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学霸患直肠癌,ldquo近乎完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17岁,正是轻舞飞扬、活力无限的年纪,有很多梦想急着去实现,有很多精彩还没来得及去体验。

谁忍心为这样年轻的生命打上休止符呢?

可是,癌症是个例外,癌症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年轻就远离他/她。

17岁学霸患直肠癌,结肠造瘘取代肛门!

9月开学季,原本是学生们返校上课的日子,但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练磊主任医师却收治了一名17岁的学霸——小辉(化名)。医院确诊为“直肠腺癌”,转到中山六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练磊主任对小辉进行直肠指检发现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核磁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达40.97mm,而且肿瘤位于齿状线,已突破肌外膜5mm。

肿瘤最大直径达40.97mm

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

肿瘤突破肌外膜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肿瘤局部浸润,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将会对小辉年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医疗团队为小辉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整个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仅有50ml。从医学专业角度而言,这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术,但因为肿瘤离肛沿太近,为了将肿瘤切除干净,以绝后患,小辉的肛门保不住了,结肠造瘘代替了正常的肛门。

虽然术后,小辉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继续学习,但年轻的小辉此后都将与结肠造瘘为伴,十分不便。

小辉原本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二,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能冲进全年级前两名,他的高考志愿是冲刺北京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我们衷心希望,这次的患病经历不要改变小辉充满希望的人生,也期待小辉调整心态,适应结肠造瘘,在2年后的人生大考中取得佳绩。

医生忠告:

莫要等癌症发展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练磊主任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他强调: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大便变形...以上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尽量减少肉类和脂肪的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多吃粗粮和新鲜水果蔬菜等一些富含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刺激排便。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

多补充水分,减少便秘情况的发生。

酒精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有联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起因,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

积极参与结直肠癌早筛检查,在体检中不拒绝直肠指检与粪便隐血检测。

40~74岁城市人群

是结直肠肿瘤早筛优先对象!

加强结直肠癌早筛早诊,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这已成为各界共识。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建议,将40~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对象,并建议将城市人群作为优先筛查对象。有结直肠癌家族遗传史的人具有显著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应更早进行肠癌早筛,已患有结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的个体应纳入肿瘤随访管理。

在肠癌早筛的方法选择上,由于粪便隐血采样不方便,很多人会弃检。肠镜虽可观察到整个结直肠肠壁,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手段,但是受检者觉得肠镜从肛门插入很痛苦、很尴尬,而且清肠准备也很麻烦。肠镜的检查准确性还取决于内镜医生的业务能力与当天工作量,肠镜检查医疗资源紧张,挂号、排队耗费时间长,因此肠镜作为肠癌早筛的方法也无法大范围推广。

面对这样的医疗困境,鹍远生物利用甲基化mGuard专利技术,自主研发了ColonAiQTM常艾克TM肠癌多基因甲基化检测(简称“常艾克TM”),只需抽取一管血就可提前5-10年发现肠道癌前病变信号,告知肠癌风险,其结直肠癌(I-IV)综合灵敏度达到92%,特异性92%。整个肠癌早筛过程,无创、安全、方便,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弱、无法承受肠镜检测的人群和不愿意做直肠指检、粪便取样以及肠镜检测的人群。

年过40岁,容易疲劳,精力大不如前,抵抗力低下,这些来自身体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但是,结直肠癌的潜伏期长达10年以上,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ss/1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