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于年8月24日-26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子敬(医院潘新智)有幸参加学习,记录下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一、食管ESD:
病例1:男性患者,54岁,主诉“反酸、胸骨后隐痛2月余”,白光内镜:28-29cm见片状粘膜粗糙,病变区域可见B1型IPCL。29-32cm见ESD术后疤痕。5月前有食管高级别内瘤变ESD手术史。诊断:食管早癌,食管HGNESD术后。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王贵齐教授:13:45开始手术,镜下观察从25cm开始到35cm都是疤痕,病灶的区域正好在斑痕上。病变有6cm,这种病人从最简单的位置入手,宁可切一点肌层,也不要切粘膜层。应该是侧切缘的问题,不象是基底切缘的问题,这个是术后5个月后的ESD术,是一个残留,只能用DualKnife来切了,这个病人止血都要非常慎重。这种情况主要是切缘不好、、、。14:28手术结束,肌层完整,没有必要口服激素,术后放个胃管。
病例2:男性患者,45岁,主诉“体检发现食管病变5月”,白光内镜:32cm处见一粘膜下隆起,2.5X1.8cm,EUS:病灶位于固有肌层,内部回声欠均匀,2.5X1.4cm。诊断:食管SMT。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李锐教授:13:55开始手术:术前的CT检查非常重要,最好能做三维重建,是否向腔内还是腔外突出,超声内镜有可能会有误判,在瘤体上方2-3cm左右打隧道,可以把瘤体推到食管腔内,用的是国产的金山电刀主机和安瑞的喙木鸟刀,一把刀具备了两把刀的功能。现在尽可能保留肌层,但频繁注气,也可能会导致纵膈气肿,现在肌层这一侧已经剥离,现在剥粘膜层这一侧,用IT刀模式剥离,安全性会更高。现在剥离完全了、、、。
病例3:男性患者,67岁,主诉“胸骨后疼痛2月余”,白光内镜:食管中段见一Ⅱb型病变,表面粗糙发红。NBI+ME:病变呈茶色改变,DL+,环周约1/2,IPCL主要呈B1型。诊断:食管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梁玮教授,14:25开始手术:放大看是IPCL呈B1型,碘染比NBI准确、、、,14:43已环形切开了,首先要注意保护肌层,大于1/2的病例要采取几种办法预防术后狭窄。沿肌层与粘膜层间往前推,注射是普通盐水加美蓝,肌层不损伤才是不出血的关键、、、。15:04,病灶的下缘已切完了,食道五分之四切开,手术结束。术后用一双球囊间灌激素,持续时间约5分钟,对防食狭窄效果好。
病例4:男性患者,56岁,主诉“进食梗阻半年余”,白光内镜:距门齿25-38cm见散在片状粘膜发红,局部见片状粘膜呈颗粒样隆起,食道下段静脉。胃底见一巨大溃疡性病变。NBI+ME:IPCL呈B1型,局部可见B2型血管。既往有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史,-5-24行ESVD术。诊断:食管多发早癌;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王雷教授,14:34开始手术,这个病人有两个部位都要做ESD,这个手术困难之处是有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底打过组织胶。家属不愿意开刀,所以做ESD、、、。14:50,穿支的血管比较多,出血比较多,这个病人主要问题还是静脉曲张。两个病灶分开来切,是尽量保留粘膜。现在基本环形切开了。选用的是黄金刀,有黄金涂层,切割能力还是挺强的、、、。有很多的毛细血管网,所以出血比较多、、、。15:13现在有很多血管需要处理,用热止血钳处理、、、。
病例5:男性患者,62岁,主诉“发现食管病变1年”,白光内镜:距门齿35-38cm处见一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EUS:病灶起源于粘膜下层,呈大部分低回声,局部高回声改变,横截面大小约18.4X7.1mm。诊断:食管SMT。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刘梅教授:17:12开始手术:距门齿28cm见一马蹄状隆起,肛侧端到了40cm,现在距离肿瘤上方3cm处做隧道进去找瘤体,尽量贴着瘤体来切除,以保留肌层的血管,一般超过2cm以上的瘤建议挖除,横径超过3.5cm的外科手术,1.5cm以内的建议随访、、、。
二、贲门ESD:
