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费用近15万元
自己只要付元
让我们一起去看下
咋回事
↓↓↓↓
宿州市地处皖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下辖地区中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扶贫重点区,是我省健康扶贫任务较重市之一。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近30万,占贫困人口比例高达72.49%;患病贫困人口逾12万人,占贫困人口比例达30.11%。
精准施策,建“立体化”兜底保障
——在相互衔接的综合医保体系下,宿州市贫困人口实际补偿比超过99%,比过去提升了38个百分点
4月13日上午,医院一楼结算窗口前,王云磊正在为母亲办出院手续。母亲因为颅内动脉瘤手术住院15天,到底花了多少钱,他心里实在没底:“父亲因食道癌前不久刚去世,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一身债。”为了还债,王云磊离开宿州市埇桥区段家村老家,远赴浙江打工。“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母亲这一病,我只能留在家照顾她。”由于家贫,27岁的他仍是单身,这在结婚一般较早的皖北农村青年中并不多见。
账单出来了,总费用近15万元,自己只要付元。拿着出院结算单,王云磊难以置信。
这意外的惊喜来自当地按全省统一部署实施的“三保障一兜底”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后,在县、市、医院的合规医药费,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0元、元、1万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兜底,也即为“”政策。以王云磊的母亲为例,“新农合”补偿11万多,大病保险补偿近2万,民政救助1.4万,财政兜底元钱,医院免去1.7万元的床位费、诊疗费、输液费等,病人只需自付元。”医院副院长孟令盘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健康脱贫重点在‘保’,首要目标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宿州市卫计委主任高杨表示。在“”政策基础上,宿州市还加大保障力度,积极探索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新措施。在省里免新农合个人缴费、免住院预付金“两免”政策基础上,再免去贫困患者的诊疗费、床位费和输液费。贫困人口在市域内住院治疗的,在享受“”政策之后,自付费用由政府财政再按90%兜底保障,泗县、萧县等地更将这一标准提高到%。
“在相互衔接的综合医保体系下,宿州市贫困人口实际补偿比超过99%,比过去提升了38个百分点。”高杨说。同时,对常见慢性病门诊和普通患者实行“”补充医保政策,一年内,贫困人群门诊就医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按90%财政兜底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对人次贫困患者给予保障,政府财政每年新增投入资金3.23亿元;对近5万名常见慢性病门诊贫困患者给予保障,财政兜底补偿近万元;对超41万名普通门诊贫困患者给予保障,财政兜底补偿万元。
“一站式”服务,实现就医最简化
——在全省率先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各医院设置贫困人口就医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实行全程引导式服务,出院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
10多年前打工时的一场意外,造成当时刚20来岁的黄明冬高位截瘫,“做了尿道造瘘手术,日常护理稍有大意就会发生感染,每年至少要住院三四次。”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因为要照顾他,也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和政府低保,“光当年出事时,看病就花了20多万元。现在每年的医药费至少得一两万元,全靠家里兄妹们帮衬。我这一病,把一大家人的生活都给拖垮了……”言及此,这位壮年汉子哽咽了。
实行“一站式”结算健康脱贫政策后,如今,医院专设的健康脱贫专用窗口,出示身份证,便会有专人为他办理就医住院的全部手续,并安排入住专设的健康脱贫病房。
“不用交一分钱押金,住院期间也基本不花钱,平时各种治疗检查都有专人陪送,护士长还特地给我申请了免费病号餐。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利民好政策,使我能看得起病!”住院一周多来,截至4月14日,黄明冬的医疗费用合计.7元,除去新农合补偿、民政救助和财政兜底,他个人只需自付93.6元。
“健康脱贫救助政策涉及卫计、人社、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实行‘一站式’结算,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便捷就医,更能通过实时监控强化监管,从而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省卫计委财务处处长杨绪斌表示。宿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在市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就医,出示身份证即可就诊。各医院均设置了贫困人口就医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实行全程引导式服务,保证优先检查、优先诊断、优先住院,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实现就医最简化。“考虑到贫困人口大多是无人陪护的特殊人群,我们在各科室专设健康脱贫病房,安排责任护士提供更集中的护理服务和生活照顾。”医院副院长钟平说。
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记者在医院一楼结算窗口遇到60多岁的谢理奎,不到5分钟,他便帮住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老伴办好了出院手续。医药费总计多元,他只需自付多元。“有这么好的政策,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老人家感慨地说。
靶向发力,集中救治大病患者
——对短期可以治愈的九种大病贫困患者摸底筛查,市、县医疗机构成立了专项大病救治团队,通过对口支援、巡回医疗、派驻治疗小组、转诊等方式开展集中救治
重大疾病是导致贫困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贫困家庭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能力较低,家庭成员一旦患上大病,往往会负债累累,或者只能‘小病扛、大病躺’。”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说。据统计,年全省新农合大病患者平均医疗费4.16万元,平均个人自付近1.5万元,而同期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8万元。去年1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文件,提出利用3年时间对贫困人口实施大病专项救治,使得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低保对象中,儿童急淋、急粒白血病、儿童先天性房缺室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九种疾病的大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3年前父亲被确诊为胃癌,医院看至少要七八万元,家里实在凑不出那么多钱。”宿州市桃沟乡岗家村村民邵小四告诉记者,医院专门请来了合肥专家进行会诊和手术指导,父亲术后恢复很好,医院的一半。“前不久父亲病情复发了,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在本地治疗,没想到,这次政策更优惠。住院20多天,没让交一分钱,医生护士每天都来查看病情很多次,仔细叮嘱各种注意事项。”
针对短期内可以治愈的九种大病贫困患者,宿州市进行摸底筛查,全市共有人。市、县医疗机构成立了专项大病救治团队,通过对口支援、巡回医疗、派驻治疗小组、转诊等方式开展集中救治。对于一些疑难重症病例,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医院的专业技术指导,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的医药费,还免去了他们去外地就医的奔波之苦。目前,已治愈人,好转人,正在治疗人。“下一步,我们还开展贫困人口全员筛查,一人一策,精准到病,精准施治。通过建立市、县、乡三级远程会诊中心,全面提升疾病诊疗能力,实现专项救治新突破。”高杨说。(王慧慧)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郭春燕
主办单位/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