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徐锦尧《主日八分半》甘作前驱读经一:(依0:1-5,9-11):先知向以民传报喜讯读经二:(伯后3:8-1):宗徒劝戒信友应以圣洁和虔诚生活等候主福 音:(谷1:1-8):若翰的使命中国文化: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马尔谷所写的福音书,开头第一句就是:「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福音」不是指一本书,而是指「好消息」、「喜讯」。它是指一个事件,它告诉我们:有一个福音、有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发生了」、开始了。这个福音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自己就是福音、就是喜讯;他还要传扬这个福音——传扬他自己。   为什么耶稣基督要传扬自己?因为他是天主子。因为他是旧约中千百年来所期待的一个伟人、一个伟大的先知、一个忠实的以色列人。他是雅威的儿子,他和雅威有最亲密的关系,他对雅威是完全的、绝对的付出。他一生都在寻求和承行天父的旨意。耶稣是天主子,因为他完全以天主为中心;一个以天主为中心的生命,本身就是喜讯。当人能完全以天主为中心时,天主便在他内为王,他便获得救赎,他的生命便达致圆满。这就是福音,是人生命中最大的喜讯。当一个人好像耶稣一样完全顺服于天父时,生命就达到高峰;于是基督的喜讯就成了那个人的喜讯。基督徒的生命本身也就成了喜讯。为准备人类接受这个喜乐的福音,天主首先派遣了一位「前驱」,他就是若翰洗者。先知依撒意亚曾预言:「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作你的前驱,为你开路。旷野中有一个声音呼喊说:你们该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谷1:2-3;参看依0:3;拉3:1)然后,这个前驱若翰来了,他「在旷野里出现,宣讲悔改的洗礼,为使人得到罪的赦免。有许多人从犹太各地和耶路撒冷来到若翰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在约但河里接受他的洗礼。」(谷1:-5)然后,他向自己的追随者说:「继我而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尊贵,我连弯腰给他解鞋带也不配。我用水给你们授洗,他却要用圣神给你们授洗。」(谷1:7)若翰在旷野中施洗,他有许多追随者、崇拜者。他本来可以俨如一代宗师,树立自己的名声、巩固自己的威望、建立自己的王国、扩展自己的地盘、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他甘愿只是作一个「前驱」。而这个前驱,本来就是一代宗师。他本身原本有很多追随者,他的道德、人格、生活方式,都曾经吸引了不少倾慕他、佩服他的人。我们从来都没有甘作前驱的概念,因为我们的文化、教育,都在教我们要做主角;做不成主角时才迫不得已做配角。例如:我们的社会在竞选时,所有候选人的最重要任务是击倒对手;我们的学校教我们以独占鳌头为荣;古时读书人十年窗下,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上京考试、做官,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切,都在教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把一切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做主角、享受荣誉、接受欢呼和喝采。我们没有甘作前驱的文化,我们从来就没有看过甘作前驱的榜样,没有接触过甘作前驱的人。相反地,我们认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种痛苦和不幸。这种遭遇,令人唏嘘、叹息。前驱,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在造了最漂亮的嫁衣裳以后,自己却无缘身披嫁衣,只是把它披在别人的身上。例外不是没有。父母见子女长大成人,就老怀安慰;老师见学生出人头地,也会与有荣焉。父母和老师,在这个角度下都是前驱;他们把子女和学生带到台前,自己却隐居幕后,快乐而满足地静心欣赏自己多年来努力的成果。嫉妒使人把别人的成功当作自己的失败;前驱精神却使人能对别人的成就感到高兴、充满感恩,因为别人可以补我们的不足,别人可以做我们做不来的事。为天主的光荣,为人类、国家、社会、群体的好处,我们都需要有更多甘作前驱的人,以带来更多有用和有贡献的人。这些人的成就,为我们大家都是有益的。我们值得多作前驱、甘作前驱。

吕渔亭:以一颗净洁的心欢迎小耶稣

「祂要像牧人牧放羊群,用手臂集合小羊,把牠们抱在怀里;祂温和地带领哺乳的母羊。」(读经一)