病例1:男性患者,69岁,主诉“体检发现贲门早癌1月余”,白光内镜:贲门可见一0-Ⅱc型浅表病变,表面发红,中央凹陷,周边隆起。NBI+ME:茶色改变,边界清,微血管表现为regularmeshedpattern(规则网格图型),部分区域腺体粗细不均,腺体结构内可见异型血管迂曲,走向不一,局部可见腺体融合,活检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贲门早癌(SM1?Tub1)。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韩树堂教授:14:05开始手术:这是贲门后壁的一个病灶,用的是开立的镜子,他们有类似LCI、NBI的效果,放大还有一点遗憾,是用于筛查较好的工具,用的是南京微创的的黄金刀,有止血功能,可以直接注射,直接剥离,对有血管的地方可以直接进行凝固,ESD可用国产品牌完成。用快凝的办法处理血管,效果很好。这个刀减少换针的次数。有血管,就在血管的下方进行注射、剥离、止血、、、。14:38,开立的潜景还是非常广阔的。15:02手术结束。
病例2:男性患者,68岁,主诉“反复腹痛5年”,白光内镜:贲门下小弯可见一0-Ⅱc型浅表病变,色发红。NBI+ME:病变呈茶色改变,DL+,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病理:(贲门下粘膜)低分化腺癌。诊断:1、贲门早癌,2、2型糖尿病。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刘志国教授:14:18开始手术:病灶1cm左右,因为是低分化,现在切的范围比较大,约4cm左右,倒镜操作稳定性好一些,现在已环形切开,用的是黄金刀,刀头有针孔,是高压注射,不用来回交换器械,这有一点点是粘连的地方,可能跟取活检有关,表面是Ⅱc型病灶,用食道用隧道技术比较好,可视性好,在胃不适合。元黄金刀,元热活检钳,很不错、、、。14:31,粘膜下纤维化不算严重,所以进展顺利,手术结束,处理创面。
病例3:男性患者,65岁,主诉“腹胀1月余”,白光+放大内镜:贲门后壁见Ⅱa+Ⅱc病灶,边界清,微血管呈不规则网状。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贲门早癌。拟行NBI-ME+ESD。操作演示专家:姚方教授。这是一个隆起性病变,先从肛侧充分剥离、、、。现在只剩下一点点了,黄金刀的好处是一边注射一边剥离。
病例4:男性患者,38岁,主诉“反复上腹不适4年”,白光内镜:贲门后壁见片状粘膜粗糙发红,中央有凹陷。NBI+ME:腺管结构不规则,微血管结构紊乱。病理:轻中度异型增生。诊断:贲门粘膜LGIN。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柴宁莉教授:16:55开始手术,这是贲门早癌ESD,食道贲门能尽量反转充分切,标记时不要离病灶太近了、、、。17:07,现在是反转切,有些小血管可以用刀臂压住电凝止血,17:50,还剩下一点点就切完了。做ESD一定要清楚边在哪里。
病例5:男性患者,57岁,主诉“间断上腹部胀痛1月余”,白光内镜:贲门可见一0-Ⅱc型病变,表面发红。NBI+ME:病变茶色改变,边界清楚,微结构呈乳头状,密度不均,结构内血管异常。病理: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小灶区腺体高度上皮内瘤变。诊断:贲门早癌。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吴齐教授:8:29开始手术,用的是宾得的I,有OE功能,已对整个病变看了,齿状线以下有2cm病灶,是Ⅱc型病变,用的是黄金刀,刀比较细,注射管道做得精巧,这例难度可能有点大。8:55现在换了一把O型的海博刀,前端有绝缘置,所以推着切不易穿孔。病变基本切下来了。
三、胃ESD:
病例1:男性患者,72岁,主诉“消瘦1月余”,白光内镜:胃体小弯侧粘膜粗糙充血。NBI+ME:有边界线,不规则表面结构和微血管。超声内镜:病变处低回声,粘膜层增厚,粘膜下层完整。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早期胃癌。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八木信明教授(日本):8:10开始手术,这是胃角小弯病变,2cm左右,现在看来比之前的要大一些,用的是激光内镜,现在用LCI观察,现在换成了BLI-brt观察这是一个炎性的粘膜,这是检查的内镜,没有附送水功能。口侧的病变,现在看到了边界线,LCI发紫区是病灶,再换回了BLI-brt放大找到边界,然后用靛胭脂染色后再做标记、、、。
病例2:男性患者,46岁,主诉“上腹部不适1月余”,白光内镜:胃体小弯前壁可见一0-Ⅱb型病变,表面发红。NBI+ME:茶色改变,微结构紊乱,边界线清。病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局部粘膜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胃窦早癌。拟行ME-NBI+ESD。操作演示专家:冀明教授:8:16开始手术,内镜下看微结构紊乱,中间这块是活检后造成的,做ESD前要用放大内镜把边界看清楚,做标记,今天用的是微创的黄金刀,一般要标到边界外的0.5cm左右,口侧做一排双标,现在标完了,换J镜进行治疗了、、、。8:44基本快切完了,黄金刀比DualKnife细一些,打的是高压水泵,打的时候稍为顶一下就行了、、、。IT刀还是挺方便的,病人安全是第一的,该换刀时还是要换刀,做ESD时剥离时,哪个地方牵拉得最利害就是要切的地方、、、。8:53切下来的,肌层有一点损伤,准备给予夹闭,处理创面。
