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发现肝转移后,要根据肝内转移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消融、肝动脉导管化疗、化疗、放疗等。对于身体状态一般无法直接手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肝内多发病灶,可以首选转化治疗。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右半结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53岁,因“确诊结肠癌肝转移半年,多程化疗后”于年11月入院。
既往史:患者年2月因“便血1月余”入住我院消化科。
家族史:父亲已故,死因不详。母亲1哥2弟1妹体健,无与患者类似疾病,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个人史:无特殊。
初步检查
查胸部CT:1.结肠肝曲占位,恶性可能,结合肠镜检查;2.肝多发低密度灶,转移待排;3.胃底部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4.双肺炎症。
超声提示:肝弥漫性回声改变;肝内多发实性占位。
穿刺病理:(肝占位穿刺活检)腺癌,考虑转移性。
胸腹部增强CT(.5.28):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
.03请外科会诊,考虑有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于.03行“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及“胃间质瘤胃大切术”。术后病理:1.(右半结肠)腺癌,中分化,浸润全层;2.淋巴结0/12;3.神经脉管无侵犯。术后病理分期:(pT3N0M1)IV期。
初步诊断
1.右半结肠腺癌伴肝多发转移(pT3N0M1)IV期(KRAS突变型)
2.胃肠间质瘤(低危险度)
3.慢性阑尾炎
MDT讨论策略
MDT讨论:结肠癌同时性肝肺转移?异时性肝转移?
MDT讨论认为80%的患者不可切除,需转化治疗,其中10-30%转为可切除状态,最后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另外20%可直接切除的患者,则经过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MDT讨论结肠癌肝转移的一线治疗选择。
诊疗经过
.4—.10行“FORFIRI”方案化疗,期间复查CT,病情评估SD。.11再次复查CT,肝脏病灶增大。
.11行骨扫描和头部磁共振结果显示患者无骨及脑转移。基因检测结果示:K-RAS基因突变型,NRAS基因野生型,BRAF基因野生型。
下一步治疗策略讨论
患者特征:部位:右半结肠;K-ras:突变型;B-raf:野生型;N-ras:野生型
转移部位:肝脏多发转移。
结肠切除术后肝转移灶转化治疗失败,下一步治疗?
根据《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中维持治疗:潜在可切除组如果接受转化治疗超过半年后转移灶仍无法R0切除,姑息治疗组一线治疗4-6个月后疾病有效或稳定但仍然没有RO手术机会者,可考虑进入维持治疗(如采用毒性较低的5-FU/LV或卡培他滨单药±贝伐珠单抗)或暂停全身系统治疗,以降低持续高强度联合化疗的毒性反应(4-5),西妥昔单抗用于维持治疗的研究较少。
.11—.4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方案化疗,期间复查CT,病情评估SD。.4.13复查胸腹部CT肝转移灶与前片相差不大,疗效评价SD。
.5—.12行“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方案维持治疗,期间复查CT,病情评估SD。
.2.26复查腹部CT
.2月底复查CT肝脏病灶较前增大,增多。
晚期结肠癌患者维持治疗进展,mCRC三线之后治疗选择,根据《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所示:
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瑞戈非尼三线治疗,选择局部治疗。.03行肝脏占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及TACE治疗,.5.29复查CT:肝内多发转移,部分病灶体积大,部分病灶新发。右侧肾上腺结节,较前新发。肝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较前增大。疗效评价:PD。
.6骨扫描
.6ECT全身多发骨转移,行MSI状态检测,PD-1,PD-L1检查:MSI稳定型,PD-1(-),PD-L1(-)。
.6.7开始给予雷替曲塞化疗4疗程,2周期疗效评估稳定。
.9.29复查CT:肝内多发转移,病灶增多。
.9.2腹部CT
CONCUR研究.10.29开始口服瑞戈非尼mg,.11复查CT,疗效评估稳定;
.2复查肝脏病灶增多右侧肾上腺结节较前稍增大,肺部新发病灶,评估PD。
.9.29和.1.20腹部CT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大约23%~51%的新发结肠癌患者会出现肝转移,需要对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可切除性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根据肝转移灶情况,患者大致可分为3类:①不可切除肝转移灶(超过2个肝叶多发转移,病灶>5个);②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灶(分布2个肝叶转移,病灶≤4个);③可切除肝转移灶(局限于1个肝叶转移)。本例属于第2类患者,依据全身状态、病情进展中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全身系统化疗后,同期/分期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