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结肠瘘 >> 结肠瘘护理 >> 巨结肠

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而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

目前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局部肠壁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段肠管收缩狭窄呈持续痉挛状态,痉挛肠管的前端肠道因内容物堆积而扩张。

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生后2-3天不排便或出现延迟排便,出现腹胀、拒奶、呕吐等低位肠梗阻的表现,扩肛或使用开塞露后症状缓解,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经灌肠或直肠指诊后排出奇臭粪便和气体后症状好转,严重者发展为不灌肠不排便。腹胀逐日加重,腹壁有静脉曲张,可见肠型,肠鸣音增强,膈肌上升引起呼吸困难。

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由于下端肠管狭窄,排便不畅,可出现呕吐,量不多,呕吐物含少量胆汁,严重者可见粪样物。由于长期腹胀、呕吐、便秘,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易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并发症易并发小肠结肠炎、肠穿孔、继发感染。

少部分慢性以及轻症患者可选用灌肠等保守治疗。

体重3kg,一般情况良好的应尽早进行根治术,即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结肠。

新生儿及全身情况较差,或并发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先行结肠造瘘术,待全身状况、梗阻、小肠结肠炎症状缓解后再行根治术。

观察患儿有无排便困难、发热腹胀等结肠炎等并发症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及时灌肠和扩肛治疗。多数患儿并发症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

因术前长期营养不良致生长发育迟缓,术后注意营养。

定期门诊随访,确定是否有吻合口狭窄。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获取更多资讯,请长按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jclhl/1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