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的迟阿姨是一名沈飞公司退休的老职工,一双儿女在国外工作,生活无忧无虑。本很惬意的晚年生活三个月前被重病所打乱。
三个月前迟阿姨感觉到自己小肚子总疼,并且排便也越来越少。起初迟阿姨没有在意,以为是老年人常见的便秘。子女没在身边,自己和老伴儿行动又不方便,医院就诊。在病情不见好转情况下,她和老伴儿来到了我院就诊,经过CT检查,确诊为直肠癌。
为迟阿姨看病的普外(东)病区韩晓东副主任此时想:如果这时将病情直接告知患者,会给二位老人的心理造成太大的打击。于是,韩主任平静的向二位老人说,阿姨别急哈,先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吧。
住院后,科主任杨小龙了解迟阿姨的病情及一双儿女在国外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及时赶回的情况,与科室医护人员商量怎么来安慰帮助这个80多岁的老人。
——首先,杨主任让嘴甜、腿勤、心细的刘家鑫医师担任迟阿姨的主管医师。刘大夫接过任务后在治疗上精准规范,也迅速进入角色,当起迟阿姨的“心理咨询师”,经常来到病房与阿姨聊天,只要发现阿姨情绪低落,马上找准切入点,直到阿姨情绪好转。小刘医生不管多忙只要做CT等大型检查都亲自陪同。
——孙宏蕾护士长为了让迟阿姨更好配合治疗,在科室病房紧张情况下安排了条件最好的病房,并带领护理团队为迟阿姨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服务。迟阿姨患有高血压、房颤和心衰,每天需要吃5种以上药物来调整手术前的心肺状态。每种药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用量难倒了阿姨,这时孙红蕾护士长安排了每班护士亲自为迟阿姨配好药,并喂服。有时阿姨看着这些药抵触的不想吃,护士们边喂边说:阿姨,好好吃药配合,咱们尽快手术,病好了,您国外的儿女是不是也放心了啊……
——在科室及其他科室会诊治疗下,阿姨各项指标符合了手术。在术前的晚上,迟阿姨需要进行肠道准备,护士长特配备了一名护士守在迟阿姨的床旁,随时搀扶老人家如厕,随时观察老人的状况。
——在迟阿姨住院进行术前准备的10多天里,杨小龙主任多次通过国际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连线迟阿姨的子女,将病情及治疗详细方案与他们沟通。并用医者担当的精神请他们放心,杨主任说:“虽然疫情导致你们不能来到母亲的身边,医院,来到我们科,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就会替你们照顾好老人……
迟阿姨的手术顺利完成了。术后遗留了终身的结肠造口,粪便会从造口排出体外。造口的护理非常特殊,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得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杨主任和孙护士长带领着他的医护团队,每天为迟阿姨清理粪便、清洁造口、更换造口袋。迟阿姨起初情绪低落,在医护人员的安慰及照顾下,她逐渐适应了术后的身体变化,并且很坚强的面对一切。阿姨说:如果没有这些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老命早就交待了。
如今,迟阿姨已经顺利出院。前不久老人家还特意回到科里,送上了她在国外子女为医护团队特制的鲜花,以表他们的感谢之情。
主管部门:沈医附属三院(医院)宣传科
撰稿提供:普外科(东)病区韩瑞
稿件编辑:李亚军
版面制作:张宇
校对:李亚军
审核:杨小龙/张丽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