源:医脉通作者:Dr.Wang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最近,国内最火的名词大概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新闻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某小学生成功构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了C10orf67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另一个是某高中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得到大量实验数据,对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有一些高大上的其他获奖题目也被挖掘出来,网友们顶礼膜拜,自叹不如。对于此事,有人说不用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果然,组委会调查之后,取消了这位小学生的获奖资格。然而,看到这位小学生的父亲(博导,相关领域研究员,相关研究的通讯作者)贴出的“情况说明”和“郑重道歉”,我觉得应该说几句。他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大众为什么会质疑他家的“医学天才”。我们为什么质疑“医学天才”?这位陈导师说,他的过错在于,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其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至于“主要数据”,是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操作得到的。若真是这样,这孩子还真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此研究中涉及的学科,想学好是非常难的。以生物化学为例,是医学类考研科目,里面什么基因啊,蛋白啊,信号啊,光这些概念就让人头疼。基因敲除更不是一门简单技术,即使是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大部分也从未接触过,可以说几乎一窍不通(研究生们表示愿意回小学深造)。别说基因敲除,就连最基础的PCR和Westernblot(陈同学的实验里均有应用),也涉及到很多技巧和熟练度,做不出结果是家常便饭。摄图网医学院的博士,科研水平未必多高,但相关理论是满级的,动手能力也一定不差。即使如此,在必须发SCI且有影响因子等要求下,有相当多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这位小天才的研究,足够让很多博士汗颜。输给天才不丢人。不信你看,他的指导老师之一杨老师(有人说是他母亲,没见到确凿证据所以仍只称呼为老师),前几年刚拿到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的面上项目平均每项资助58.6万元),跟陈同学的研究相比,研究理念和方法也不过大致相同。由此可见,这位天才的研究极其重要,获奖实至名归,甚至都低了——如果不是其他获奖项目同样牛出天际的话。但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除了规定必要“自己制作和撰写”外,还规定必须“自己选题”,必须“自己设计和研究”。就像论文一样,其“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陈导师承认不符合“自己制作和撰写”,至于是否符合其他的,他没说。陈导师说,他在书写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深表歉意。这可能是他的真心话。想必他在后悔,为什么不能把术语去掉,写得更像一名小学生,这样就更容易以假乱真了。他错了!假的就是假的,总会有痕迹,何况是这样一个明显超出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主题。如果把这件事比作一项基金申请,从选题开始,他就输了。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这个研究的水平。恶性肿瘤是常见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遗憾的是,关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我们还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目前在治疗方面,对于多数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而对于晚期肿瘤,则只能延缓和改善。但另一方面,从学术的角度,已经完全搞清楚的问题缺乏进一步探讨的价值,这种“有待研究”的领域反而是好事。有关肿瘤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点。在医学类的SCI杂志影响因子排行里,传说中的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雄踞榜首,影响因子高达分以上,远远抛开其他如Nature、Science、NEJM、Lancet等顶刊,能反映出其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