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在医学上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印刷业中的一个专用术语,表示中间线。
中文名
X线
外文名
X-ray
其他名称
伦琴射线,X光
目录1X-Ray
2X射线
3X线检查
X-Ray编辑
在印刷中使用,英文小写字母,用来对齐字身顶部的假想线条.亦称中间线。
X射线编辑
X线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具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有性质。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2、X线不带电,故而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穿透作用: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能量,物质对它吸收弱,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
6、热作用:X线被物质吸收,最终绝大部分都将变成热能,使物体产生温度升高。
二.化学作用:
1.感光作用:X线和可见光一样,同样具有光化学作用,可使胶片乳剂感光能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学作用。
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期大剂量照射后,起结晶体脱落渐渐改变颜色称着色作用或者脱水作用。
三.生物效应特性:X线在生物体内也能产生电离及激发,使生物体产生生物效应。特别是一些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产生拟制、损伤甚至坏死。
X线检查编辑
医用诊断X线机
医学上常用x线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
透视较经济、方便,并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但不能留下客观的记录,也不易分辨细节。
摄片能使受检部位结构清晰地显示于x线片上,并可作为客观记录长期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加以研究或在复查时作比较。必要时还可作x线特殊检查,如断层摄影、记波摄影以及造影检查等。选择何种x线检查方法,必须根据受检查的具体情况,从解决疾病(尤其是骨科疾病)的要求和临床需要而定。x线检查仅是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提示:在女性怀孕期间,请不要做X线检查!避免卵细胞或受精卵受到损伤,而引起胚胎发育不良,造成胎儿出生后先天异常、畸形、智力低下、肢体缺损等。)
概述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
正常值X线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
X线编辑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在医学上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印刷业中的一个专用术语,表示中间线。
中文名
X线
外文名
X-ray
其他名称
伦琴射线,X光
目录1X-Ray
2X射线
3X线检查
X-Ray编辑
在印刷中使用,英文小写字母,用来对齐字身顶部的假想线条.亦称中间线。
X射线编辑
X线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具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有性质。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2、X线不带电,故而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穿透作用: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能量,物质对它吸收弱,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
6、热作用:X线被物质吸收,最终绝大部分都将变成热能,使物体产生温度升高。
二.化学作用:
1.感光作用:X线和可见光一样,同样具有光化学作用,可使胶片乳剂感光能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学作用。
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期大剂量照射后,起结晶体脱落渐渐改变颜色称着色作用或者脱水作用。
三.生物效应特性:X线在生物体内也能产生电离及激发,使生物体产生生物效应。特别是一些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产生拟制、损伤甚至坏死。
X线检查编辑
医用诊断X线机
医学上常用x线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
透视较经济、方便,并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但不能留下客观的记录,也不易分辨细节。
摄片能使受检部位结构清晰地显示于x线片上,并可作为客观记录长期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加以研究或在复查时作比较。必要时还可作x线特殊检查,如断层摄影、记波摄影以及造影检查等。选择何种x线检查方法,必须根据受检查的具体情况,从解决疾病(尤其是骨科疾病)的要求和临床需要而定。x线检查仅是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提示:在女性怀孕期间,请不要做X线检查!避免卵细胞或受精卵受到损伤,而引起胚胎发育不良,造成胎儿出生后先天异常、畸形、智力低下、肢体缺损等。)
概述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
正常值X线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
X射线编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X射线[1]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很短约介于0.01~埃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2]
中文名
X射线
外文名
X-ray
特征
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
发现者
尼古拉·特斯拉以及W.K.伦琴
其他名称
伦琴射线、X光
波长范围
0.纳米到10纳米
频率范围
30PHz到30EHz
性质
波粒二象性
发现时间
年11月8日
领域
核能
学科
核物理、核化学
目录1发现历史
2原理
3产生
4分类
?辐射分类
?波长分类
5特性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生物特性
6应用
?X射线诊断
?X射线治疗
?工业领域
7危害及防护
?危害
?防护
发现历史编辑
最早发现X射线是特斯拉,特斯拉制定了许多实验来产生X射线。特斯拉认为用他的电路,“我的仪器可以产生的爱克斯光(即X射线)的能量比一般仪器可以产生的要大的多。”
他还谈到用他的电路和单节点X射线产生设备在工作时的危害。在他许多调查这种现象的记录中,他归结了导致皮肤损伤的许多原因。他认为早期的皮肤损伤并不是X射线所引起的,而是臭氧的产生与皮肤接触,和一些亚硝酸接触所致。特斯拉错误地认为X射线是由分离的粒子组成的。
特斯拉完成了一些实验,并先于伦琴证实了他的发现(包括拍摄他的手的X射线照片,之后他将照片寄给了伦琴),但没有使他的发现众所周知,他的大部分研究资料在年3月的第五大道一次实验室大火中给烧毁了。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
伦琴
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1]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年和
双手X光图片
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白癜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