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周珊
七旬老人因小儿麻痹症自幼遗留双下肢瘫痪、严重脊柱侧弯后遗症。两个月前经检查发现右输尿管结石合并右肾积脓、肾萎缩,辗转多地,均因生理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而未能有效治疗,好在经人介医院·医院泌尿外科,专家们另辟蹊径为残疾老人成功除结石,保全肾健康。
74岁的梁婆婆虽肢体残疾,但性格要强的她却从没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凡事亲力亲为,将事业和家庭均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大家口中的“励志典型”。
两个月前,梁婆婆突发右侧腰部隐痛,想着忍忍或能缓解,便没太当回事。哪知,这次发作不仅疼痛持续时间长,还相继出现血尿、低烧等不适症状。医院进行造瘘引流治疗,但因其特殊生理结构等因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引流管频频脱落,感染致高烧不断。担心病情恶化影响肾功能,梁婆婆一家四处辗转,近医院·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经完善检查,梁婆婆被确诊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右肾脓肿、肾萎缩。接诊专家魏世平主任介绍,因患者常年脊柱侧弯向左突,特殊生理构造致输尿管扭曲畸形,此时若饮水量不足、饮食不注意,一旦诱发结晶沉淀,便更易形成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管道狭窄处引发梗阻。考虑梁婆婆的右肾形态已膨大失常且感染较重,为防范病情加重危及生命,魏世平当即为老人调整了肾脏造瘘引流设施并实施了对症抗感染治疗。次日,梁婆婆的体温便恢复正常,囤积的脓液也正常排出。
梁婆婆回忆,长久以来因为下肢活动障碍,入厕不便,她有意识得减少日常饮水量,饮食也是多以素食青菜为主。活动量、饮水量严重不足,加上素食中的草酸钙结晶长时间累积,才日积月累地形成了结石。
好在经治疗,目前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上周,梁婆婆如约返院接受二期取石手术。由于其肾脏、输尿管、上尿路解剖结构明显改变,且右侧腰部躯体内收,手术空间狭窄,魏世平带领手术医师李晓山、刘巍等医护人员,结合梁婆婆特殊的身体构造,先后经右腰部引流造瘘口进入,再借助女性尿道短的特点从尿道口放入导丝上行,成功地进行了钬激光碎石取石以及输尿管支架置入引流手术。术后一周复查,老人的结石全清,右肾功能进一步恢复,积水明显改善,即将出院。
夏季是泌尿系统结石高发季节,魏世平提醒,特别是易发结石人群或生理结构特殊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结石,日饮水量要达到至少ml,每年务必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检查,常规体检时也要增加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他表示,疼痛和血尿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多数泌尿系结石患者往往发病突然,大多没有先兆,一旦腰部痛如刀绞,且伴有下腹部的反射痛、尿痛、血尿、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症状时,医院检查,排除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