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根据横结肠的脾曲作为界限,划分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包括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右半段。左、右半结肠无论是从胚胎的起源,结肠的解剖位置,临床的表现,治疗用靶向药物的选择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根据NCCN指南推荐,对左、右半结肠癌分别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指南推荐目前对于右半结肠癌,不应当使用西妥昔单抗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无论KRAS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其治疗都应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预后方面,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平均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明显偏低,表明右半结肠癌可能具有更差的生物学行为。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KRAS突变型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63岁,
主诉:腹痛、腹胀伴排便减少天。
既往史:双侧肺大疱手术治疗后。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初步检查
辅助检查:CEA77.7ng/ml,CA.6U/ml。
肠镜检查:升结肠占位,伴肠腔狭窄,肠镜尚可通过。
肠镜病理:(升结肠)腺癌,KRAS突变型。
影像学检查:.05.11原发灶,肿瘤占肠腔一周,未侵犯周围脏器。多发肝转移灶,6.3*5.8*5.5cm。
影像学检查
诊断结果:升结肠腺癌,cT3N+M1,多发肝转移瘤。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第一次MDT讨论
肝胆外科: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患者是否适合治疗?答案是肯定的。第二,原发灶是否有症状,该患者无明显需要急诊处理的急症。第三,患者评估后通过治疗仍可以达到无瘤状态(NED)。
肿瘤内科:这是一个结肠癌伴肝多发转移的患者。目前根据CRS评分选择是否术前化疗,对于该患者,肝脏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指标升高,建议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方案选择上,患者KRAS基因突变,考虑患者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虽然没有大样本证据证明贝伐珠单抗在新辅助上的生存获益,但鉴于贝伐珠单抗在转化治疗上的地位,以及小样本证据表明贝伐珠单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本患者考虑化疗+贝伐珠单抗。
诊疗依据
6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研究的汇总分析证实: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相比显著延长OS/PFS。
诊疗经过
转化治疗:
.05.8第一次化疗:mFOLFOX+贝伐珠单抗。
.07.09MDT评估:“较05.0肠镜相比,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肝脏转移灶体积缩小”。
CEA:77.7ng/ml(.05.11)→48.8ng/ml(.07.09)。
化疗前后病灶变化情况
.08.19肝转移灶:5.0cm。
CEA:77.7ng/ml(.05.11)→48.8ng/ml(.07.09)→67.7ng/ml(.08.19)。
影像学检查
MDT治疗策略讨论:
手术切除原发灶?手术切除原发灶+转移灶?继续化疗+靶向治疗?
.07.30FOLFOX化疗,
贝伐珠单抗停药后6周,
.08.4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给予FOLFOX化疗3周期。
术中病灶
术后病理:中分化腺癌,部分粘液腺癌;浸润至结肠浆膜层;上切缘、下切缘、环周切缘均为阴性;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肠系膜淋巴结(/13)。ypT3N1bM1aIVA。
KRAS:突变型,BRAF:野生型。
术后给予FOLFOX化疗3次(.10.5结束)
WBC.67*10?/L;N1.50*10?/L;PLT57*10?/L;CEA1.14ng/ml。
停药后继续观察。
肝脏MRI(.01.11):肝内多发病灶,较大者直径约4.4cm,病灶中心坏死,合并感染脓肿形成可能大。
PET-CT(.01.15):肝枚转移灶,SUVmax=9.3。
.01.08CEA0.46ng/ml。
.01.15PET-CT检查:
PET-CT检查
PET-CT检查
肝脏复发治疗策略讨论:
肝转移瘤切除术?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
.01.0:肝TACE。
.0.18:肝I-15粒子植入。
.04.07:肝I-15粒子植入。
.06.06:腹壁I-15粒子植入。
治疗过程病灶变化情况
胸部CT(.07.16):右肺新发结节灶。
肝脏MRI(.07.17):肿瘤中央大部分坏死。
PET-CT(.07.9):肝脏未见代谢活性增高;右肺中叶外侧段,右肺下叶背段代谢活性增高,SUVmax4.15。
.07.16胸部CT:
胸部CT
.07.17肝脏MRI:
肝脏MRI检查
下一步治疗策略讨论(疾病进展):
继续原方案治疗?更改全身方案治疗?原方案治疗+局部治疗?
第二次MDT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后期出现多发性肺转移,建议患者采用二线伊立替康化疗,贝伐珠单抗继续跨线治疗。
介入科: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肺转移瘤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病理科:建议患者评估患者MSI状态,为后续的免疫治疗做准备。
肺转移瘤的治疗:
右肺新发转移瘤,.08.19化疗+靶向:FOLFIRI+贝伐珠单抗。
进展后的治疗:卡培他滨;FOLFIRI+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
治疗前后病灶变化
.1.07肝脏MRI,新病灶:
肝脏MRI检查
.0.8胸部CT:
胸部CT
.0.8肝脏MRI:
肝脏MRI检查
近况:一般情况佳。
.0.8:CEA5.16ng/ml。
肝脏MRI(.0.8):胆囊及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改变,肝左右叶交界处及肝右缘病灶无变化,边缘较前片强化明显;肝S7段转移瘤较前增大,肝S1段新发转移瘤。
胸部CT(.0.6):慢支肺气肿,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腔少量积液或胸膜增厚。
后续治疗:
瑞格菲尼;TAS-10;UTG1A1检测,伊立替康减量;
免疫治疗:MSI-H/dMMR应用PD-1抑制剂;
联合微创介入治疗;NGS检测精准治疗;入组药物临床研究。
病程回顾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这是一例全程MDT指导下个体化治疗的成功案例。
.初治转化治疗有效,手术同时切除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瘤,明显改善生存预后。
3.靶向药物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获益选择联合化疗药物。
4.微创介入是结直肠癌肝转移MDT模式中的重要补充手段。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