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你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癌症的”讲的是情绪不好的人容易得癌症,是的,你没看错,情绪不好真的会得癌症的!当然容易得癌症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
跑步跑出肺癌,是真的吗?企业高管更容易的肺癌是真的吗?肺癌死亡患者中87%由吸烟引起得吗?厨房油烟成女性肺癌杀手吃海鲜容易得甲状腺癌?脾气差的人更容易“中招”肝癌吗?胃病离胃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单身更容易得乳腺癌价格不菲的基因检测能否提前预警?胃癌年轻化是外卖叫太多?结节、息肉、囊肿、血管瘤字眼看得人心烦这些体内的“隐形炸弹”要不要“尽早拆弹”?
其实癌症真的离我们不远,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公布由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报告中指出,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我们总心怀侥幸,没遇到时总觉得癌症这玩意儿跟自己无关。但事实上每天都有一万多人,真真实实地领到它的通知单,还有六千多人,被它永远地从世间带走。
今天我们针对杭州最新癌谱中的前五名癌症:肺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为大家做一个全方位的科普!
肺癌先说杭州的最新癌谱中位居第一的肺癌,得肺癌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内因,也就是基因决定,天生容易得肺癌。当然也有外因,就是室外大气污染、烟草烟气、厨房油烟气、室内装修气体、生闷气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运动健身,马路上,常常能看见夜跑、长跑者。不过,有一种说法,总是在有污染的环境中跑步并非好事,长此以往,会得肺癌。
日前,还有一则40岁高管跑步跑出肺癌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跑步跑出肺癌,是真的吗?
01
跑步跑出肺癌就算真的发生也是个例
但爱锻炼的人要会选时间和空间
张先生是在朋友圈看到这则消息的,据说这位高管40多岁,不爱烟酒,最喜欢跑步,是马拉松的狂热爱好者。狂热到什么程度呢?风雨无阻每天10公里,天气好就户外跑,天气不好改室内。然而,就在最近的体检及后续检查中,他被确诊为肺癌中晚期。
事实上,关于“跑步跑出肺癌”的说法,早在前几年就疯传微博。当时先后有网友发微博表示两位外国友人热衷于跑步,来了中国以后坚持跑步,均在几年后得了肺癌。
江洪
医院胸外科主任
“没有科学研究和依据可以论证两者的关系。只能说,空气中一些污染颗粒比较细,会在呼吸之间进入肺泡壁,会导致肺癌中的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
黄晟
医院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原发性肺癌各项发病因素中,首先是内因,即基因决定了你是否是肺癌高发人群,其次才是外因。
“空气污染确实是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污重工业城市大气中,存在3,4-苯并芘、氧化亚砷、放射性物质、镍、铬化合物等致癌物质。但是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有的人得肺癌有的人安然无恙,所以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说,就算真有人跑步跑出肺癌,那也是个例。”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糟糕的空气确实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伤害,两位专家建议,如果天气不好,还是尽量避免户外运动。
室外空气糟糕不适合健身锻炼,那么到室内锻炼就可以了吗?也不尽然。
如果健身房是密闭环境,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差,再加上因为装修残留的甲醛,室内小环境的空气污染威胁也不小,所以也要留个心。
“锻炼是好事情,但环境影响也不要忽视,如果选择晨练,不要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至少等太阳出来,水汽散掉才比较好。”黄晟还强调,锻炼时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呼吸系统都有影响,温度应在15℃以上,即手伸出来不觉得冷;湿度则在50%-60%为宜,低于40%太干,高于60%太潮,都不适合锻炼。
02压力山大的高管容易得肺癌?
