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长息肉须提防癌变

夏志伟

工作单位:北医三院

职务:北医三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慢性胃炎及相关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疑难疾病;消化系统内镜诊断及治疗;

访谈实录:

主持人续续: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医堂》,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一些改变导致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那么今天我们讲的肠息肉也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那特别高兴邀请到了北医三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夏志伟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肠息肉癌变的一些隐患。夏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名医堂》。

夏志伟:你好,各位观众朋友、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腾讯健康《名医堂》。

主持人续续:刚才我们讲了肠息肉,我觉得好多朋友应该跟我一样都不太了解什么是息肉呢?

夏志伟:肠息肉就是长在结肠内壁黏膜上凸起来的一些组织,是多余出来的,就像我们皮肤上长出来的肉赘一样的,它相对界限比较清晰,比较局限,所以我们叫它息肉。

主持人续续:它是长在肠子的内壁。

夏志伟:长在内壁黏膜上凸起来的一些组织。

主持人续续:就是它原来没有,然后忽然就长出像皮肤上长出一个小包的概念。

夏志伟:当然不是突然长出来,它是经过长期,它的生长过程,有一个非常长期的生长过程,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小的可能几个毫米,大的几个厘米。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皮肤上的这种小包其实有不同的,有比如说脸上长的这种小痤疮或者说在其他部位长的包,就是它的构成是不一样的,那在我们肠子上这种息肉是不是也这样的呢?

夏志伟:这个问题很好,当然是这样子。这种息肉它有不同的类型,医院检查之后就说我是腺瘤,我是息肉,其实息肉包括不同的组织类型,有的是腺瘤性的息肉,有的是终生性的息肉,也有的是跟幼年发育相关的,我们叫幼年性息肉,还有的息肉是跟炎症有关,叫炎症性息肉。当然还有的时候一些凸起来的组织并不是来源于黏膜内层,它不是息肉,只是表现的像息肉,实际上是黏膜下层来的,有的时候是需要医生进行鉴别一下的。

主持人续续:需要判断的。

夏志伟:对。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皮肤上长的这种小包,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太会注意,可能过两天就好了,肠子上的息肉会不会这样呢?

夏志伟:肠子上长的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它一般不会自己变小,也不会自己掉下来,它一般会越长越大,直到它发生变化或者是出现一些并发症的时候才会被我们发现。

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说的腺瘤性息肉,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类型有危害比较大的呢?

夏志伟: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结肠癌都是通过腺瘤性息肉的这样一个过程转变成结肠癌的。但是一些其它的,在炎症基础之上发生的息肉也是有转变成结肠癌的可能性的,往往都是在长期的慢性炎症的过程当中基因发生了变化,它就产生了癌变。但是在结肠癌的发生当中,由炎症这一个途径转变过来的还是相对比较少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腺瘤途径转化成结肠癌的。

主持人续续:腺瘤息肉一定会转化成肠癌吗?

夏志伟:很好的问题,一般来讲腺瘤性息肉转变成结肠癌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蛛丝马迹可以去发现的,它有一定的特征。长得比较大的息肉,长的比较扁平的,相对来讲不像球的,更像一个盘子的这样的息肉容易癌变。

主持人续续:长平,长大了,大的话有多大?

夏志伟:大的一般高危的发生癌变的息肉在两个厘米以上。但是也有很小的息肉,就发生癌变的,相对来讲比较小,一般来讲认为一个厘米下的息肉癌变率大概只是百分之几,但如果是比较大的息肉,而且它的病理类型又是比较特殊的,它的癌变率甚至可以高到50%。

主持人续续:那还是很高的一个比例。

夏志伟:对,所以结肠腺瘤性息肉又分不同类型,最多见的是管状腺瘤息肉,这种癌变率相对来讲比较低,但是如果是绒毛状腺瘤它的癌变率就比较高,大的扁平的、绒毛状腺瘤或者是一些特殊类型的侧向发育型的腺瘤,那它的癌变率可以高到50%。

主持人续续:这个腺瘤息肉发展到癌变,它的时间上是有比较固定吗?

夏志伟:不固定的。有的就像我刚才说过的,有的很小的息肉就会癌变,这个时间可能就很短,但是如果有的息肉它长的非常非常大才会癌变,甚至长的很大仍然不癌变,那么这个时间就比较漫长,它随着腺瘤本身组织它的生物性行为、它的特点,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是如果它一旦发生癌变,从它早期的癌变到一个相对进展期的癌变这个大概需要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主持人续续:一年就从早期发展到进展期,就是我们说的。

夏志伟:就是有症状,让我们医生很容易被发现的这个时间就比较短了。话说过来就是越长越快,尤其在癌变之后,它会变得非常快。

主持人续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警觉发现腺瘤性息肉呢?

