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清晨起来大便时,可曾体会到肛门的重要性?
体会不到。
什么时候能体会到?
有一天,医生告诉你:「肛门封起来,你才能活命」。
这个时候,肛门就会成为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最近,有位海南的老大爷就遇到了这样尴尬而惊魂的一刻。
1肛门,要还是不要
雷大爷生活在海南。最近大便总是不正常,医院检查肠镜,竟然发现长了肿瘤,还是在直肠。
一听肿瘤,人都有些紧张。好在最后化验结果显示,肿瘤暂时还系良性,不是癌症。
不过这种肿瘤与一般息肉不同,它的癌变率更高,有30%的可能会转变成癌症,必须要切除。
说到切除,问题来了。当雷大爷被推进内镜手术室的时候,医生经过术前评估,思量再三,决定放弃内镜手术。
医生为难地告诉雷大爷,这玩意手术难度太大,想根除不留祸根,最保险的办法是采用外科手术方式解决。
但外科手术怎样做呢?
经肛门的超声刀切除后缝合,但难度大,不完整,易出血是面临的困难,想干净彻底,可能就意味着不能微创,如果这样,那就要放弃肛门。
也就是说,外科摘除肿瘤的同时,把肛门也要拿掉,肛门所在的那个洞就要被封住。
封住之后,人就必须依靠造瘘口排便。造瘘口就是在人的肚子上打个洞,连接到肠道,然后外面挂一个袋子。在粪便还没有进入直肠之前就通过这个洞漏到袋子里。
这种粪便因为不经过直肠肛门排出,所以排泄的时候人体不再能够控制,有多少就漏多少出来,外面的袋子装满了就要去倒掉。
身体上挂着一个粪袋到处跑,尤其是到了夏天,这简直无法进行社交活动了。
所以,一旦丢失肛门,病患虽然肉体上没有太大的痛苦,但带来的心理自卑感和精神压力是巨大大大大的。
雷大爷和家属一听说可能肛门不保,和许多人一样,如五雷轰顶。可是如果不切除肿瘤,就要面临要命的癌症。
肛门,要还是不要,这个选择题那真是难做……
2这个肿瘤很怪异
雷大爷得的肿瘤到底是什么?为啥医生说无法内镜切除呢?
雷大爷得的这个肿瘤名叫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
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
所谓巨大是指,这种肿瘤比一般的都大,长度达到了7公分,覆盖了部分肛管和直肠。
一般肿瘤都是像小树苗一样,一个地方扎根后直着往上长,这种侧向发育型肿瘤不往上长,附在肠壁上顺着肠壁长,就像爬墙虎一样。
这种又是巨大又是侧向发育的肿瘤,麻烦在于,一般肿瘤只要把根部和肠道断开即可,这种肿瘤一般不往上长,只顺着肠壁覆盖,要把覆盖面积这么大的肿瘤分开,又要避开肠道丰富的血管,其难度很大。
肿瘤铺满了肠壁
更难的还在于,人体肠道本来就空间很狭窄,在这么小的空间内操作,很多动作受到限制,手术难度很高,直肠血管丰富,稍不小心,碰上血管,就可能大出血无法收拾。
雷大爷的肿瘤手术风险还不止这些。他的侧向肿瘤不但是顺着肠壁爬到了肛管,而且爬到了痔疮静脉血管上。
肿瘤爬到了痔疮静脉血管上
痔疮本来就是静脉血管聚集的地方。要在这里把肿瘤与痔疮分开又不戳破痔疮的血管,太太太太难了。
这就相当于,人在刷得雪白的墙上贴了一个「牛皮癣」,城管要撕掉,但又不能撕掉墙漆,这已经很有难度了吧?然后我又在墙上放了一个「炸弹导线」,牛皮癣贴在导线上,你还敢撕吗?