「亲爱的诸位,你们既然等候这一切,就该勤奋努力,使天主见到你们没有玷污,没有瑕疵,安然无惧。」(读经二)

「洗者若翰便在旷野里出现,为人施洗,宣讲悔改的洗礼,为使人得到罪的赦免。」(福音)

今天的这几段圣经,似乎是上周读经的延续,都在讨论如何好好的准备今生今世,好使来生来世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我们今日所面临的这个世界,的确本末颠倒是非不分,伦理道德也早已扫地。请问谁能告诉我,人生一世究竟为了甚么?可惜不少人似乎得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产生了许多赖活不如好死的悲局!我们身为基督徒,当然应该知道人生为甚么:今生辛勤耕耘,来生获享永福。

正如耶稣所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若有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你们是有福的,因为你们有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说句真心话,若这个世界没有永生,一切宗教信仰将毫无意义可言,耶稣基督也将无立锥之地,我们也将成为一群不知何去何从的可怜人!谢天谢地,我们都深信永生的存在,也在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不错,这个世界很乱,真正平安及幸福可能很难在这个世界上找到。

「背着十字架来跟着我!」天国之路本来就如此崎岖不平,天国之门犹如骆驼穿针孔,真是难于上青天。但我们不必灰心失望,因为我们有一位善良的牧人,祂将抱着我们这些蠢弱的小羊,平安地去踏过黯深的山谷及崎岖的道路,进入祂为我们准备了的羊栈。「祂要像牧人牧放羊群,用手臂集合小羊,把牠们抱在怀里!」

这位善牧为我们牺牲了自己,祂并不要求我们甚么回报,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要我们在天主面前度过一个纯洁的生活,正如读经二所说:「你们该勤奋努力,使天主见到你们没有玷污,没有瑕疵、安然无惧。」而这就是先驱若翰当年在旷野里宣讲悔改的目的,便人能与天主重新和好,因为他知道唯一能使我们与天上慈父隔离的,只有我们的罪恶。

小耶稣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快快洗净我们的心灵,准备好好地迎接祂吧!

《圣神修院》迎接上主的路

藉着将临期的时刻,教会希望信友反思基督再度来临有甚么实际意义,既然是期待衪的来临,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作好准备迎接衪的再来。所以,今天的读经都是劝导我们预备上主的道路。但是,要怎样才是预备上主的道路呢?

第一篇读经依撒意亚先知喊说:「你们要在旷野中预备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上为我们的天主修平一条大路!……」然而,能够得以体现这句说话的人,就是福音中的「洗者若翰」。因为,洗者若翰既是基督的前驱,还预备上主的道路,不惜进入旷野,过着苦修的生活,且劝导人悔改皈依,目的使人能够获得罪赦。的确,洗者若翰选择进入旷野,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因素,旷野给人的感觉是:危险、孤单、缺乏安全感等;所以,在旷野中,人没有其他的依赖,就只有倚靠天主而生活。

今天,每个人预备上主道路的方式各有不同:我们可以修道、婚姻、独身等的方式来回应上主。不过,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我们作基督徒的,都是被召叫度一种特殊的生活,就是伯多禄后书所说的:「被召叫度圣洁和虔敬的生活。」可是,我们生性软弱,容易被罪恶所操纵和控制,若要度圣洁和虔敬的生活,就要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出修正。所以,洗者若翰当年进入旷野,是针对这人性的弱点,藉克己修身来达致相称的生活。这样看来,在将临期的时刻,我们又有没有为自己寻找一个「城市中的旷野」,以准备上主的道路呢?试想想,我们有否想过重整祈祷生活,善用修和圣事和圣体圣事,甚至安排灵修退省,开放自己接受天主的恩宠呢?因为,这些行动正表示惟有信靠天主,才能真正的养性修心,在生活中预备及修平人心,以准备迎接耶稣基督的再来。

可惜,今天我们处于「快餐式」的社会文化中,事事要讲求快捷及效率,对于长时间的等待,显然地易于表现出没有耐性。若然我们是以这文化来了解基督再来的信息,那么就会容易重蹈伯多禄后书所描述的基督子民的旧错,即是因基督迟迟没有再来,而认为那时刻是遥遥无期,因而令有些人生活变得松散。当然,我们相信今天的教友,都是相信基督会再度来临;但是,究竟这只是一个虚无的口号,还是一个激发信仰的信念呢?我们要在此深思!