夏志伟:腺瘤性息肉绝大多数还是跟基因相关的,跟它的人的基因特点相关的,那么如果是有结肠腺瘤家族史或者是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就要注意筛查他是否有结肠息肉了。

主持人续续:遗传因素。

夏志伟:遗传因素,非常重要。再一个我们有饮食上的因素,比如有高质的饮食、高蛋白的饮食。

主持人续续:这我都喜欢,麦当劳、肯德基这些。

夏志伟:这些饮食,还有体内的代谢产物长期滞留在肠道里,对肠黏膜都是一个毒性的刺激。再有吸烟、饮酒这些有害的生活行为,再有就是有炎症,长期的、慢性的结肠炎症,特别是炎症性肠病,我们所说的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等这样一些长期的慢性炎症的患者,他们也是容易发生腺瘤,容易产生癌变这样一个因素。

主持人续续:其实我觉得,我们消化这块,胃和肠连在一起,经常会说我胃不舒服,很少有人会说我肠子不舒服,是不是大家对肠炎的度不是那么高呢?

夏志伟:结肠的炎症倒是比较容易被,因为一旦有结肠炎的时候,他腹痛、腹泻、大便的改变就比较明显。

主持人续续:会立马不舒服。

夏志伟:但是单纯的结肠息肉的患者往往没有症状的。

主持人续续:一点点症状都没有的?

夏志伟:可以没有症状的,尤其是那些比较小的,即使数量比较多,也不一定有症状。倒是一些比较大的结肠息肉的病人,由于息肉表面产生糜烂,它会出血。

主持人续续:大便出血是吗?

夏志伟:大便带血,肠道息肉比较大,它影响肠道通过有点不太通常,出现肚子疼,它长在特殊的部位,比如说长在直肠,引起了大便的形状的改变,大便有沟、有槽,大便便条变细,那么这种情况下倒是比较容易发现,但是往往都是息肉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容易被发现。这样的人长在直肠上也会出现肛门下坠的感觉,他老想大便,大便完了觉得便不干净,这样的人倒是比较容易发现,但往往是息肉比较大的时候才容易被发现。

主持人续续:息肉比较大他就一定会是癌了吗?

夏志伟:也不一定。

主持人续续:也不一定,是吧,也有比较大的时候。

夏志伟:也有可能是良性的。

主持人续续:那也就是说如果我发现我大便出血或者您刚才说的症状,其实也有可能是息肉只是长的比较大了,但是并没有发生癌变。

夏志伟: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一般息肉长到两个厘米以上,他的癌变的几率比较大,尤其它的形状比较特殊,长的奇形怪状的,然后表面又有糜烂,有出血,这样的息肉恶性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主持人续续:其实我听说近年来大肠癌的患病率逐年在增高,甚至有可能超过了胃癌,以前我们老说胃癌,中国人的胃癌患病率是很高的,您在临床上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夏志伟:我们在临床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地比以前升高了,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从最早的百分之三点多的结肠镜检出率,到现在的话可以到百分之七点多,接近比较十。

主持人续续:已经乘二。

夏志伟:成倍的上升,我们以往做一下午的结肠镜,可能只会碰到一个、两个息肉患者,现在一个下午我们做八个肠镜,大概有基本上两到三个,不止,都不止。

主持人续续:那为什么会,现在肠道疾病的人会这么多呢?

夏志伟: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结肠息肉,虽然是可以内镜发现、内镜治疗,但是我们如果不长息肉岂不是更好,所以结肠息肉为什么发生是我们要的,其实刚才说到饮食的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续续:像我天天吃麦当劳、肯德基的话,会不会长息肉的概率很高?

夏志伟:最近中国的饮食习惯逐渐的西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比较高,纤维素的摄入量又逐渐的减少。

主持人续续:吃蔬菜越来越少。

夏志伟:对。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一个普通人如果常规不做特殊规定,他一天的膳食纤维的输入量只有五克,但是一个简单的肠道要求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要在十克到二十克以上,中国的近年来的饮食习惯当中,蛋白质的摄入量翻倍的上升,但是它的纤维素的摄入量翻倍的减少。

主持人续续:我觉得这在我身上的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夏志伟:所以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的人,他往往肠道的,滞留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话一些代谢有害的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对肠黏膜的刺激就会逐渐增加,这样增加了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主持人续续: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吃蔬菜,多吃水果,这样会比较好?

