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季大地回暖,千枝绽绿,万物生机勃勃。年3月15到17日,医院主办的第二届盆底康复湘江论坛,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吸引了三百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坚持首届湘江论坛“多学科跨界整合,全方位盆底康复”的会议主题,囊括盆底总论坛、泌尿康复论坛、肛肠康复论坛、盆底康复论坛四大板块,还特别推出男性盆底工作坊,打破了很多人认为“只有女性才需要做盆底”的惯性认识,让参会者对盆底康复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本次论坛旨在分享盆底康复前沿技术、优化盆底康复治疗、促进全民盆底健康、共享幸福自在人生。
开幕式
本次论坛医院康复医学科李旭红主任担任主持人:
由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医院院长张国刚教授致欢迎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谋望教授为论坛致词: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景贵教授为论坛致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于领教授为论坛致词:
湖南省妇幼协会黄劲松秘书长为论坛致词: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浙江大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建华教授为论坛致词:
盆底总论坛
周谋望教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评定与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CI)多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内压增高、残余尿量增多,引起尿路感染和肾积水,降低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谋望教授,在论坛上指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和判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基石”,对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配合科学、精准化的膀胱管理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此外,本论坛特地向大家介绍了膀胱功能重建技术及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并提出新的治疗思路:高选择性切段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的骶神经小束,既改善膀胱痉挛,有改善逼尿肌与括约肌失调状态,调整膀胱功能。为我们临床工作遇到困境时,指出了一个新思路。
张长杰教授:神经源性肠康复
因外伤或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直肠,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难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分会常委、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张长杰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康复经验,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并分析了神经源性直肠的病因及机制,对神经源性直肠等引起的便秘有了深刻的认识。治疗上,提出早期有效的肠道管理训练是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重要的肠道康复手段,并详细分享了定时排便制度、建立直肠反射、腹部按摩等肠道管理训练方法。此外,介绍了神经源性直肠患者灌肠、Brindley型骶神经跟刺激、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结肠、回肠造瘘术等治疗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
韩劲松教授:盆腔脏器脱垂的机制、诊断和手术治疗
盆腔脏器脱垂(POP)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重要表现之一,发病率高。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学会顾问韩劲松教授,基于多年来在妇科及盆底康复的临床及研究中的经验,总结了POP的发病机制:①Petros和Ulmsten的盆底整体理论,提出替代材料添加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法;②Delancey“阴道三水平支持理论”,是阴道前壁膨出的主要因素。在产后盆底核磁、高龄患者盆底解剖图片下直观的感受到妊娠、分娩、年龄等对盆底的损伤,并分享了各种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最后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患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很好的术式建议。
AndyHsu教授:盆底的自主神经调控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难学、最难懂得一个系统,也是人体最神奇、最神通广大的一个系统。美国澳洲神经医学专家AndyHsu教授给我们重新梳理了一遍与盆底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从排尿的启动---泌尿神经的脊髓调控---泌尿神经的中枢整合---尿液的排出,并从神经角度向我们分享了怎么看尿频、夜间遗尿及储尿困难等泌尿障碍,层层剖析,行云流水,不但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排尿的全过程,更让我们学到如何学习神经系统的方法,增加我们对神经康复学习的兴趣,也增强我们学好神经康复的信心。
王于领教授:孕产期骨盆生物力学
孕产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这个时期孕妈妈体形和体态均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骨盆生物力学的改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岭南名医”和“全国十大康复治疗师”王于领教授给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孕产期骨盆、肌肉、韧带等改变及骨盆生物力学变化,还特别提到人体“下梁不正上梁歪”的特点,不恰当的站姿、不同坐姿对我们结直肠压力、对骨盆及脊柱状态的影响。并提到盆底组织的平衡取决于整体的生物力学平衡,骨盆康复时需要提高盆底肌肌力、臀部肌肉力量、提高核心肌群稳定性,贯彻综合评估、整体康复的概念。治疗上,医院的常规治疗外,我们还应该多健康宣教,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王红星教授:后骨盆触诊技术暨新书发布会