其实,今天教会对将临期的反省,已不单只是纪念过去历史中的耶稣,或期待虚渺的将来,不知基督何时再来,而是提醒我们如何切实的活于今天,藉圣事、祈祷的精神,化为服务兄弟姊妹的力量,在生活中落实出来。所以,我们若能在这「城市中的旷野」,深化灵性生活,那么就会帮助到我们,既能够积极的于每天生活中给予自己动力,在人生的瑕疵及不完美中,不断作出悔改及皈依。因为,天主愿意众人回心转意,而不是愿意任何人丧亡。所以,就让我们把握「现在」,以积极悔改的心情,来预备上主的道路,及以积极的心态来期待基督的再来。

夏志诚《要你问答》修甚么路?一天去主持婚礼,迟了出门口,估计有可能迟到,就叫了部出租车,谁料还差几百公尺就到圣堂时,路上都塞满了车子,动也不动。司机看了看就说:「前面修路哩!你要不要自己走过去?」香港的一个特色是时常修路,到处修路,碰上它,并非倒霉,而是正常。这个主日的读经也是谈修路,而且是修一条分三段的路。鍊路传统上,灵修学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鍊路、明路和合路。鍊路,顾名思义,就是修鍊净化,是灵修功夫的起步点,如同那些来到若翰跟前的人们一样,首先要「承认自己的罪过」(谷一5)。很多堂区在将临期都会为教友安排修和礼,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是为接受天主恩宠的一个最好的准备,因为当我们愿意承认自己的不是和过错时,我们就是愿意改变,愿意修建一条让天主直达心底的通衢大道。明路远离罪恶的黑暗,为的是要转向光明的天主。那些在若翰前承认自己罪过的人,还要「受他的洗」(谷一5),也就是要以积极的行动来表示皈依悔改。在灵修的旅程上,明路所指的就是基督徒在经过相当的鍊净、摆脱恶习之后,更需要在天主的光照之下,看清此世的真相:「在这日子上,天要为火所焚毁,所有的原质也要因烈火而溶化」(伯后三10),因而我们「应该以圣洁和虔敬的的态度生活」(伯后三11)。当然,一天在世,我们都不可能是完全无瑕,所以,伯多禄后书作者所强调的是我们「应该」(三11,1)。天主看的不是我们成就了多少,而是我们努力了多少。合路然而,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只不过是一份准备。灵性生命的完成,最后乃在于天主的亲临。合路所指的就是这天人合一的最后阶段:「仁爱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义与和平必彼此相亲」(咏八十五11)。严格来说,我们不可能「修」这一段路,因为主动的是天主,我们只能「等候并催促天主日子的来临」(伯后三12)。不过,这份等待是积极的准备,是有意识的期盼,昔日若翰洗者愿意犹太人所有的,今日将临期想要栽培我们的,就是这种准备、这种期盼。结语那天去主持婚礼是迟到了,但因为塞车,新人比我还迟。当然,婚礼迟了一点开始,没有甚么大碍,最重要的是他们能终生相守、永结同心。我想,天人的关系也一样吧!1

韩大辉《寒梅丹心》礼物

天恩:

主内平安!收到你和展泓的喜讯,海伦愿意和你们一起祈祷!

