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克罗恩病患者抗结核感染治疗后为何肠皮瘘管自发好转
文献来源:InflammBowelDis.Jan1;26(1):e1-e2
病例与启示: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
目前已知,对于潜伏性TB感染(LTBI)呈阳性的患者,接受抗-TNF-α药物治疗会增加对再次发生结核(TB)感染的风险。
而如果抗-TNF药物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则结核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IBD患者开始抗-TNF治疗之前,必须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进行结核(TB)感染的筛查。
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阳性的患者,在启动抗-TNF药物之前,通常使用9个月的异烟肼进行潜伏性TB感染治疗,以降低未来活动性结核感染的风险。
关于抗-TNF药物与结核感染的风险,这里介绍一个值得借鉴的病例:
患者46岁,男性,患有回肠-结肠型克罗恩病(CD),同时存在穿透性病变和肛周病变(蒙特利尔CD疾病分型:A2L3B3p)
之前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抗-TNF药物)+硫唑嘌呤的联合治疗,由于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而终止治疗。
之后患者接受了手术(回盲肠切除术),术后开始阿达木单抗(抗-TNF药物)治疗。
两年后,由于患者出现了胸膜结核(pTB)感染,随即停止抗-TNF治疗,开始接受全剂量抗结核治疗。
三年后,患者疾病进展出现了肠皮瘘,重新启动了阿达木单抗治疗,并且强化了剂量。
阿达木单抗治疗后一年,大约2周前,患者因为发烧、肠皮瘘引流增加和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急诊就医。
为了排查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阴性。
但是CT结果显示患者心包和胸腔积液,进一步进行胸腔穿刺术和心包穿刺术,确诊为播散性肺结核。
此外,对腹股沟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证实结核感染淋巴结受累。
该患者随后被安排住院治疗。
按照结核病治疗,处理患者的呼吸和心脏功能障碍。同时停用阿达木单抗,期间CD肠道症状无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启动针对播散性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肠皮肤瘘也自发好转。
在住院6个月后重新评估患者的情况,显示右腹股沟区域仍有明显肿块。CT检查显示皮下液化炎性病变,伴有数种反应性腺病。
再次病理活检,证实为活动性结核感染。
感染的肿大淋巴结,进一步发展行程瘘管(下图A),因此证实患者经标准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感染仍不受控制。
因此,启动强化抗结核治疗,8周后观察到疾病和瘘管改善(下图B)。
这一病例提示,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有重新激活和爆发的风险,终生再激活的风险为5%–10%。
尤其是接受抗-TNF生物制剂的患者中,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重新激活更为普遍。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
这一病例证实,抗-TNF生物制剂治疗IBD中的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筛查手段的局限性。
此外,该患者的肠-皮肤瘘管最初被医生认为是CD疾病进展的结果,最后证实是弥漫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疾病表现,应引起注意。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兰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