生闷气确实是五大诱因之一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类消息:某某企业高管被查出癌症、某某企业领导因癌症去世……似乎,企业高管正在成为癌症的偏爱的对象。实际上,企业高管罹患肺癌的情况在门诊也不少见。最近,江洪就为本地一名企业高管做了肺部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早期肺癌。
50来岁的张先生虽然不抽烟,但作为企业负责人,压力大担子重,协调的事物多了,便免不了要发几次脾气。大约两三年前,张先生的体检报告就显示有肺部小结节,大约五六毫米,医生说随诊复查即可。
今年的体检时,张先生被告知结节长大到8毫米大小了,建议切除。随后,他给自己放了个假,做了肺小结节切除术,也确诊了肺癌,不过幸好是早期。
江洪
“高管这类人群确实肺癌检出率较高,这与他们自身的健康意识有较大关系。
江洪说,相对于普通人群,高知人群 “实际上担心麻药影响是多虑了,静脉推注的全麻,和脊柱给药的全麻,是两种概念。无痛胃镜使用的麻药剂量很小,通常一次无痛胃镜时间为十多分钟,而这些麻药量会在5分钟内代谢完毕。”
杨建锋说,病人复苏后短期内不能开车,但从长期来说,这点麻药几乎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3
怕胃镜的人有最新选择
抽2毫升血就能做一滴血筛查
对于害怕做胃镜的人来说,一项新技术的推行可以说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一滴血筛查。
不过,所谓一滴血筛查,其实并不是筛查胃癌,确切地说,它是筛查胃癌高危人群。
这是一项血清胃功能检测,受检人只要像感冒时做个血常规一样,抽取2ml左右静脉血,通过血清检查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等多项指标,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风险。如果筛查结果为阳性,医生会进一步要求病人做胃镜检查。
杨建锋说,医院自年1月20日成立该项目以来,到今年3月份,共有人接受了血液检测,后续胃镜检查人数为人,发现胃癌人数为54人,早期胃癌为28例。
“实际上这例中,应该有30%左右的人需要进一步进行胃镜筛查,可惜的是,很多人因为不方便或是其他原因,放弃了胃镜筛查。
杨建锋不无遗憾地表示,如果以下人群,应该做下这个检查——
以下人群,应该做下这个检查
年龄在40岁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即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如浙江省);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建议这部分人群通过血清胃功能筛查,做到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4
胃癌年轻化是外卖叫太多?
胃癌的发病原因,饮食是很重要因素。日本胃癌高发,就是因为日本料理虽然做法上以清淡为主,但选材上,海产品居多,高盐高钠。
杨建锋说:
“高盐饮食是诱发胃癌的关键之一。摄入过量的盐分后,因为食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影响。”如今,叫外卖、吃夜宵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而外卖食品、夜宵往往重油重盐,需要引起
“基因遗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直系三代以内,如果有三人得过乳腺癌,那么就视为有家族遗传史,患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医院肿瘤外科(乳腺肿瘤方向)主任医师王梅丽解释,三代是从奶奶或者外婆算,姑姑、姨妈都包括在内。
明确知道自己有乳腺癌家族史,能够通过像安吉丽娜·朱莉一样的方式自保吗?
刘坚说:
“目前我国的BRCA基因数据库仍在建设中,还无法在没确诊乳腺癌之前,做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但是,临床上如果一侧乳腺确诊癌变,那么另一侧尚未癌变的乳腺可以做预防性切除,以此降低复发风险。”
想有效预防乳腺癌,更重要的是借助医学手段进行早期筛查,刘坚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1次乳腺X光检查,40岁以下应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如果是有明确遗传倾向的高风险人群,如亲属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等,不管年龄高低,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B超检查,每一年进行1次核磁共振检查。
在上面一篇文章中,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肺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的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防癌知识,接下来就是位于第五位的肝癌了。
肝癌一直以来,中国的肝癌患者数量庞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指出,年中国的新增肝癌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的一半以上。
提起肝癌,有这么几种说法:
肝癌是喝出来
肝癌是气出来的
脂肪肝虽然是种肝病,但是很温和,不会转成肝癌
这些说法,孰对孰错?
