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一天”来院就诊,查体示右下腹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痛,查血常规示:WBC10.5×10^9/L,N0.83,尿常规未见异常。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住院手术治疗。
术前申请超声检查:
术中见阑尾肿胀伴浆膜充血并附着淡黄色浓稠液体,阑尾腔内有粪石,符合阑尾炎的诊断,但同时发现盲肠壁肿胀并触及多个质韧包块(向肠管内生长)。术后病理示:阑尾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淋巴结慢性炎性肉芽肿改变,患者患有“克罗恩病”。术后好转出院,1月后患者出现肠瘘,医院诊治明确为“克罗恩病并阑尾残端瘘”。结肠镜检示:回肠末端见黏膜慢性炎症,铺卵石样表现,病变肠腔狭窄,炎性息肉活组织检查发现有非干酪性肉芽肿。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其中以结肠及小肠为主。发病高峰年龄为15~30岁,儿童少见,男女患病近乎相等。该病以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低热、消瘦、贫血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疾病等多系统症状,尤其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症状和体征与病变部位和范围有关。儿童常以急性起病为主。内镜可见跳跃式分布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息肉、狭窄或铺路石征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
急性克罗恩病常表现为右下腹痛,类似急性阑尾炎,很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因此,急性克罗恩病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克罗恩病患者腹部探查术中,阑尾是否切除,仍有争议,末端回肠、回盲部病变明显,切除阑尾后,容易发生肠瘘,如果确信末端回肠、回盲部正常,且发病时间短,小于一周,可选择实施阑尾切除术,这样做有利于以后鉴别诊断腹痛。对于因“右下腹痛”就诊的患者,首先会想到阑尾炎,且与胃肠道穿孔、输尿管结石及妇产科某些疾病的鉴别考虑较多,容易忽略与克罗恩病、梅克尔憩室的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