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选择血液透析还是结肠透析?
”1血液透析和结肠透析都是怎么做的?什么样的慢性肾衰患者需要透析?透析有什么用?慢性肾脏病,进展到后期的时候,肾功能下降得很严重,患者的尿量减少,身体里的水排不出去,就会出现眼睑和下肢水肿,严重的可能会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者心衰,甚至危及生命。与此同时,身体里的毒素也排不出去了,累积的毒素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影响,比如:钾排不出去,就会出现高钾血症,当血液中钾的含量超过6.5mol/L时,可能会有心跳骤停的危险。目前可以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来排除身体里多余的水,并调节电解质、减少毒素累积。特别是对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支持生存、挽救生命。肾脏替代治疗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肾移植。由于我国的肾源非常紧缺,真正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并不多,更多的患者都只能选择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是怎么做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吸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腹膜透析是怎么做的?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结肠透析是怎么做的?结肠透析是通过向人体结肠注入过滤水,进行清洁洗肠,清除体内毒素,充分扩大结肠黏膜与药物接触面积;然后再注入专用药液,使药液在结肠内通过结肠黏膜吸附出体内各种毒素,并及时排出;最后再灌入特殊中药制剂,并予保留,在结肠中利用结肠黏膜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起到对肾脏治疗作用,并可降逆泄浊,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尿酸等尿毒症毒素。
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结肠透析都可以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讲,选择哪一种透析方式都是可以的,只需要考虑患者自己的偏好、经济条件,还有自身的一些条件。
哪些人不能选择血液透析?第一,心脑血管系统不是很稳定的人。血液透析需要把大概~ml的血引到体外,心血管系统不太好的患者,比如平时血压比较低或者心脏的功能非常不好的人,血液被引到体外以后,血压会进一步降低,如果低于90/60mmHg就很难进行透析脱水和治疗了。还有的患者把引血到体外之后就会出现心衰、心脏供血不足、缺血性心肌病、心率失常、严重低血压的患者,都没有办法选择血液透析。第二,没有办法建立血管通路(即进行血透时引血出体外及输血回体内的血液通路)的人。做血液透析,无论是插管还是动静脉内瘘,都要求血管条件比较好,能够建立血管通路。如果血管条件特别得差,比如以前就有血栓的患者,不能插管或动静脉内瘘,就不能建立血管通路能把血引出来,也就没有办法做血透了。第三,不能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身上哪里受伤出血,身体自身凝血的机制很快就会让伤口的出血停止。做血液透析的时候把这么大量的血引到体外,而且一次就要持续四个小时,所以血液一定会凝固。为了让血液不凝固且能够在体外进行循环,要使用抗凝药物。但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不能使用抗凝药物,所以不太适合选择血液透析。第四,不能配合的患者,比如有精神疾病,我们以前接诊过,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拔针等危害到人身安全的行为,也不适合选择血液透析。
哪些是适合做腹膜透析、结肠透析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没法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也就是不适合做血液透析的患者,都适合做腹膜透析、结肠透析。还有在比较边远的地方,没有做血透的机构,也是可以选择腹膜透析、结肠透析的。另外,老年人、婴幼儿或者儿童都更适合做结肠透析。(绿色无创)并且结肠透析花费更少,所以经济负担重的人也可以选择结肠透析。
做过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还可以换成结肠透析吗?这两种治疗方法不是对立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互相替代。比如做血透时间长了,出现了失衡综合症或者管道内凝血,就不能再做血液透析了,可以改做结肠透析。也有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能做血液透析,但可能出现心功能很差,心血管不稳定等问题,也可以改做结肠透析。
2血液透析和结肠透析,哪个好?治疗效果的对比:只有结肠透析能保护残余肾功能吗?当肾脏病到了严重的时候,患者自己的肾脏还剩一些排除毒素的能力,就叫残余肾功能。结肠透析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比血液透析有优势。主要因为血液透析是等身体的水和毒素攒到一定的时间再清除,而结肠透析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可以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情,制定使用周期,更加像正常肾脏工作的情况。血液透析四个小时内脱出几公斤的水,在快速脱水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对残余肾功能造成损伤,所以做血液透析的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得比结肠透析快。
