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ECCO研究进展,从不同角度解读IBD。
2月12-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15届ECCO年会,中国医生受疫情影响而未能成行。为了让广大消化领域医生了解本次ECCO会议的精彩内容,武田制药公司携手全国IBD诊治中心和专家,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结合各个IBD(炎症性肠病)中心的临床经验,对最新会讯进行精彩解读。本期邀请的是同济医院刘占举教授、孙晓敏教授、施嫣红教授、王晓蕾教授,从新角度带我们重新认识IBD。图1:专家介绍从宏观到微观:疾病负担和发病机制
首先,孙晓敏教授从IBD疾病负担和发病机制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精彩观点。孙教授指出IBD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致残风险。致残以人们认为正常的方式或范围进行活动的能力受到任何限制或缺乏。残疾与间接或直接降低收入有关,也与减少受教育机会有关,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克罗恩病(CD)患者致残率都很高,增加了IBD的疾病负担[1]。所以识别早期疾病、尽早用药改变自然病史和避免疾病并发症并预防残疾的概念正在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