中医强调望闻问切,西医讲究系统查体,本论坛有幸请到南京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王红星老师带我们我们打开骨盆触诊的大门。论坛中王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骨盆骨骼如何快速定位?盆底肌、盆壁肌及臀部后侧、外侧肌群如何触诊?盆部骨性标志物如何触诊等等。王老师的触诊课程的特点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整体加局部,精准定位,便于精准治疗,让我们受益匪浅。
泌尿康复论坛
LilianChen教授:
盆腔疼痛的评估、治疗与预防
盆腔疼痛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机尚不明确,也是一项让很多患者苦不堪言、让一些医者束手无策的难题。本论坛特别有幸邀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系临床指导教师、物理治疗学博士LilianChen教授带我们走进盆腔疼痛的神秘复杂地带,LilianChen教授总结中外众多学者研究,总结出引起盆腔疼痛的常见病因及可能病机,并以下腰痛为例,从病史采集、查体评估、精准诊断再到治疗方案拟定,分享其治疗流程。让我们对盆腔疼痛这个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提供给了我们更新、更广的思路,受益匪浅,给我们面对临床的难题有了更多的信心。
吴娟教授: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活动低下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与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困扰国内外中老年男女性的泌尿系疾病之一,中国康复研究医院神经泌尿科副主任吴娟教授在泌尿康复论坛中向我们详细地分享了OAB及UAB的定义、病因、诊断、治疗,其中重点讲了评估、诊断流程,并提出OAB首选行为治疗(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和药物治疗。许多泌尿科男性疾病如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均可引起或伴随其症候群,虽然这些膀胱局部病变不成为OAB,但在控制和解除膀胱局部病变的同时,仍然可以使用原则指导治疗。其诊治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抗OAB药物,以缓解症状。UAB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症候群,主要影响上尿路功能,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手术和骶神经调节为主。由于各种原因的局限使得很多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但是我们要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攻克这个难题,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苗振教授:呼吸训练在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呼吸运动,人人都会且天天都做。如何善加运用呼吸运动来防治疾病,却不是一项简单的事儿!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诺亚第运动康复学院院长苗振老师为我们展示呼吸训练如何在盆底康复中发挥作用。论坛中苗老师带领我们对比了配合呼吸及不配合呼吸训练盆底肌的疗效差别,及配合何种模式呼吸使盆底肌锻炼效果达到最佳,并分享了不同体位下盆底肌训练、哪种体位下训练盆底肌最好、如何判定我们收缩的是盆底肌而不是其他肌肉如臀大肌?及如何配合呼吸激活、拉伸、强化我们的盆底肌。同时也提出配合呼吸训练锻炼盆底肌虽然效果好,但仍要避开禁忌症。苗老师的呼吸训练课程为我们盆底肌康复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信心。
杨卫新教授:超声引导下排尿、排便障碍的治疗
超声检查因其可连续、动态观察脏器运动和功能,科可追踪病变、显示三维图像变化而不受成像分居的限制,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低、无创伤性、无副作用等优势,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科室治疗中。尿失禁手术中超声导向穿刺,比手指引导穿刺更准确、更安全。有学者发现,虽然初产妇引导分娩时仅0.5%-2.5%发生括约肌断裂,但是通过腔内超声检查发现,1/3产妇有临床上很难发现的肛门括约肌的隐形损伤,在这当中只有部分产妇近期发展为大便失禁,另一部分则在更年期激素改变后出现大便失禁。所以超声在我们盆底疾病的早期防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本次论坛有请医院康复医学科荣誉主任、南京医院副院长杨卫新教授在本次论坛中分享了其在超声探查在尿路、前列腺、膀胱等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向我们介绍了经会阴、经阴道肉毒素膀胱镜下注射对神经源性膀胱疗效。
李建华教授:盆底肌电评估
“无评估则无康复”,可见评估在治疗中是多么的重要。盆底肌电评估作为早期筛查的工具,在盆底疾病防治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每个人的盆底损伤情况不同,每个人初始的肌肉收缩能力、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在产后与盆底康复中,对盆底肌的评估是最基础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会评估一次,以便为患者更好的制定个体化训练模式和方案,提高疗效。浙江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李建华教授给我们讲解盆底肌电评估。从盆底肌肉的分布类型及一二类肌肉纤维各自的电生理特性,盆底肌电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分享,并对一些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评估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让学员更清楚、更灵活地认识到盆底肌电改变与不同症状、不同疾病之间的微妙关系,并能从评估结果中更早、更清楚地了解到患者的盆底情况,以便制定个体化训练模式和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肛肠康复论坛
关于盆底疾病,大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