选择哪种方式透析,会对后期肾移植有影响吗?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无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还是结肠透析,对以后的肾移植没有明显影响。有研究表明,没有做过透析的肾移植比透析了一段再移植的,无论是患者自身的存活率还是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是比较高的,治疗的效果也更好。
并发症的对比:血液透析患者,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分成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就是那些长期累积出来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β2微球蛋白沉积于骨关节、消化道和心脏周围引起的病变)、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血液透析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就是低血压,当把身体里的血引出来之后,需要清除多余的水,水少了,血液的量也会变少,也就容易出现低血压。一旦出现低血压,就可能造成很多心血管的问题,比如心脏缺血、心率失常,久而久之心脏会肥大,出现心衰。低血压还有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就是抽筋。另外,血液透析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尤其是有残余肾的患者,随着透析脱水以后,身体会感知到你缺血了,就会分泌激素(比如RAS激素),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另外,血液透析可能出现失衡综合征,尤其是在开始透析的患者,脑子里和身体里的毒素都是非常高的。血液透析快速清除了身体里的毒素以后,因为有大脑和血液之间有一层血脑屏障,会阻止脑子里的毒素出来,就会造成脑子里面的毒素浓度特别高,出现脑水肿,继而会出现恶心、吐,严重的甚至会昏迷,狂躁等。还有可能会出现溶血或者空气栓塞,但都不是特别常见。
为什么血液透析会出现呕吐?无论做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都是一些肾功能非常不好的患者,没有做透析时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这其实是尿毒症毒素引起的,比如尿素、多胺(比如精胺、腐胺),会刺激消化道导致呕吐。跟血液透析相关的呕吐,还有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失衡综合征,导致脑水肿引起的呕吐。如果血液透析出现了低血压,也可能会出现心慌、出汗、呕吐等。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身体里的水特别得多,胃肠道水肿,引起了消化不良和呕吐。
结肠透析患者,可能会遇到哪些并发症?结肠透析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少、无创伤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成熟地运用于临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且疗效较内科保守治疗更为显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病人可以根据病情来做。
相比较而言,血液透析是不是更容易出现贫血?当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当肾小球滤过率在60ml/min以下时,有一些患者就开始出现贫血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促红素的缺乏,促红素是在肾脏的间质产生、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当肾功能下降时,肾脏间质会出现纤维化使肾脏变硬,从而影响促红素的生成,导致贫血。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造血原料的缺乏,比如缺铁、缺叶酸、缺维生素B12。通过有效的治疗补充促红素,补充铁B12、叶酸,绝大多数患者的贫血都是能够纠正的。不可否认,目前来看血透患者使用的促红素和补铁的剂量,都是多于结肠透析的患者。为什么呢?因为血液透析可能会有失血的风险,不管用动静脉瘘还是插管都有可能出现额外失血,;另外,在透析过程当中,也会有一点血残留在管路和透析器里,导致血液丢失。
其他方面的对比:血液透析需要多久做一次?每次做多长时间?腹膜透析多久做一次?每次需要的时间?根据患者残余肾功能的情况来决定一周做两次还是三次血液透析,每次大约四个小时。结肠透析一般是一天做一次。
对于患者而言,哪种透析方式更不影响正常生活?选择血液透析,需要到专门做透析的机构,一周两到三次,一次四个小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规律,而且需要考虑到交通的费用、就餐的费用,如果需要家属陪伴往返的话还会加重负担。而选择结肠透析就会轻松很多。
哪种透析方式花费更少?血液透析一年大概的花费是10万块,结肠透析是1万块,如果有医保的话,可以申请特种病,特种病医保可以报销90%以上的费用。
需要做透析的患者应该注意什么?不管选择哪种透析方式,都希望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自我管理,只有在患者和医护的密切配合之下,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