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开放还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直肠癌保肛术后有一定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大便可经瘘口流入盆腔甚至腹腔,毒素被人体吸收造成畏寒、发热甚至休克、死亡。有的病人虽经治愈,但吻合口周围瘢痕增生,吻合口周围瘢痕狭窄,极大影响排便功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一、直肠肿瘤离肛门越近,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越大,对距离肛门7厘米以上的直肠癌采用吻合器保肛术,术后不易发生吻合口瘘。
对距离肛门7厘米以下的直肠癌采用吻合器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的可能性较大。
二、对距肛门6~7厘米的直肠癌采用吻合器保肛术,为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术中可在小肠与大肠的邻接处将小肠的末端提到腹部皮肤外(邻近阑尾切口)做回肠造口,目的是让大便从造口排出体外,有利于盆腔的吻合口愈合。
这种造口方式又称保护性回肠造口,一般3个月后再做一次类似于阑尾炎的小手术将造口回纳腹腔,恢复病人从肛门排便。
三、对距肛门5~6厘米的直肠癌(肿瘤位于后壁除外)如强行采用吻合器保肛术,这种吻合称超低位吻合,更易发生吻合口瘘(在女性甚至发生直肠阴道瘘)。此种情况下即使做了保护性回肠造口,也不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对距肛门5~6厘米的直肠癌(肿瘤位于后壁除外)如在游离不充分情况下,强行采用吻合器保肛术,还有可能使肿瘤下切缘切不干净,导致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这就是有人讲的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强行保肛。
对距肛门5~6厘米的直肠癌如要做保肛术,最好在肿瘤下方,尽量紧靠肛门括约肌的上缘切断肠管,即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下方的肠管,这样做避免了肿瘤下切缘切不干净的可能性,保证了肿瘤下切缘的绝对阴性。标本切除后采用吻合器已无法完成大肠与肛门的连接,可以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或者左半结肠。
会阴组医生去除齿状线以上的粘膜,干脆将大肠末端从肛门拉出体外3~5厘米,让大便直接排出体外,可以完全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还不需做保护性回肠造口。1个月后待大肠与周围创面粘连愈合后再切除肛门外的多余大肠,恢复病人从肛门排便。这种手术方式又称中国人发展完善的改良Bacon术。
四、对距肛门2-5厘米的、肿瘤较局限的、位于直肠肌层之内的直肠癌(T2之内)病人,也可行经括约肌间隙术(intersphinctresection,ISR)保肛。
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其肿瘤下极可能已达肛管内括约肌水平,这时若要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可尝试腹腔镜下行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ISR,图1~3)。
ISR术基本要点是会阴组医生在肛门白线处做环形切口,经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逆袭向上分离,与腹腔镜下盆腔分离会师,切除标本。
对于低位直肠癌,如何确定肿瘤远端肠段的横断位置,并保证充分肿瘤切缘是难点,这在腹腔镜下尤显重要。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联合直肠脱出技术或称外翻技术,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远切端,以确保获得充分的肿瘤切缘(图4~6)。
为了预防吻合口瘘,不采用像ISR术中直接将大肠与肛管缝合吻合的方法,而是采用类似改良Bacon术的方法恢复大肠肛门的连续性。
这种手术方式又称改良ISR术保肛。
附:为什么超低位吻合口瘘的可能性大,可能有以下因素:
①保肛术中到达肛门的结肠较长,结肠末端可能发生局部循环不良,影响愈合。
②保肛术后病人一般平卧位,超低位吻合口大概高于盆腔的最低点约3-5厘米,吻合口受吻合口近端肠管的重力影响可能有一定的张力。
③吻合口远端的肛门可能不随着吻合口近端结肠同步蠕动,吻合钉或者缝线可能产生切割。
④盆底肛门括约肌的回缩能力可使吻合口有向上移位2厘米左右的趋势,产生张力。
⑤吻合口周围可能存在局部感染因素,发生小脓肿,导致吻合口破裂。
⑥可能病人年龄大、或营养差、或贫血、或糖尿病等,导致愈合能力差。
作者: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
黄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