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去美国治疗癌症,治疗17个月,哈文永失我爱。
尽管癌症称为“不治之症”,在国内无法治疗,不少患者抱着求生的希望,远涉重洋出国看病,感受中美肿瘤治疗的巨大差异。
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在60%至70%,而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在30%左右。癌症治疗,中美究竟差在哪?
77%的治疗方案被改变
“皮肤癌怎么会有骨转移?”这么多的疑点,这么多不明白,一下子全说通了。来自北京的李阿姨今年69岁,她拿到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病理报告:老伴患的是结肠癌,而不是国内诊断的皮肤基底癌。
年1月,老伴阴部发现小瘤子,医院给出了同样的结论:皮肤基底癌。李阿姨清楚地记得专家说的八个字:“恶性很小,切尽即可。”术后一年间做了25次放疗,每周5次,杀伤力太大,放疗处红肿溃烂,她给老伴下命令:扛!但扛是扛不过去了,年12月初的复查结果显示,多发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原来阴部手术的地方复发,结肠上也有阴影。
专家纳闷了,皮肤癌怎么会骨转呢?
去年底,泄气的李阿姨听从儿子的建议,通过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来到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医生特别强调,病理切片不要染色,只要最原始的白片。交切片、交病历、办签证、预约医生,整个流程一条龙,很快就见到医生。一位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王医生说,经过病理专家的分析,年1月诊断皮肤癌的未染色白片经过重新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了结肠癌的病理表现,也就是说,原发癌是结肠癌,皮肤病变只是结肠癌皮肤转移的表现。
“病理专家是世界顶尖的,我们对这个结论非常有信心。”王医生说。老伴被美国专家诊断为结肠癌皮肤转移、多发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这与国内皮肤基底癌的诊断结果完全不同。
从年2月14日至今,在美国做了三次化疗,到第三周的时候,老伴有了些胃口,原来做手术的部位也不肿了,精神头明显好了很多。老伴一天天好转,腰部疼痛明显减轻,竟然下了轮椅能走多米。
李阿姨老伴并非个案。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不少出国看病患者的共同感受。
“是肉瘤,不是卵巢肿瘤。我们的病理分析是世界一流的,没有丝毫怀疑。”听到安德森癌症中心专家的诊断结果,28岁的上海小徐一家人大哭一场。
年11月,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徐在体检中发现卵巢有肿块,医院做了单侧卵巢切除,半年之后,另医院也被切除。但肿瘤并未停步,小徐顾不上正在化疗的风险,抱着一线希望来美求医。医院要求提交白片,重新进行病理诊断。这些切片全部来自国内,不医院的,还有医院的。经过病理切片分析,美国专家确定为肉瘤。
“中国患者呈递增状态,医院共接收国际患者约3人,中国患者占比超过10%,有人左右,属于比较大的国际项目。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7年前开始与盛诺一家的合作,将资源向国际患者倾斜,数量递增。”医院国际患者中心资深主任KerinHoward说,接收国际患者首先需要收集病历资料,审核决定是否接收;通过审核后协调最佳时间点,安排首诊。
盛诺一家创始人、董事长蔡强介绍,就癌症治疗的总体水平而言,中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而死亡率却高于世界水平。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在60%至70%,而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在30%左右。在去美国就医后,有77%的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被改变。
病人在帮助医生成长进步
来自广东的老范感觉国内医生惜字如金。医院挂了元的特需号,专家和他说话的时间不到30秒。专家说:“你继续服药,看效果,3–6月后复查,看能否手术”。
老范问:“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专家说:“下一个”。
“在美国看一次医生,医生问诊的时间长达1个小时,诊费是美金。”老范说,虽然诊费高,但想知道的问题都得到回答,能消除心中的疑问;患者坐着,医生站着,在就医的过程感受到尊重。
盛诺一家的一位工作人员陪一位客户在安德森见医生,腿都站软了,从8:20到10:40,2小时20分钟,医生轮班来问诊,两个护士一个医生助理围着患者转。这么看病“耗体力”的是医生,而不是患者。
来美国看病,一点也不觉得累,李阿姨在国内外看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在国内每找一次专家,就得重新挂一次号。在北京,她挂一个专家号,第一次挂号没挂上,第二次停诊,直到三周后才见到那位知名专家。但在美国,李阿姨就不用操心了,她只要说哪天想去看,提前预约医生就行。
哈佛大学医学院乳腺肿瘤内科高级医师Dr.WendyChen说,这是一种多学科合作模式,病人不用去找不同的医生,不用知道内科医生、手术医术分别该见谁,患者协调员就会预约他所需要的合适的医生,不仅是内科专家,还有病理专家、影像专家,这是以患者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
