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2日,冬至的夜晚,寒风萧瑟。
凌晨刚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难得的宁静。
一对儿夫妇带着一个男孩急诊住院,夫妇一脸急迫,孩子一脸痛苦。
“血压79/52Hgmm!脉搏次/分!体温41°!”
值班护士曹鑫鑫急促而清晰的报出孩子的各项生命体征。
“板状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一系列严重腹膜炎的表现。
凭着丰富的急诊经验,夜班医生管肖浩立刻做出了诊断——“急性腹膜炎”。
可这么严重的腹腔感染是如何造成的?
孩子父母对发病过程的描述揭开了病因。
男孩洗澡时不小心滑倒,本来滑倒摔一下屁股倒也无妨,但倒霉的是摔倒的地方竖着一个马桶刷子。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无意外也不成疾病,马桶刷子柄不偏不倚的穿进了肛门。“一把马桶刷子引发的血案”就这样发生了!
这下诊断明确了,是马桶刷子经肛门穿入,损伤肠管造成了“消化道穿孔”。肠管破裂后,粪便经过裂口涌进腹腔,引发腹腔感染,所以孩子会有剧烈腹痛,频繁呕吐,体温升高。
在这寒冷的冬夜,他们已医院。因病情复杂,最后通过急救网络转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血压偏低、脉搏细数,末梢循环差,孩子已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必须紧急救治。儿外科张敏副主任立刻做出了判断。由于病情危重,儿外科张友波主任也被紧急从家中请来会诊。
心电、超声、放射线;抗炎、补液、抢休克……,一条条急诊医嘱,一步步立即执行。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孩子被紧急送入手术室。
麻醉医生仇红霞、刘琳琳,手术护士张晓燕、施妍,早已严阵以待。吸入、插管,全麻操作一气呵成;消毒、铺单,急诊手术即刻开始!伴随着监护仪清晰的滴答声,无影灯下,张友波主任屏气凝神,手术操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大大超出了想象,大量粪便严重污染了腹腔,必须彻底清除,才能显露损伤部位。好在有腹腔镜,这种微创的手术方式更容易显露盆腔深部的术野。损伤部位在直肠上段,腹膜反折下方,直肠近乎横断。显露、缝合、修补……,盆腔深方,空间狭小,操作极为困难。由于腹腔严重感染,修复直肠破裂后还要进行“乙状结肠造口”,也就是在肚皮上人工做一个“临时肛门”,以避免大便通过直肠修补的地方,有利于修补处愈合。当然三个月后还要在做一次“关瘘”手术,恢复正常肛门排便。
手术结束,天已放亮,一抹晨曦,照亮了手术室外的走廊。
手术虽是“惊险的开端”,结局却是“成功的喜悦”。术中孩子依然高烧不退,术后被紧急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胃管、尿管、引流管,孩子身上插满了管子;心电、血氧、监护仪,孩子身旁也布满了导线。儿童重症监护室的钱元原医生、胡鹏护士长,以及徐颖、薛菲护士,接手孩子下一步的治疗。儿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监护室……,这就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容不得一丝耽搁与大意。生命在他们手中传递,就像那监护仪上代表生命活力的心电图,必须延续!
季卫刚主任依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着治疗方案,PICU胡鹏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为这个不幸的小患者进行特护,这是一个专门救治重症疾病的团队。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灌肠、排便,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病情的进展。经过PICU三天三夜的精心治疗,孩子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常规、CRP、降钙素原各项感染指标逐渐走低,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
病情平稳后,孩子转出PICU,回到儿外科继续治疗。在这里,治疗的重点是造瘘口肠管的护理。儿外科陶美霞护士长带领专业的护理团队精心为孩子进行造口护理,清理、消毒、测量、裁剪,撒造口粉、涂防漏胶、粘造口袋……,要保证“人工肛门”处粪便不能污染伤口,不能侵蚀皮肤,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重症患者更会引起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