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内外科治疗如何抉择找准转换时

外科手术是溃疡性结肠炎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针对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或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无效时需要转换为手术的时机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直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改变,甚至糜烂、溃疡为病理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大部分UC患者为轻、中度,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发展为重度需手术者为少数。西方国家UC的手术率在15%~45%,而我国所报道的手术率只有3%~10%。UC手术的绝对指征是肠穿孔、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癌变或有癌变风险等;急性重症UC内科治疗无效时常需急诊手术;病情反复发作或持续活动、内科治疗疗效不佳者也需要手术。对于UC癌变患者,国外报道UC患病30年的癌变率接近30%。吴开春等组织的我国UC癌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间UC癌变率0.81%(29/)。而对于其他手术适应证,综合我国20年临床数据的系统综述显示,具备绝对手术指征者只占少数,多数手术原因是内科治疗失败所致。但何为内科治疗失败?内外科医师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内科医师之间观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cutesevereulcerativecolitis,ASUC)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两个方面阐述内外科转换时机的外科视角,供同行参考。

1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内外科治疗转换

1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生中可能进展为重度结肠炎,10%的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由于ASUC发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当病人将面临生命威胁,因而如何在ASUC患者把握好内外科治疗的转换时机,争分夺秒的同时为患者做出最有利的治疗选择显得极其重要。手术不仅能够切除患者的疾病靶器官,明显缓解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全身炎症症状,还能创造机会尽快地改善内环境紊乱和营养状态,为后续的储袋重建提供条件。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分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排便次数≥6次/d,严重血便,血红蛋白<g/L,全身系统中毒症状[脉搏>90次/min,体温>37.5℃,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或者CRP>30mg/L]。当符合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时,外科医师就应当加入多学科诊治团队,及时做出内外科治疗的转换。对于具有绝对手术适应证(大出血、穿孔、癌变或高度怀疑癌变)的重度UC患者,手术决策应当机立断,此时推迟手术时间将明显增加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存在持续结肠扩张的患者,往往提示药物治疗反应差,且更倾向于发展为中毒性巨结肠,这类患者一味观察并无法避免肠切除的结局,尽早地手术治疗更有益于患者。

对于ASUC内科治疗,除了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对症处理,首选激素治疗,并强调在激素治疗同时尽早评估激素耐受情况以及时做出治疗转换,激素疗程拖延至7~10d并不能为患者带来任何益处。在观察激素疗效的同时宜视病情严重程度和恶化倾向,临床操作当中,在激素治疗后3天可使用Travis标准预测手术可能性:排便次数>8次/d或排便次数在3次/d到8次/d+CRP>45mg/L,符合该标准的患者85%会保守失败仍需手术治疗,对这类患者应及时做出外科治疗的转换,避免过度或者过迟的手术治疗时机,进而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当激素治疗部分有效或难以停药时,可依据情况选择环孢素或英夫利息单抗作为“拯救”性药物治疗或选择直接手术。环孢素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效率可达60%~80%,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急诊手术率,并逐渐过渡至维持治疗。对于环孢素的使用,既往对硫唑嘌呤治疗有效或者未暴露过硫唑嘌呤的患者,环孢素“拯救”治疗成功率更高。另外,英夫利息单抗也是对激素耐受性ASUC的“拯救”措施之一,对于用英夫利息单抗挽救治疗的ASUC患者,高CRP水平、低白蛋白、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阳性和内镜下病变严重,均提示英夫利息单抗治疗无效或容易复发,该部分患者很可能最终仍需采取手术治疗。可见,针对ASUC的挽救治疗虽然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全结肠切除,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失败率和病死率。挽救失败后再手术,手术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在手术与“拯救”治疗之间进行取舍,不但应考虑拯救结肠和避免手术,还需考虑“拯救”治疗成功的概率,更应考虑拯救生命和所剩的时间。此外,“拯救”治疗成功后也要有可靠的维持缓解方案,病变结肠值得保留才能采用“拯救”治疗。如“拯救”治疗4~7d未见效果,或ASUC病情非常严重,则接受手术的可能性极高,此时不应再冒失败的风险耽误时间进行希望不大的“拯救”治疗,而应抓紧时机,立即手术。

2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内外科治疗转换

中重度UC的一线药物仍是激素,54%的患者经激素初始治疗可完全缓解,30%部分缓解,但16%的患者产生激素抵抗,缓解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22%又会出现激素依赖进而转变为慢性活动性。其中,激素抵抗的定义是泼尼松0.75mg/(kg·d)使用>4周病情仍活动者;激素依赖是指泼尼松3个月内不能减至10mg/d以下,或停止使用3个月内复发者,两者统称为难治性UC。难治性UC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具备手术指证,然而临床何为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往往很难把握。同时,考虑到难治性UC挽救治疗效果较好且没有ASUC一样高的短期病死率,以及对UC手术并发症的担忧,内科医生往往愿意将手术延后。

对于难治性UC的挽救性药物治疗,生物制剂和环孢素的临床疗效相对理想,短期有效率可达75%~80%,约80%的患者可避免3个月内肠切除,60%的患者避免1年内肠切除,约一半的患者避免2~3年内手术。对挽救失败的患者可选用二线挽救方案(即更换为在初次挽救治疗中没有使用过的英夫利息单抗或环孢素),3个月内手术率39%,1年内手术率59%,与不更换挽救方案的策略相比,手术率并没有明显变化。所以,挽救治疗时若分辨出手术高危患者,提早转为手术治疗,将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针对UC的多数报道中,肠切除通常被冠以“挽救失败”后的不得已选择,似乎再多的药物治疗都不为过。因此认为:

(1)挽救治疗以及二线挽救治疗均存在一定失败的概率,针对这种患者的延长挽救治疗时间虽短期内部分有效,并不能明显降低其远期手术率,并且推迟手术时间,使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高危患者的手术提前将明显改变疾病进程,改善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

(2)对于有较好质控的IBD中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lealpouchanalanastomosis,IPAA)手术并不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存在一定的储袋相关并发症几率,但与这些患者术前持续发作的临床症状和长期药物治疗相比,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双吻合器法能明显减少IPAA手术后的排便次数,75%的患者可避免夜间排便,80%的患者随访10年依然可避免肛门渗漏。

(3)在评价临床研究的结果以指导治疗选择时,不能忽略临床研究中随访时间长短对结果的影响。对激素抵抗性UC的挽救治疗多将研究终点设在1年之内,这些患者还有相当长的寿命,研究期限内的治疗有效率和切除率并不代表后期的疾病进程,这使得更长时间段内复发几率被低估,以至于不少经过长期治疗后,最终可能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ASUC和难治性UC,内外科医生应权衡好药物与手术治疗转换时机,内科医生不应将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看作与疾病斗争的失利,而应视为结束慢性病程的理性选择,外科医生也不应过度放大手术的治疗效果,力求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效果。

本文摘自:柯嘉,吴小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内外科转换时机的困惑和解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8(3):-.

作者:柯嘉,吴小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2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