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有可能累及到整个胃肠道,表现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CD的治疗当前仍主要由消化内科医生完成,外科手术无法根治CD,但仍是目前治疗CD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克罗恩病(CD)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的主要价值在于明确诊断、缓解症状、对症处理。
CD需内外科联合诊治,手术时机需要内外科共同决定。目前,外科手术是有梗阻症状的局限于回盲部的CD的优先治疗方式,但对于伴有活动性炎症的病变缺少明确证据。其他内科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并发症(如脓肿、瘘管、肠梗阻、出血等)均需外科参与:
1.活动性小肠CD伴发腹腔脓肿的治疗首先应考虑抗生素治疗、经皮或外科引流,必要时行延期手术切除;
2.肠-肠瘘和肠-膀胱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强烈推荐对肠-肠瘘合并脓肿和肠道狭窄以及并发严重腹泻和吸收不良的患者进行手术;
3.无症状的低位肛门-阴道瘘不需要外科治疗。对于有症状的直肠-阴道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包括造瘘术);
4.严重的肛周感染,要采用松挂线术、引流;
5.内科保守处理难以控制的梗阻等。
很多CD患者在病程中需经历多次外科手术治疗,回盲部克罗恩病需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为90%。既然绝大部分患者将接受手术治疗,有部分观点认为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避免长期内科治疗后对一些可疑癌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情况的漏诊,或有些病情进展至累及十二指肠、形成巨大腹腔、腹膜后板块状病变,错过手术机会。因此,对于诊断不明、内科治疗病情反复的患者,也可以在病情较平稳阶段,开展腹腔镜探查协助诊疗。要努力使手术由急诊、亚急诊手术向较好围手术期条件的择期手术转变,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在有条件的单位应首选腹腔镜切除。对于较复杂的病例或再次手术切除的患者,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腹腔镜手术作为首选。手术前需要严密的1)评估病变范围、活动度,如进行生化指标、CTE、MRE、消化道造影、结肠镜排除结肠病变、CT排除脓肿;2)若非急诊,充分的术前准备,注意肠内、外营养支持、激素类用药调整等;3)高度重视MDT作用。
手术可以根治克罗恩病吗?
手术是无法根治克罗恩病的,仍存在复发风险。在临床研究中,克罗恩病术后5年及10年的复发率分别是28%-45%和36%-61%。因此,术后仍需要严密、规律的内科监测,推荐长期预防治疗。
回结肠镜通过明确形态学复发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和预测临床病程而成为诊断术后复发的金标准。建议在术后第一年内进行回结肠镜检查,这个检查结果可能会影响治疗决策。钙卫蛋白、腹部超声、MRE、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是侵入性较小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术后复发的替代检查。
吸烟、既往手术史、术前无预防性治疗、穿透性病变、肛周病变、手术标本中的肉芽肿病变等均为回结肠切除术后克罗恩病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应鼓励和支持克罗恩病患者戒烟。具有至少一个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回结肠切除术患者推荐行预防治疗。为了预防术后复发,常选择巯嘌呤类药物或抗肿瘤坏死因子类的生物制剂。单独回肠切除术的患者可选择大剂量美沙拉嗪预防术后复发。咪唑类抗生素对行回肠结肠切除术的病人有预防术后复发的作用,但其耐受性不如其他药物。
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有哪些风险?
目前正在吸烟、有穿透性及狭窄改变、早期激素的使用、回肠病变、空肠病变、确诊时年龄较轻均为克罗恩病患者手术的危险因素。术后短期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腹腔脓肿形成、肠梗阻、严重多发肠瘘形成、伤口裂开、多器官功能不全等。部分并发症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存在危机生命的可能。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