病例3:女性患者,主诉“间断上腹痛2月余”。EUS:胃体前壁粘膜下隆起,起源于固有肌层,呈不均匀低回声病变,大小约2.5X2.5cm。诊断:胃SMT。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张轶群教授:8:24开始手术:这是一个老年女性,胃体有一个比较大的瘤子,已用海博刀标记,电刀用的是爱尔博比较新的主机,可能凝的效果会长一些。病灶顶端中央有一个溃疡,可能出过血,术后可能要吃格列卫。术前已做CT检查,术前CT胃要有大量水对比才会清楚。准备通过环切的方法,暴露肿瘤、、、。8:41快剥下来了,剥完后粘膜缺损尽量缝,也有可缝肌肉层就可以了。瘤子切下来了,重力作用是往下的,一般比较少用牵引的办法。
病例4:女性患者,60岁,主诉“间断左上腹痛半年余”。EUS:胃底粘膜下隆起,起源于固有肌层,大小约1.7X1.3cm。诊断:胃底粘膜下肿瘤,间质瘤可以。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戎龙教授:8:36开始手术:考虑来源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开始是环半周切开,然后剥离,象是来自固有肌层的,有全层切除的预期,切除瘤体后再打个荷包缝合。表面的粘膜层,个人不习惯保留,保留的话,可能缝合会容易一些。IT刀对远距离比较方便操作。瘤子如果来自浅肌层的话,就不用缝合、、、。8:50瘤子已切下来的,这是一个全层的,穿了,现在想办法尽量进行缝合,把两侧粘膜用钛夹拉近,慢慢缝。也可以打个牵引线拉过来再缝。
四、大肠ESD:
病例1:女性患者,41岁,主诉“体检发现结肠息肉13天”,白光内镜:横结肠中段见一直径约3.0cm宽基息肉;FICE+ME:局部血管网破碎。诊断:横结肠息肉,拟行NBI-ME+ESD。操作演示专家:竹内洋司教授(日本)。这是一例横结肠困难ESD病例。
病例2:女性患者,41岁,主诉“体检发现结肠粘膜隆起2天”,白光内镜:乙状结肠见一直径约0.6cm粘膜下隆起;EUS: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内部呈低回声改变。诊断:结肠NET,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徐红教授。
病例3:男性患者,63岁,诊断:直肠腺瘤(4.0X3.0cm),拟行ESD。操作演示专家:大圃研教授:13:29开始手术,这是直肠4cm左右的病灶,比LST更大的一个病灶,这个病灶的节结比较大,估计会有纤维化的部分,表面看内镜下可以处理的,隆起比较大,节结比较大,深层部要治疗以后才能判断。治疗前已换了两次患者的体位,找到最好治疗的重力方向,现在看靛胭脂液在病灶的相反方向,所以动手前要找好治疗的位置,方向,找到好的重力方向非常重要的。JNET是放大分型,LST是肉眼的表述,这个是Type1型。注射用的是玻璃酸钠,选用N-knife的刀止血的力量会很强,直肠血运比较丰富,这例出血可能很多,偶尔的出血,用电凝模式就可以止住了。这么隆起的病灶,做EMR可能切下来,这个大的病灶中心下面容易引起粘连。N-knife刀前端的盘要比IT刀大,止血能力比较强,也可以象IT刀那样钩住来切,前面不是绝缘的。这个刀可以直接注射,现在用热止血钳止血。出血过快,也可以用止血钳比较多、、、。14:15,现在把病灶切了下来,但这个病灶出血非常多,血管非常丰富,所以用止血钳进行剥离,现在在处理创面。
病例4:患者,诊断: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拟行透明帽辅助的EMR。操作演示专家:刘思德教授:17:27开始手术:直肠距肛侧3cm病灶,超声内镜诊断,神经内分泌瘤,来源于粘膜下层,病变9mm左右,可行ESD,现用透明帽辅助的EMR,这样可以切得比较深,刚才在透明帽里加了圈套器的预埋,然后吸引充分,收圈套,切除,再进去观察创面,术前要判断浸润深度,助手手感也很重要,这个创面一般不需要封闭。处理创面,有一根血管还得凝一下。这个病人如果打水的话,可能只打到粘膜下层,这个病灶的基底部确实有一根血管。
子敬(医院潘新智)-08-26至-10-12日理整,此次学习给子敬印象较深的是画红线部分内容。语音摘录内容不全,谨供各位同仁参考。语音摘录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为子敬(医院潘新智)个人学习笔记,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操作者及授课老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