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案例一例局部晚期结肠癌综合治疗病

结肠癌综合治疗方法是将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各种治疗方法发挥所长,弥补不足,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结肠癌综合治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结肠癌综合治疗方法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针对具体的癌变位置、肿瘤分期、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素质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肠癌综合治疗方法便是从这一目的出发,针对具体患者进行治疗的。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局部晚期结肠癌综合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女,6岁;

主诉:.1因“腹胀半年”就诊,无腹痛、便血,精神、食欲、大小便可;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

个人史:既往无特殊病史;

家族史:无家族史。

入院初步检查

体格检查:腹平软,右上腹可及一5*5cm大小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BMI=18.8kg/m,体表面积=1.5m,CEA54.66ng/ml,CA19-U/ml。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肠镜检查:横结肠近肝曲见一大小约3*4cm肿块,质脆,触之易出血。

肠镜检查

肠镜病理:活检病理:低分化腺癌。

影像学检查:

腹部或其他部位增强CT、MR、超声结果:

.01.04胸部CT:未见异常。

腹部增强CT:横结肠MT累及浆膜面,伴灶周淋巴结肿大融合、侵及胰腺。

腹部增强CT检查

上腹部增强MRI:结肠肝曲管壁明显增厚呈软组织团块,大小约6.8*4.1cm,管腔狭窄,考虑恶性。

上腹部增强MRI检查

.01.06PET-CT:结肠肝曲及横结肠中段软组织肿块,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结肠恶性肿瘤,肠周腹膜浸润并伴胰头侵犯。

.01.06PET-CT检查

诊断结果

横结肠癌(cT4N+M0Ⅲ期PS1分);PS:1。

MDT讨论:转化治疗。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

MDT讨论

胃肠肛肠外科:评估当前患者全身情况,并依据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治疗路径予以判断。首先,患者是否适合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治疗能够耐受。其次,原发灶是否有症状,该例患者并未出现临床急症,目前仅表现为长期腹胀。最后,该患者最后目前没有远处转移,考虑该患者是否可以达到NED,该例患者评估后可能达到NED。

肿瘤内科:这是一个初始不可切除的横结肠癌患者。对于此患者,原发肿瘤伴灶周淋巴结肿大融合、侵及胰腺,达到T4,综合考虑,建议转化治疗。转化成功后可以进行手术。方案选择上,患者PS较好,可以考虑双药化疗或三药化疗。

放疗科:当前,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中指出,术前放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选择之一。通过术前放化疗联合方案能够为患者带来较好的近期效果,并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条件。本例患者影像学提示,结肠肝曲及横结肠中段软组织肿块,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结肠恶性肿瘤,并且已经肠周腹膜浸润并伴胰头侵犯。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可以考虑在术前同步放疗,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

诊疗依据

转化治疗的选择:综上专家意见,考虑到该患者为横结直肠癌T4N+M0,无急性症状,原发灶不可切除,参照CSCO临床指南对于不可切除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推荐,采用转化治疗。

同样基于患者体能较好,年纪较轻,可以承受治疗方案多样,采用三药联合方案。

指南推荐

诊疗经过

转化治疗:

.01.13、01.7、0.14、0.8化疗4次,FOLFOXIRI方案。

(伊立替康0.4gd1+奥沙利铂0.1gd1+亚叶酸钙0.58gd1+5-FU0.58gd1+5-FU3.5gd1CIV46h,qw)

疗效评价:

治疗过程病灶变化

.03.10CT、MRI评估:

.03.10CT/MRI评估

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03.17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扩大切除术。

术中探查:肿瘤位于横结肠近肝曲,大小4*3*3cm,溃疡型,肠旁及系膜见肿大淋巴结,结肠中AV及肠系膜上AV根部见融合淋巴结并瘢痕化,并向上延伸至胰腺后方。

术中病灶

疗效评价:

术后病理:横结肠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下层,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两切缘阴性,肠系膜淋巴结(/17)见癌转移,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0/4)未见癌转移。

免疫组化:CDX(+),CK0(+),hMSH(+),hMSH6(+),hMLH1(-),PMS(-),CD31(-),Ki-67(+,50%)。

分子病理:KRAS/NRAS/PIK3CA/BRAF均为野生型。

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4周开始(.04.13、.05.04)行Xelox方案辅助化疗,

末次化疗后,患者化疗不能耐受,自行暂停化疗。

.07.5(术后4月)复查CT、MRI:

CT、MRI检查

患者于术后4周开始(.04.13、.05.04)行Xelox方案辅助化疗,末次化疗后,患者化疗不能耐受,自行暂停化疗,进入二线治疗。

中华肿瘤杂志中,探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用于奥沙利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前瞻性、单组开放式、多中心临床研究。辅助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66例,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客观有效率为16.4%,疾病控制率为73.8%。5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0个月,中位至死亡时间(TTD)为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脱发、迟发性腹泻最常见。3和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

结论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奥沙利铂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患者耐受性好,并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基于以上数据,二线治疗选用贝伐珠单抗+FOLFIRI方案化疗(.08.11、08.4、09.08、09.)

贝伐珠单抗0.3gd1+伊立替康0.5gd1+亚叶酸钙0.57gd1+5-FU0.57gd1+5-FU3.45gd1CIV46h,qw。

疗效评价:

.09.6CT、MRI评估:PD。

CT、MRI检查

.11.14入组临床研究:PD1抗体SHR-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晚期实体瘤的单臂单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SHR-00mgIVqw。

微卫星稳定性检查

疗效评价:PR(使用4周后肿瘤缩小35.%)

治疗过程病灶变化

疗效评价:PR(MRI)。

治疗过程病灶变化

.11.14-.09.0:SHR-00mg,qw,共3个疗程。

疗效评价:.08.14CT、MRI评估:

CT、MRI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CEA、CA19-9正常。

病程回顾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精准治疗模式下的结直肠癌治疗是以患者能达到无瘤状态为治疗目标,对于新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未能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考虑转化治疗,转化治疗成功后进行手术治疗。

.在转化治疗的方案选择中,要考虑患者体能状态,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本例患者转化治疗成功后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辅助治疗不耐受后肿瘤复发接受二线治疗,评估进展后入组PD1单抗。

3.本例患者转化治疗的选择为FOLFOXIRI,三药联合疗效明显,但需对患者体能对出评价并注意毒性,另外还可尝试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转化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pgjcl/12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