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直肠癌、膀胱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挽救此类病变患者的生命,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然后在患者腹部左侧或右侧开一个口,这个口称为造口;大便、小便通过该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
为更加规范化的对“造口人”进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医院重症医学科积极学习、探讨,使造口护理从专科走向专业,为“造口人”保健康。
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来了位93岁高龄患者刘爷爷。刘爷爷今年11月做了“右半结肠切除术,空肠造瘘术”,是一位真正的“造口人”。术后因“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住进重症医学科,检查后发现右下腹造瘘口周围皮肤发红,面积约15cm×17cm,表面部分皮肤破溃,有渗液。
面对发红、溃烂的粪水性皮炎,入院后3小时在护理部的协调安排下,组织了我院造口老师进行护理会诊,通过会诊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护理方案。
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方案、坚持每日在工作群中交班、及时讨论,在科室系统规范治疗及家属的配合下,患者右下腹的粪水性皮炎及呼衰、肺部感染逐渐控制,当前已转出重症医学科。
造口没有神经末梢,对疼痛没有感觉,如果损伤不易被察觉;没有括约肌,排泄不受控制,便液直接接触周围皮肤,易引起皮肤炎症,尤其回肠造口便液富含消化酶,对皮肤的侵蚀性更强,如不注意护理,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造口患者需定期进行造口护理。
供稿:重症医学科
编辑:班志斌杨琼
审核:黄文凯
厚德精医博爱惠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