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直面疑难高医院

最近,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名短肠综合征、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肠粘连患者实施了手术。此病例是极具挑战充满风险的疑难危重病例,可谓针尖上的跳舞,这也是医院省级重点专科——普外科在高精尖手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患者胡某,男,39岁,医院救治,于年实行了全结肠切除术,年实行了直肠切除术,由于第二次手术时小肠广泛致密粘连,本应实行末端回肠造瘘,不得已改用上段空肠造瘘术,旷置(弃用)全部回肠及部分空肠,有效可用空肠仅50cm,导致患者严重短肠综合征,即是指小肠被广泛切除后,由于肠道有效吸收面积减少,引起的一种营养吸收不良的疾病。

一年多来,患者吃什么,立即拉什么,造瘘袋内每日排出量高达-ml的肠液及未消化食物,病人极度消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近1.8米的身高,体重仅有31.5Kg(从70多Kg锐减了40Kg),病人极度虚弱连站立都困难,医院住院靠输液度日,更可怕的是一年多来每月均有1周左右的高热,最高达42℃,每次发高烧都只有使用高档抗生素才能控制体温,仅就抗生素的费用每天就高达1千多元。这一年多来,患者生活苦不堪言、生活质量极低,年迈的父母及家人全都投入到病人陪护之中,家庭经济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强烈的求生欲望迫使患者四处就医求治,先后多次去过医院就诊,均未能得到根本的有效治疗,最终病人慕名辗转找到医院普外科李平教授求治。面对如此复杂、疑难的病情,全身情况极差、极具挑战性的患者,李平教授并没有畏惧、退缩,坚定的答应将尽力为其治疗。

患者刚入院的身体状况

严于术前——病人于年9月28日入住医院普外科,入院后李平教授、李彬主任立即组织团队充分讨论患者病情、分析当前患者身体情况,通过讨论评估,详细地制定了治疗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小肠太短,是导致短肠综合征病人极度衰弱的主要原因;旷置(弃用)的大段小肠不仅不能吸收食物、营养,还是肠梗阻及反复高热的主要原因;只有再次手术,分离造瘘口远端小肠的致密粘连,接通肠管,重新进行末端回肠造瘘,才有可能治愈该病人;然而大家都意识到,能否成功分离该病人致密肠粘连是再次手术的最大难点(医院已经有过失败的教训),本次手术很可能分离粘连失败、甚至分破肠管,不仅不能治愈病情,反而会引起肠漏等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根本就没有补救措施,如果是这样,患者几乎没救,必死无疑。再者患者全身情况如此之差,能挺得过如此大的手术?我们是进还是退?看到患者无助、充满期待的眼神,以及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感动了我们,急病人所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坚定了我们为患者拼搏一次、解除病痛的决心。李平教授最终果断决定再次为患者手术,并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

精于术中——患者在医院经过三周多的精心调养和术前准备,身体和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李平教授组织了李彬主任、李茂嶂主治医生等精兵强将,于年10月21日在全麻状况下再次手术。术中见:小肠与腹壁之间、小肠与小肠之间广泛致密粘连,造瘘口远端旷置肠管极度扩张、梗阻,积液近ml,肠壁水肿明显,造口近端肠管仅有约50cm。术中历经艰辛,终于成功分离了广泛粘连的小肠约cm,将小肠接通并重新造瘘。

手术方案

勤于术后——手术圆满成功,医院的医护团队并没有松懈,他们勤动腿、勤观察、勤询问、勤叮嘱、勤处理。在张晓红护士长、何梦婷副护士长等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患者逐渐恢复正常进食,造瘘口大便逐渐变成稀糊状,每天总量不到一千毫升,术后短短两周,患者营养状况极大改善,体重已增加5Kg,感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患者体重已达42Kg,已经康复出院。

康复后的患者

此例手术的成功,有普外科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敢于挑战,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担当精神;也离不开患者及家属的绝对信任。“行医者,当有怜惜众生之心,也当有敢于挑战病魔之志”,医院一直秉承“医患合一”的理念,不断运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造福大众。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7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