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内镜中心成功开展全省首例经结肠镜

肠梗阻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还可能面临“造瘘人”所致的身体、精神上的创伤。近日,我院内镜中心曹新广医生采用新技术,成功为这样一位患者实施了经结肠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手术耗时20分钟,手术后3天患者的梗阻状况逐渐减轻和缓解,并在6天后由外科专家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

患者为一名64岁女性,入院主诉为大便形状改变伴腹痛6月,腹痛、腹胀4天,通过肠镜检查显示降结肠因肿瘤占位肠管狭窄,因降结肠癌肿瘤占位引起的肠梗阻,肠梗阻的症状逐渐加重,对施外科手术十分不利。

曹新广医生与普外科姬社青主任及刘英强副主任医师等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后认为:对此类患者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一来手术风险高以及存在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二来由于肠管严重扩张、肠壁水肿等因素导致不能进行肠管一期吻合,需进行肠道造瘘,等待肠道恢复后,还需进行二次手术关闭瘘口。经过讨论,专家们决定改变传统肠道造瘘术方式,为患者实施肠梗阻导管置入手术,为外科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手术当日,在内镜监视下,曹大夫将导丝和扩张管通过狭窄段,之后将导管通过导丝的引导作用,顺利将引流管前端球囊放置在梗阻段上方,从而成功建立引流冲洗通道。经过3天对肠管进行不间断的反复冲洗,负压引流,使得患者的梗阻状况逐渐减轻和缓解,家属对置管后的效果也非常满意。此后经过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已康复出院。

曹新广介绍说,肠梗阻导管分为经鼻型和经肛型,用于高危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与传统鼻胃管相比,肠梗阻导管的减压效果更明显,为肠梗阻患者创造了更好的术前准备条件,而且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避免造瘘,可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另外,肠梗阻是微创手术的相对禁忌症,使用肠道减压导管后,患者局部肠道条件和身体状况明显改善,部分病人即可具备腹腔镜微创治疗条件。该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所需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ss/17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