夏志伟:对,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多吃新鲜疏菜、新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做运动。

主持人续续:挺难的,这么多条件。

夏志伟:都是很好的习惯,这也确实是,这几个因素都是结肠息肉高发的原因,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低膳食纤维素摄入,再加上少运动,都是结肠息肉的高危因素。再有就是遗传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续续:遗传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有多高?

夏志伟:应该是在,我们一般是按十万分的比例,应该是十万分之十五以上,接近胃癌,甚至有点超过胃癌,这个数字我拿不准,我可以回去再查。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我觉得,就是肠道健康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迫不及待的一个事情了。

夏志伟:是的,结肠癌虽然比较可怕,但是在消化道肿瘤当中,如果早期发现的话,它的治疗是非常及时的,而且它的愈后也是相对比较好的,尤其它有一个漫长结肠息肉这样一个癌前的状态,所以这就给我们对结肠癌的预防提供非常充分的时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对结肠息肉这样一个事情加以,我们及时地去做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就可以把结肠癌消灭于发生之前。

主持人续续:如果是说我没有长息肉,会不会突然就癌变了呢,不会的是吧?夏志伟:极个别的结肠癌是这样发生的。

主持人续续:也就是说如果我检查出息肉来,我要把它切掉的话,其实这个隐患完全可以把它消除掉。

夏志伟:是的。

主持人续续:息肉一般长在我们肠道的哪个部位?

夏志伟:结肠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但最多的在左半结肠,也就是说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这一带是发病率比较多的。

主持人续续:我觉得网友朋友们应该很多跟我,听到您讲,然后就很迫切地知道,因为我们前期的话,如果身体没有一点点反应,我怎么样能够早期的预防这件事情的发生呢?

夏志伟:刚才我们讲过,有一些高危的因素,其实最重要的一条是基因方面的因素,遗传方面的。那么如果有直系亲属有结肠癌的家族史,或有结肠息肉的家族史,他的一级亲属就应该去及早去做结肠镜的检查,去筛查有没有结肠息肉,如果有的话及时治疗,及时把它切掉就可以了。那么如果是有结肠癌的一级亲属,专家的推荐是在他亲属发现结肠癌的那个年龄再往前推十年。

主持人续续:亲属发现结肠癌的年龄。

夏志伟:对,如果他的父母是五十岁发现结肠癌,那他在四十岁就要接受结肠息肉的筛查。

主持人续续:那看来这个基因,就是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夏志伟:非常重要。

主持人续续:包括年龄都在。

夏志伟:所以中国的,尤其结肠癌的,年轻的结肠癌发病率并不少见,所以中国结肠癌的共事意见中,把结肠息肉的筛查年龄放在四十岁。

主持人续续:四十岁的时候,那我去做筛查的话,在医院怎么来做这个筛查?

夏志伟:最简单的办法,一个就是粪便的隐血检查。粪便的隐血检查在所有的查体当中被应用率是最低的,因为大家都觉得麻烦,取粪便,不是任何时候想要就可以有的。取样的过程也嫌麻烦,所以往往被忽略,但是粪便隐血不仅是结肠肿瘤筛查重要的手段,对胃的筛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续续:直接从大便就可以有一些发现。

夏志伟:对,而且现在粪便隐血的检查对血的发现是非常敏感的,只要很少的血在大便当中就可以发现,所以即使这个方法麻烦,大家也要尽可能去做粪便隐血的筛查,一旦有分辨隐血阳性的话,再去做结肠镜,那么结肠息肉的发现率就很高,而且就不说毫无理由做的时候,白白接受痛苦,检血阳性的人当中筛查出结肠肿瘤的机会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续续:早期息肉很小的时候也能够在粪便中查出来吗?

夏志伟:这个可能性会小一些,如果要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他应该尽早地接受结肠镜的检查,然后通过结肠镜就可以找到结肠息肉,然后在结肠镜下就可以治疗,小到几个毫米的肿瘤,大到几个厘米的肿瘤,现在的结肠镜技术都可以把它解决掉。甚至那些长的扁扁的、平平的、趴在黏膜上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手术方式把它拿下来,甚至这个肿瘤大到三个厘米、四个厘米,我们都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

主持人续续:实际上我们手术的技术已经是非常的发达了。

夏志伟:非常发达,非常成熟。过去大的肿瘤就得经过手术去治疗,现在既使是很大,只要它符合我们切除的标准,我们都可以在内镜下把它处理掉。

主持人续续:那如果我把这一段切除的话,它的复发率是不是很高?