所以,医生看了雷大爷的情况,经过慎重评估后认为,风险太大,不适宜内镜手术。
3珠海医生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
雷大爷一家被这个病情弄得愁眉不展,目前能得到的信息是:想保肛门,肿瘤难除。
想万全,除非内镜微创术切除。这就需要一位内镜手术能力极高,而且胆子很大又有担当的医生来操作。
雷大爷一家到处托人打听,在全国范围内查找医生,结果医院医院脾胃病科赵小青主任。
广东省医院脾胃病科内镜室的科室铭言是「镜缘相守,保胃护肠」。赵小青主任平时进行过许多内镜微创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雷大爷的病例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术前,他通过专业群与全国的专家交流意见,广泛接受建议,还请肛肠科主任会诊检查,综合专家意见,初定了两个治疗方案,方案一:
先给雷大爷进行预手术,利用套扎掐断肿瘤覆盖区域的血管,使这块区域不再和外界有血液交换,结扎的血管会坏死,形成疤痕。
三个月后,雷大爷再来珠海做手术,这样就安全多了,引发大出血的机会大为降低。
但这样一来,雷大爷就得来两趟珠海,而且套扎后的疤痕也可能对手术造成新的困难。如果从患者角度的考虑,当然最好是一次做完手术。
方案二:
术前先给血管里注射硬化剂药物,形成血栓,这样即使血管不慎被刺破,血流速度会慢一些,也不易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
这种方法所承担的风险比之前那个要大的多,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但雷大爷不用跑两趟。
到底用哪种?赵主任决定采用对患者最有利,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方案。
手术下午开始,持续数小时。
赵主任按计划处理痔静脉血管,然后逐步小心剥离肿瘤,在清晰的视野下,提前妥善处理血管,剥离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出现大的出血。
痔静脉血管被处理
整个手术下来,完全实现了微创,肿瘤从直肠和痔疮上被完整地剥离,一点没有残余,病理检查提示为侧向发育型管状腺瘤型肿瘤,切缘均未见肿瘤,手术非常成功!
肿瘤被顺利拿下
对于热泪盈眶的雷大爷而言,手术最大的意义是,肿瘤被完整切除了,肛门也终于保住了!
他们家人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尤其是雷大爷儿子,那表情,不在现场根本无法感受。
雷大爷术后,精心观察了几天后,无任何并发症,已顺利出院,在家休养,电话随访一切安好。
雷大爷术后已顺利出院
4什么样的人容易肠道长息肉和肿瘤?
当然,雷大爷的手术成功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这种肿瘤还有可能在别处生长,因此他需要定期复查。
雷大爷算幸运的,在良性肿瘤恶化之前及时发现,及时根治,真是庆幸!
由此可见,肠道的定期检查真的很重要,赵主任建议大家,到了40岁,如果你从来没有做过肠镜,要做一个了。
因为很多肠道息肉和肿瘤都是没有症状的,早诊早治,给自己机会,也别让医生为难。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这种肠道肿瘤呢?
赵主任的临床经验是,湿瘀又虚的体质的人比较容易长,而这体质与遗传、生活环境、饮食排便习惯等有关。
广东岭南正是湿热气候,人处其中,体质难免受到影响,再者饮食不当,生活方式因素与结直肠癌的风险直接相关。
强烈的证据表明:
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加工后肉类(腌制、烟熏、发酵、烧烤等);含酒精的饮料;超重或者肥胖以及身高较高者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而加强体力活动;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奶制品;服用钙片等补钙剂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有限的证据表明: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鱼类、维生素D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水果、蔬菜摄入较少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可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其它因素包括:
除了上述关于饮食、营养、运动等因素外,结直肠癌其它的诱因包括:吸烟、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长期(至少75mg每天,持续5年以上)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绝经后的女性接受激素治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各位,对号入座,有上述习惯和体质的人要注意啦。珠海的天气原本就是很湿热的哦。
赵小青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内镜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
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及疑难杂症,消化内镜的诊治。
出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