酒精是1类致癌物
喝酒真的会喝出肝癌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工作应酬、朋友聚会、逢年过节,一定少不了喝酒助兴,否则总觉得不过瘾。
不过,酒真的不是好东西。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酒精(饮料)列为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数据显示,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而酒精对肝脏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从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肝癌,一般经历“四步链条”——
1酒精性脂肪肝酒精会妨碍肝脏对脂肪酸的分解,导致脂肪酸堆积,长期以往,就容易诱发酒精性脂肪肝。有研究表示,每天饮酒过量的人,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比不喝酒的人高达5-25倍。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易引发酒精性肝炎,脂肪变的肝细胞不仅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功能,还可产生大量的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3酒精性肝硬化若酒精性肝炎进一步恶化,则会使部分肝细胞坏死或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据悉,每年约有10%-20%的酒精性肝炎患者进展成肝硬化。4诱发肝癌酒精性肝硬化加重后,患者的肝脏已不堪重负,代谢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癌变的几率由此增加。医院肝病科副主任荀运浩主任医师表示,喝酒致癌虽然不一定都按照以上这四步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任何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都会增加肝癌的风险。
中国有句俗语叫“气到肝疼”
脾气差的人更容易“中招”吗?
中国有句俗语,叫“气到肝疼”。经常生气的人,是不是容易患肝癌?
医院中心内科金涛教授说:
“生气动怒在情志变化中是重要的致病之源,所以在中医学中,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不过,要说生气和肝癌直接相关,并没有医学证据。”
不过,生气对肝脏的损伤是不小的。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肝主疏泄条达,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也就是说肝气既不能抑郁,也不可亢盛,应保持一种活泼灵动的生机,这样才能气机调畅、气血和平、心情舒畅,生理功能和谐。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就可能引发情志抑郁或亢奋,导致“暴怒伤肝”,引发肝区疼痛等症状。
金涛表示:
有研究表明,生气时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血液和肝细胞内毒素增加。生气动怒,对患有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病人来说,危害更大。
另外,金涛还特别提醒,肝细胞再生的时间主要是在凌晨,错过了这个时间段,损伤的肝细胞是不会再生的。所以,白天补觉虽然可以让人恢复体力,却不能像晚间和凌晨的睡眠那样,使损伤的肝细胞得到较好地再生。
看似温和的脂肪肝
也会直接跳转成肝癌
生活水平提升,饮食习惯改变,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上出现了三个字:脂肪肝。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脂肪肝不痛不痒,平时没有症状,看似是一种温和的疾病,似乎离肝癌也很遥远。不过,年起,国际医学界已明确肝癌是脂肪肝疾病谱里的一个发展方向。
几位肝病专家都提到,脂肪肝进展到肝癌,有很多是没经过肝硬化这个阶段的。
临床上有这样的病例:有脂肪肝病人没有乙肝、丙肝等高危因素,不喝酒,不吃霉变食物,只是人比较胖,同时伴有高血压,最后直接从脂肪肝性肝炎发展到了肝癌,甚至跳过了肝硬化这一阶段。
所以,脂肪肝真的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脂肪肝伴随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紧密随访。
我国约70%-80%的肝癌患者
都有乙肝病史
虽然喝酒、脂肪肝等都是肝癌致病因素,不过,浙江大医院医疗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梁廷波主任医师指出,在我国,导致肝癌的最大“元凶”,还是乙肝。我国约70%-80%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史
。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目前全国约有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严格控制好乙肝病毒,不让它活动、进展,大部分人不会进展为肝癌,但相比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患肝癌的风险依然要高8-10倍。
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进展为肝癌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慢性肝炎→(或)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样“三步”或“四步曲”。因此,乙肝病人的自我监测非常重要,可通过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让病情得到改善,延缓疾病的进展。
不过,随着体检项目中取消了乙肝检查,有些乙肝病人的自我监测有所放松,这块需要引起重视。若已明确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肝脏B超、AFP(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常规,以观察肝损情况,或者筛查早期肝硬化、肝癌。
“沉默的肝”需要你这样保护: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却也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梁廷波分析,“正因为肝代谢功能强,即使只有40%的肝功能,依然能正常运作。肝癌之所以致死率高,其中一重要原因在于,它往往来得无声无息,早期基本不痛不痒,身体没有感觉。一旦产生显著症状,已是晚期,存活率大大下降。”
日常生活中,肝癌的预防需要这些小贴士——
●喝酒篇
小酌怡情,大喝伤身。如果无法避免应酬,饮酒量也要尽量控制。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换算成不同酒的话,大致如下:葡萄酒和黄酒,男性每天不超过4两、女性不超过2两;啤酒,男性不超过2听或1瓶、女性不超过1听啤酒;白酒,男性不超过1两、女性不超过半量白酒。
●疫苗篇
乙肝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乙肝预防尤为关键。
每年做一次乙肝三系检查,若五项全为阴性,说明没有乙肝抗体,建议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很有必要,同时,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加打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生活篇
从患者的地理分布上看,上海、浙江和两广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梁廷波说,这与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有关系。吃发霉的食物,对肝脏伤害很大,因为里头有黄曲霉毒素,这目前发现的超强化学致癌物质之一,并且最容易藏在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中,比如花生、玉米、大米等,南方天气潮湿,往往容易使得食物发霉,滋生黄曲霉毒素。将粮食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每次不要大量购买,建议购买小包装,这样储存的时间不长,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几率就会变小,也不会浪费粮食。
竹筷、木筷等常用木制厨具,容易滋生霉菌,建议半年更换,以防病从口入。如果出现了这三种情况,筷子更要赶紧换了:变色有霉斑;出现刮痕和磨损;有异味,闻起来有明显酸味。
结节、息肉、囊肿、血管瘤字眼看得人心烦
这些体内的“隐形炸弹”要不要“尽早拆弹”?