夏志伟:如果是腺瘤,我们局部只要处理干净原位是不会复发,但是令人担心的是,很多的结肠息肉、结肠腺瘤都是多发的,这种多发的腺瘤也是癌变率更高的,那么一次肠镜有可能把一些小的息肉漏侦掉,特别是一些肠道准备清洗不干净的时候,需要重复去做肠镜。那么这种肠镜的间隔,如果两个以上的多发息肉,一般我们第一年会安排一次复查,如果要是一个息肉被清掉了,那么下次可以放到三年左右就可以了,如果这次检查已经不再有息肉了,可以到五年也是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续续:那看来就是肠息肉复发率也是非常高的。

夏志伟:不是,我们不能叫它复发率,它是多处生长,可以在这个地方长,也可以在那个地方长,这次你把这个地方拿掉,也许别的地方还可以再长出来,只要你局部处理干净,它原位复发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主持人续续:刚才您一直在讲这个肠镜的检查,肠镜的检查方法,能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吗?

夏志伟:肠镜就是先用口服的洗肠的液体,把肠道里边的内容物完全清干净,然后从肛门进一根内镜,然后去观察肠内壁里边是不是有东西,有没有息肉,有没有肿瘤,有没有炎症,当然就是结肠弯弯曲曲做起肠镜来非常痛苦,医院都有镇静下的肠镜检查的这种方式。

主持人续续:无痛。

夏志伟:所谓的无痛。

主持人续续:我们听说比较多的就是无痛。

夏志伟:这样的话睡一觉醒来检查已经做完了。

主持人续续:这样还是比较舒服的。

夏志伟:没有什么痛苦,而且检查的时间也可以缩短。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很多朋友对胃镜的检查还是有一些了解,但对肠镜的检查比较陌生。那我听说现在有一种胶囊,其实吃进去以后就可以做这个检测,如果我想减少这种痛苦,包括这个麻醉,我觉得可能对我身体有影响,那您建议用这样的方式吗?

夏志伟:最早的胶囊内影用于消化和专业,主要是针对那些小肠病变,当然随着这几年医疗技术的发展,也有一些胶囊镜可以用来检测食管,检测胃甚至用来检查结肠的,但是目前结肠的胶囊镜检查还不是一个手段,而且只能看不能做治疗。

主持人续续:所以临床医生建议我们还是去做这种传统的肠镜检查。

夏志伟:对,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做治疗。

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到遗传因素是肠癌一个患病非常高危的因素。那年龄因素,还有性别因素,或者地域因素是不是也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夏志伟:也有的,那么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要高一些。再有同样的饮食习惯的人,聚集在某一个区域也会高一些,但是它的地域性的分布并不像食管癌和胃癌那么明显。

主持人续续:食管癌和胃癌就是。

夏志伟:吃的东西,比如说食管癌的人,亚硝胺摄入量高的区域发病率就比较高。

主持人续续:吃一些咸菜、腌菜类的就发病率比较高一点。

夏志伟:对,但是像结肠癌可能跟蛋白质的摄入更高一点。

主持人续续:还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夏志伟:对,生活习惯的改变。

主持人续续:我也听说肠癌它的患病人群实际上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

夏志伟:对,是。肠癌的发病率高就是因为它经过了漫长的结肠息肉的生长发育的过程,所以它的发病年龄相对比较高,但是中国的结肠癌发病当中年轻人并不少见。

主持人续续:您接触的患者里面有比较年轻的患者吗?

夏志伟:十几岁都有。

主持人续续:十几岁就得肠癌了?

夏志伟:对,而且往往这个是单发,就是一个息肉,它快速生长,最后就很快变成癌变,变成结肠癌。但是如果发现早的话,切除其实患者是不受任何影响的,它没有任何后遗的问题,只需要定期复查肠镜,观察有没有新的息肉长起来就好。

主持人续续:那如果我早期的话,我没有去预防,没有去这个事情,那真的是发生了癌变的话,这个肠癌它的一个五年生存率怎么样?

夏志伟: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在消化道肿瘤是应该是最高的,因为现在结肠癌的治疗的话,除了常规的手术以外,它的化疗以及包括后期的生物治疗都有很大的进展,所以结肠癌并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它的愈后都会相对比较好的。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每年都有在做体检,我们的体检对肠道的检查是不是有助于早期筛查呢?