医院业务拓展和决策方案部主任Dr.MarkDavis说,“不用患者到各科咨询,而是将不同门诊的专家带到患者的诊室,专家之间进行讨论,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没有任何两个病人的治疗方案是相同的”。美国的临床医学正在向“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化疗药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但不是每一种药都相同。体表面积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在电子计算系统中输入患者身高、体重等数值,就会得出相应剂量。单子传到药房,药剂师将药物量好放到特制的袋子中,然后传到护士手中。护士查询患者手环与药物袋子是否一致;第二位护士过来查对,第三位护士查对后给患者输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如果医生给患者的剂量与上一次相差5%以上,就会自动报警,让医生确认是否调整剂量,确保每一步都是精准的、安全的。
“亲爱的医生,我女儿已返回家中休息,目前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反应。”小徐的父亲给医生发了条短信。每次门诊,医生都问得很细:有无眩晕状态、小便是什么颜色……问得细得不得了。医生结束时还会说,“谢谢你对我们的帮助!”这让他很吃惊,医生治好患者的病,应该是患者感谢医生才对。但在美国医生看来,病人在帮助医生成长进步。
为生命推开另一扇门
小徐在美国治疗,一个月花费4万美元,已经用了20多万美元。父亲将上海的一套房子卖掉为她治病。她在国内切掉双侧卵巢,当时没有实施冻卵,永远失去了当妈妈的机会。小徐妈妈说,半年多前就咨询过来美就医,拖了半年结果发展成现在这样,后悔没能早点来。
Dr.ChristopherG.Azzoli是美国著名肺癌专家、-13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他是最受中国患者喜爱的肺癌专家,已接诊多位中国肺癌患者。他说,很多中国患者吃靶向药都没有进行基因检测,最严重的后果是治疗无效,耽误病情。
一位来自国内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左边乳房医院做的手术,刚手术完的两周因为疼痛导致无法入睡。对治疗过程绝望的她,当即选择来到了美国,用绷带绑着伤口就上了飞机。右侧乳房全切手术是在美国哈佛大学附属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实施,手术后当晚没有任何疼痛安静地睡去,第二天出院。
医生告诉她第二天就可以冲凉,她说简直不敢相信,一直等到第四天才冲凉。患者说,美国实施手术的右侧现在没有任何不适感,几乎没有淋巴水肿,右臂活动自如;而在国内实施手术的左侧,则淋巴水肿较严重,手臂不能有任何大的动作,否则会有比较强的疼痛感。
“治疗最凶险的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联合其他疗法有望一到两年后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Dr.ThanhBarbie说。治疗乳癌有许多尝试,目前以化疗为主,也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免疫治疗效果尚可,但是大量数据显示,免疫疗法+化疗比单用免疫疗法或者化疗的效果更好。
哈佛大学医学院内科副教授Dr.EdwinP.Alyea主要从事内科血液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她说,CAR-T可用于急性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化疗治疗无效后的全新疗法,可以和目前的化疗、移植相结合。
在美国波士顿,Amigo手术系统(AdvancedmultimodalityImageGuidedOperatingSuite)是全球唯一一间集CT、PET-CT、MRI、手术于一体的多功能手术实验室,术中即可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实时监测手术切除范围,以尽可能地准确地切除病灶,避免让患者二次手术。
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每天有数百项临床试验在同时进行,超过90%的肿瘤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询问:“我是否可以参加新药的临床试验?”美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搏。据盛诺一家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赴美就医的患者约有人,其中70%为肿瘤患者。
全新的疗法、全新的药物、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术实验室,或许能为生命推开另一扇门。
ICU每晚0美元,手术23万美元,医院70多万美元,老范在美国花掉了-万元人民币,但他觉得这钱花得值。在美国,他做国内没法做的泌尿和肛肠两次大手术,运用国内没开展的免疫疗法,指标一点点好起来。医生见到他说:“Verygood,congratulations!(非常好,祝贺!)”
除了腹部有两个造瘘口,他精神非常好,还找人打羽毛球,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说,出国看病是给自己多一条生的选择。
延伸阅读
得了肿瘤,中医为啥不把癌细胞斩尽杀绝?
平心论
点评健康事件 传递人文情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