近年来,一年一次体检成为大家重视的一项健康大事,同时,随着检查设备愈发先进,各种“结节”、“息肉”、“囊肿”、“血管瘤”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
这些字眼的出现,很多人立马会开始惴惴不安地联想到癌症,即便事后门诊复查确认过不是癌症,也总是担心会不会发展成癌症。
制图史卓旎
那么,这些藏在身体里的多余部分,到底是不是“隐形炸弹”,到底要不要“尽早拆弹”?
对此,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潘韵峰给出了解释:
并不是所有的“结节”、“息肉”这类具有病变风险的高危字眼就得等同于癌症,尤其是对于目前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结节、直肠息肉等病症,是否需要“尽早拆弹”也是需根据不同情况划分病情,做出相应的治疗。而相比较“结节”、“息肉”的高危型,看着让人心惊胆战。“血管瘤”、“囊肿”属于温和的良性肿瘤,相对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而其中当属肝血管瘤、单纯性肾囊肿较多。
甲状腺结节,“惰性肿瘤”切莫草率切除
“结节”现在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甲状腺结节。据潘韵峰介绍,由于B超技术的先进和分级系统的优化明确,甲状腺结节被发现的几率大大提升,基本上3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看到,检出率大大增高,所以大家对甲状腺结节越来越
肝血管瘤,5cm以内不用太担心爆裂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病人基本上无明显不适症状。
一般来说,小于5厘米的肝血管瘤,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但肝血管瘤过大,一般在5厘米以上,或压迫周围胃肠等器官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区不适、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感或嗳气、恶心、消化不良、黄疸等,这是就需要及时就诊。
潘韵峰:
肝血管瘤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血管破裂出血,感觉像气球那样,一碰就破裂。其实几厘米大的血管瘤是不会破裂出血的。但过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也会因外力等因素,甚至自行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会很危险,要引起注意。
单纯性肾囊肿,没啥症状可以不用治疗
肾囊肿也是体检中经常发现的一种情况。其实和肝囊肿类似,单纯性肾囊肿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不过不是天生的,其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囊肿里是肾脏渗出的尿液,没有恶变的可能,一般比较小,发展缓慢,无症状的,也不需要治疗。
当肾囊肿超过5厘米,或是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腰部疼痛、酸胀、下肢酸沉无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囊肿位置的深浅可分为穿刺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囊肿两种方式。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应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复查肾脏彩超,看一下囊肿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长缓慢,只需每隔一年查一次彩超观察就可以。
基因出错有些人天生容易患癌
价格不菲的基因检测能否提前预警?
目前的研究表明,约有45%的癌症是由可改变的生活方式或者可预防的微生物感染因素所导致,然而,先天基因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外部环境,有些人检出癌症,有些人安然无恙。正因为此,基因检测开始进入人们视线。
年5月,安吉丽娜·朱莉宣布,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乳腺癌高风险后切除乳腺,让基因检测这项技术瞬间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