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术前患者腹部胀得像一座小山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进入腹腔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腹水,乙状结肠增粗明显,扭转度,复位扭转后又见一约食指粗细的粘连带,将降-乙交界和直-乙交界处(乙状结肠两端),紧紧捆绑在一起。扭转虽然已复位,但乙状结肠仍然还是一个闭袢性肠梗阻,乙状结肠高度扩张,肠径达15cm以上,肠壁和系膜增厚明显,肠腔内积聚大量气液体,但无坏死。松解粘连,经肛管排出大量气液体后,乙状结肠壁仍然很厚实,肠壁不塌陷和回缩,肠腔内似有很多有弹性的肿块。
因乙状结肠壁增厚明显,腔内有密集不明肿物,且排空后不回缩,如果保留这部分发生过扭转的乙状结肠,估计这部分肠管术后无法恢复正常的肠蠕动,且有再次发生扭转的风险。遂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瘘术。图片2.扭转并被粘连带捆绑的乙状结肠
图片3.术中发现粘连带捆绑乙状结肠两端
图片4作案凶手:将乙状结肠两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粘连带
图片5,肠壁切缘可见密集气泡样结构
图片6.密集突出于结肠粘膜面的气囊
该老奶奶肠道疾病稀奇之处在于三种严重疾病集于乙状结肠:1.肠粘连合并闭袢性肠梗阻,2.乙状结肠扭转;3.肠气囊肿病。前两种病是常见病,但这个患者却有不寻常的地方,肠粘连对胃肠外科医生来讲太平常不过了,但这个患者的乙状结肠两端好象被一根很粗大的像头绳一样的东西给捆绑住了,这根绳子一样的东西是啥?我们叫它粘连带。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老奶奶以前曾做过子宫切除手术,手术有创面,可以形成肠粘连,这个不奇怪,但它怎么就形成了一个很粗大的环形绳索,而且将乙状结肠两端都严严实实绑起来,老司机想不明白。第二个不寻常的地方是,引起这个老奶奶闭袢性肠梗阻的原因是两个,既有乙状结肠的扭转,又有绕乙状结肠两端的环形粘连,单纯环形粘连和单纯肠扭转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以前都见过,但两个病同时存在:先绑起来,再转个圈就比较稀奇了,它是咋实现的呢?第三个就更不寻常,扭转的乙状结肠还合并有肠气囊肿病,这是一个罕见病,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临床上刀哥也是第一次见到。上面的照片大家都看到了,就好像在肠壁里塞了很多小气囊,比较像邮寄珍贵物品时在外面包裹的那种指头大小的塑料小泡泡,质地很坚韧的那种,使劲挤压还可以听到伴随气泡破裂的噗嗤声。这个气是如何跑到肠壁里的呢?是淋巴管扩张还是一种解剖老师和病理老师都没有告诉我们的啥新结构?科普一下肠气囊肿病:肠气囊肿病又称肠囊样积气症(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alis,PCI)、Duvernoy综合征、肠气肿、腹气囊肿、囊性淋巴积气症等,如果只发生在结肠,又称结肠囊样积气症,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消化道疾病。是胃肠道的粘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它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但临床主要发病在小肠和结肠。可导致便血、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病因不清,比较罕见,在我国多发生于新疆、青海等地,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60岁之间多见,男女之比3∶1~4∶1。肠壁囊样积气症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和接触性。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以下几种学说:机械梗阻学说,营养失调与化学反应学说,细菌学说等(比较复杂,因为只是科普就不再详述)
肠壁囊样积气症的并发症:约3%的病例发生并发症,如肠扭转、肠梗阻、肠套叠、肠出血和肠穿孔。继发性气囊肿症主要是针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原发性疾病治愈,则气囊肿随之消失。手术治疗,囊肿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