夏志伟:是的,但是所有体检中心给我来的回馈都是,即使体检中心提供了胃镜和肠镜检查,也很少有人愿意接受。

主持人续续:直接把它筛掉了。

夏志伟:因为肠镜的检查需要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洗肠,也相对来讲有点痛苦,接受麻醉,又多了一点点风险,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早期的,就是尽早的评估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这个人的特征,他的饮食习惯,他的家族史,他的便潜血,他有没有贫血,他有没有消瘦,有没有肠道症状,如果我们把这些高危因素评估了,我们会找出来哪些人更需要做肠镜,这样的话我们就有的放矢,能发现更多的结肠息肉。

主持人续续:也就是更多、更准确,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去做肠镜的筛查,因为毕竟又很痛苦。

夏志伟:也比较麻烦。

主持人续续:那现在我们国家的肠癌早期发现率有多少?

夏志伟:大概在所有的结肠癌里头,早期的结肠癌应该不到20%。

主持人续续:那还是很低的。

夏志伟:对,绝大多数都是进展期的。

主持人续续:其实您刚才讲到很多高危因素,我觉得其实如果按定向的人去做这种筛查的话,医院或者说政府努力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应该能把这个早期筛查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夏志伟:把早期结肠癌的发现率提高到很高的高度,而且有些早期结肠癌甚至是不用切肠道,我们通过内镜技术也是可以完成的。

主持人续续:其实就是医疗上的一点点,大家有这个意识去做这方面的筛查。

夏志伟:近期上海做了关于退休人群,高危人群筛查,接着对高危人群做了结肠镜的筛查,也是找出了非常多的结肠息肉的患者,发现率在10%左右。

主持人续续:十个人里面有一个,真的很高。

夏志伟:他筛出了高危人群。

主持人续续:对比国外的早期筛查率,我们国内是不是数值会比较?

夏志伟:相对比较低,绝对数很低,如果说比例的话,就更低了,我们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国外的话要求50岁以上的人,建议他都做结肠镜的筛查,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的检查方式,比如说CT成像。

主持人续续:CT也可以做。

只可意做,但是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也都有,而且放射量也比较大,原来最初的期望是想通过它来代替繁琐的结肠镜,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结论。

主持人续续:那您刚才提到肠镜,我觉得就是方法比较痛苦,又比较繁琐,那现在其实还没有一种方式能够替代这个肠镜。

夏志伟:对,结肠的胶囊镜还没有正是在临床广泛应用,像CT的成像,也包括经肛门灌备做结肠造影,这一类的检查实际上繁琐程度并不低于结肠镜,所以结肠镜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续续:如果在医学上这方面有做改进或者提升,会不会也对结肠癌的早期发现能够会有帮助?

夏志伟:会有一些帮助,特别是胶囊镜的应用,如果胶囊镜能包括整个结肠,而且能在体外可控,增加它的准确率,我相信会增加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主持人续续:之前有采访一些专家,有讲到胃癌,胃癌在日韩还有中国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早期一个检测率也是比较高,像肠癌,我听说日本早期检测能够达到70%,我们国家其实还是比较低的一个水平。

夏志伟:对,有很大的可以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续续:所以也是夏老师这次来我们《名医堂》的一个主要目的。

夏志伟:所以结肠息肉这样一个可预防、可控制,对结肠癌的发展有非常大帮助的事情,实际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重视它,只要我们重视了,那么结肠癌的发病率就会下降,而且早期的结肠癌检出率增加,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生命白白的牺牲掉。

主持人续续:对的,那好,那今天节目最后,夏老师您再给我们一些健康的建议,关于我们肠息肉早期预防还有控制方面的。

夏志伟:胃肠道的健康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但是我们不能只顾了吃了高兴、吃了健康,还要吃的营养,减少这些导致胃肠道肿瘤的高危这样饮食的摄入,然后注意我们的家族史,如果有高危的家族史、高危的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的风险的话,那么还是早期的接受检查,定期的复查,吃更多健康的食物,锻炼身体,过幸福生活。

主持人续续:我想问问夏老师,您每天的饮食习惯是怎么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夏志伟:问到我的痛点了,我其实近些年来也是逐渐倾向素食,应该是均衡的,我不拒绝肉食,但是我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我也怕胖,我也希望我肠道健康,但是有一个很高兴的信息,我在三年前做过结肠镜,我一个结肠息肉都没有,这是一件我非常高兴的事。

主持人续续:我想问,如果我做一次肠镜的检查的话,我多少年以后,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要再隔多少年做?

夏志伟:如果不是高危人群就适症状而定,如果是高危人群建议三到五年再做一次。

主持人续续:这样。那好,那今天听了夏老师讲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对这个肠息肉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在一些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我们今天采访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期再见。

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欢迎号:腾讯健康

喜欢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