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鼻内镜外科技术分论坛会议纪实(第一日)
医院王向东教授解读了最新《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介绍了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率,着重详细介绍了新一代指南的规范化现代化制定过程,并讲解了最新过敏性鼻炎的分类及阶梯治疗方案,症状的控制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指导临床医生具体选择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手段,以及根据后续症状的升级和降级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医院程雷教授介绍了嗅觉障碍与气道过敏的相关性。首先介绍了我国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具体包括嗅觉障碍的定义,分类,诊断,主观与客观评估以及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嗅觉训练以及中医治疗。接着介绍了最新慢性鼻窦炎的分类与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过敏对CRS的重要影响。最后介绍了临床上激素对伴有嗅觉障碍的鼻窦炎患者的治疗应用。
复旦大医院刘琢扶医生介绍了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她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现和病因研究历史娓娓道来,然后介绍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发展历史、最新的研究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困境。着重介绍了对免疫治疗相关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进展,具体的疗效评价方法,随访所得的最终疗效。发现患者最终2年的疗效与第4个月,6个月疗效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给予临床患者疗效的最终评估一定的预测价值。
医院赵长青教授围绕感觉神经和生物钟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和治疗发表了新的见解。变应原刺激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的重塑,相关研究证实感觉神经是气道炎性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发挥关键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内镜下翼管神经切除术是针对顽固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手段,由此,再次证实了神经调控对过敏性鼻炎的重要作用。赵教授团队多年对生物钟调节人体免疫的相关基础研究证实了生物钟和神经节律对过敏性鼻炎的重要作用,对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兵教授作了“经鼻内镜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手术“的主题演讲。周主任通过对手术视频的详细解说,深入浅出的为大家演示了鼻内镜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过程,并对手术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及操作技巧进行对应介绍。该肿瘤经鼻内镜手术的优点非常突出:创伤小、患者术后视力损失少、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更高。但周兵教授强调,此种术式对术者操作技术有很高要求,术者应对颅底解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和足够的培训,另外一个好的助手也必不可少。
医院陈雷教授对以眼眶疼痛、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额筛巨大囊肿手术治疗进行讲解。陈教授提到,额筛窦巨大囊中手术的两个目的为囊肿造口引流及眼球复位,根据囊肿生长的位置,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全筛窦、额窦矢状内1/2、冠状后2/3可选择内镜经鼻入路;而额窦前壁、眶上壁前1/3、眶上壁外1/2则为相对比较困难的位置,在单纯的鼻内镜无法解决时,需联合鼻外额窦入路辅助。另外,为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囊肿造口应保证足够大;无法保证充分引流时,可在囊肿开口处放置硅胶引流管。
医院左可军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是神经减压术10个关键问题。视神经减压术是针对视神经不同类型病变,采取相应外科处理,去除神经致病因素,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手术。目前国内的经验提倡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左教授对视神经减压术的疾病诊断、病情评估、药物治疗、手术对象、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手术风险、术后治疗、疗效评估及健康宣教十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生动专业的讲解,为我们提供了目前最近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可行性极高的临床建议。
医院张立强教授将鼻眼相关手术做了非常全面的概括,包括鼻内镜下眶内肿瘤切除术、鼻内镜下眶内脓肿引流、鼻内镜下眉弓上手术等,讲解内容涵盖几乎所有鼻内镜下闭眼相关手术,让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张教授强调,对于鼻眼相关疾病如何选择治疗方式非常重要:是否需要选择手术治疗?如何选择鼻内镜入路或外入路?如对于鼻眶淋巴瘤,术前的病理检查十分必要,如确定为淋巴瘤则无需手术治疗;另外对于某些鼻眼相关肿瘤,采用开放式经眶手术可取得更优的效果。
医院吴彦桥教授演讲主题为PDCA在鼻内镜解剖培训中的应用,PDCA循环即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Action(行动)、Check(检查),吴教授将PDCA结合于自己近年来鼻窦解剖培训的实际过程中,为我们讲解了多年来解剖培训的心得体会。从第1期的4名医生到第40期的44名医生,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过程不断优化,40期培训培养了大批鼻内镜外科医生,大大提高了相关鼻科、眼科、神经外科医生的内镜水平。
医院的史剑波教授今天的讲座题目为《慢性鼻窦炎的内镜手术-我们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