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直肠原位癌,即早期癌症,癌肿刚发生。其还局限在黏膜的表浅部位,没有侵犯到肿瘤以外的其他部位,对于直肠原位癌治疗方案。早期首选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常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加强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结肠癌转化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58岁。因“腹痛、腹胀1月”于-10-7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上腹隐痛、饱胀不适,阵发性、无放射痛,有时腹泻,大便呈咖啡水样,3~4次/日,无里急后重感;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头晕、头痛。曾按“肠炎”医院治疗,症状无减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年10月3日来我院门诊行肠镜检査诊为“结肠癌”,未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日返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好,小便正常,体重较前下降4公斤。
既往史:患“高血压、糖尿病”史10余年,口服降压药物,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压、血糖控制稳定。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及恶性肿瘤病史。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右上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CEA:0.18ng/mL;CA19-9:4.88U/mL;
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欠佳,进镜达横结肠肝曲,见环肠腔溃疡型肿物,病变表面糜烂,肠腔变窄,镜身无法通过,取检5块,质脆,易出血。距肛门8cm直肠见一.0cm×1.cm息肉样病变,病变表面充血,取检1块,质软。余降、乙状结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肛管未见异常。
肠镜病理:(横结肠近肝曲,活检)印戒细胞癌。(直肠,活检)管状腺瘤,伴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全腹部增强CT:横结肠壁不规则增厚,强化不均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强化不均,边界不清,大者短径约14mm。未见明显腹腔积液。膀胱充盈差。前列腺及精囊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内未见积液征象。
临床诊断
1.结肠癌(cT3-T4aN+M0,ⅢC期)
.直肠原位癌
3.高血压
4.II型糖尿病
第一次MDT治疗策略讨论
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内镜科MDT会诊意见:
1.据肠镜、活检病理、影像学检查确诊结肠癌cT3N+M0,无RO切除指征;
.建议基因检查评估预后、指导用药;
3.建议PICC置管,行靶向药物联合FOLFOXIRI方案化疗;
4.4周期疗效评价,再行下一步治疗。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诊疗经过
第1次治疗:-10-30给予亚叶酸钙mgd1,奥沙利铂mgd1,伊立替康80mgd1,氟尿嘧啶3.g微量泵泵入46h,过程顺利,反应轻微。
注:伊立替康药物基因组学检测UGT1A1基因为非基因影响型。
同时行基因检测,10天后基因检测结果:
KRAS/NRAS/BRAF/NTRK1-3均未检测出突变。
检测6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评估,结果:微卫星稳定性(MSS)。
第次治疗:-11-13给予贝伐珠单抗mg,亚叶酸钙mgd1,奥沙利铂mgd1,伊立替康80mgd1,氟尿嘧啶3.g微量泵泵入46h。
第3次治疗:-11-8给予贝伐珠单抗mg,亚叶酸钙mgd1,奥沙利铂mgd1,伊立替康80mgd1,氟尿嘧啶3.g微量泵泵入46h。
第二次MDT治疗策略讨论
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内镜科MDT会诊意见:
1.患者目前经3周期贝伐珠单抗+FOLFOXIRI方案化疗,目前局部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较前缩小,患者体力状况好;
.建议继续化疗1-3周期,评估后行手术切除。
第4次治疗:-1-15给予贝伐珠单抗mg,亚叶酸钙mgd1,奥沙利铂mgd1,伊立替康80mgd1,氟尿嘧啶3.g微量泵泵入46h。
术前肠镜检查:进镜达横结肠近肝曲,见环腔一周狭窄,周边粗糙水肿,内镜无法通过,距门的10cm见一枚息肉,直径约0.8cm,半球状,表面光滑,距离肛门约8m见一直径约1.0cm×1.cm大小病变,广基息肉,行肠镜下粘膜切除术,过程顺利,病变送检病理。
术中诊断:结肠癌cT3NxM0。遂行腹腔镜下扩大右半结肠根治术。
术后肠镜病理:(直肠8cm)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大小:1.m×1.0cm×0.5cm,侵及粘膜肌层,未见肯定脉管癌检。(直肠10cm)管状腺瘤,伴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术后病理:(右半结肠)溃疡浸润型低分化腺癌,大部分为印戒细胞癌,肿瘤大小:5.5cm×.5cm×1.5cm,侵达固有肌层外纤维脂肪组织,伴神经侵犯;肠周8/13枚巴结、肠系膜上静脉左侧4/4枚淋巴结、横结肠动脉周围8/1枚淋巴结内见查见转移癌;两切线、回结肠处周围5枚巴结及肠系根部1枚淋巴结均未查见癌。MLH1(+)、PMS(+)、MSH(+)、MSH6(+)、Ki67(80%+)。(阑尾)慢性炎症。
肿瘤分期:pT3NM0。
肿瘤内科会诊结果:1.复习病史,确诊结肠癌ⅢC期,术前转化治疗PR,术后病理轻度化疗反应,复查CT是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建议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
术后治疗:00-0-18至03-0给予贝伐珠单抗mg,亚叶酸钙mgd1,奥沙利铂mgd1,氟尿嘧啶0.5gd1,氟尿嘧啶4g微量泵泵入46h。
00-03-4腹部B超显示:中上腹腔、腹膜后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测值约:18mm×1.5mm、1mm×14mm(肝左叶后下方),界尚清,内回声偏低、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腔内可见游离液性暗区,深处约0mm(下腹部)。
肿瘤标记物变化趋势: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患者,男,58岁。因“腹痛、腹胀1月”入院。诊断:结肠癌(cT3-T4aN+M0,ⅢC期);直肠原位癌;高血压;II型糖尿病。
.FOLFOXIRI方案是针对结肠癌比较经典的化疗方案,可以用于结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也可以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一般需要应用6-8个疗程。TRIBE研究分析显示,一线FOLFOXIRI方案+贝伐珠单抗可带来显著无进展生存获益。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