圣诞快到,不期然想起交换礼物。

我在小修院寄宿时,到了将临期,院长便请我们写信给小耶稣要求礼物,但也要答应耶稣做个乖孩子,当然,院长会看这信,礼物也经他准备,大家心照不宣。直到那时,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可以直接向耶稣求礼物的。这思想激起我对耶稣的礼物的渴求。

渴求与人生似乎分不开。渴求甚么?怎样渴求?向谁渴求?今主日的三篇读经有很好的提示。第一篇提到,上主的礼物就是祂慈爱的牧养,就如牧人温良地抱起小羊一般,这是我们渴求的礼物。读经二提醒「新天新地」的守候,「圣洁和虔敬」是渴求的态度。第三篇读经来得更具体,天主子耶稣基督就是要来的那一位,这是天大喜讯,喜在于人的一切心愿和渴求必在祂身上得到满全。

礼物是施予者给领受者「白白」的恩赐,耶稣的礼物亦然,但由于祂的礼物是爱,而爱要求拖予者和领受者之间的「交换」。怪了,「白白」和「交换」如何能放在一起?

圣伯纳提出一个经典的解释。他从问题开始:天主是美善的,人自然地爱祂,然而两者相差如此之远,人怎能相称地爱天主?造物主是永流不息的甘泉,人只是一个口渴不已的受造物。天主白白施予,人白白领受,何来交换?伯纳再问,难道因为人比不上蜂蜜的甘饴、羔羊的温良、玉簪的明艷、太阳的光亮,人就不能爱天主吗?一切爱的热忱就化为乌有吗?

绝不!人尽管卑微,仍渴求全心爱天主。天主给人「渴求」,祂便要求全部的、不二心的「渴求」。人爱天主,就要辖出全部,就全部而论,那就是无缺了。伯纳还说,人与人成婚,只要双方愿意便可,无须计较门当户对,既然如此,人灵和圣言成婚,在于双方同意,就不能计较人先受圣言所爱,而且所受的爱,极为丰富。

圣母是卓越的范例。十二月八日圣母始胎无染原罪庆日,正纪念她在其母圣亚纳胎中成孕之始,就预先得到降生圣言的救赎恩宠,而且是「满被圣宠」,其满载程度,使她得到「始胎无玷」的大恩。这是天主「提前」赐给她的救赎恩宠,是白白的。然而天主的「提前」,并不取消她后来的「自由」,因为天主仍期待一个重要的交换,只有玛利亚才能付出,就是靠着恩宠全心爱天主。果然,她甘心情愿地向天主说:「愿你的话成就于我」(fiat)」。天主期待的「交换」实现了:天主变成人的儿子,人变成天主的母亲。这fiat使满满的恩宠外溢,这个交换使所有其他的天人交换产生崭新的意义,如奥思定所言:「天主成人,为使人成为天主」。

天恩,在同样的轨迹中,我们也和天主交换礼物,即使我们远不如天主。

在十一月十五日廖雅伦、谭汉威和谭永明三位执事在香港教区晋铎。礼仪中有一个仪式,领秩者全人俯伏在地,主礼和全会众跪下,诵唱诸圣祷文。天恩,这是教会的「王牌」---诸圣的相通,祈求者以极隆重的方式,俯伏在地,辖出全部,甚至连自己的缺点,也以诸圣的转祷来求天主补充,这样才有天主所赐的「圣洁和虔敬」。在主教的覆手下,奇妙的交换发生了,他们交出自己的人性,换取了圣神的大能,成为教会的仆人,使基督在他们身上奉行公务司祭职。每个天人的交换都意味恩宠的外溢。

天恩,在司铎荒的日子,多了三位,天主的牧养便多了。尽管三位新铎是我的学生、朋友,但更重要的是在司铎生活上都是同行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年轻时所渴求的礼物:成为司铎。迄今,我每天仍为这礼物谢恩,为恒心祈求。

天恩,当你和展泓陪着海伦祈祷时,要想想你们辖出的「全部」……

送上祈祷和祝福,主内挚爱……

吴智勋《和平纶音》不愿意人丧亡的天主将临的意思是期待主的来临。今日三篇读经都提到这问题,但每篇的意义却不同。首先,依撒意亚先知书提到的将临,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当时以色列人正处于流亡期间,先知给他们说:「你们的天主来了」,一切痛苦会成为过去。但事实上,这喜讯只应验了一半。以色列人虽然重回故地,却不感到光彩,眼底一片荒凉,始终不能立国。不久,他们又被希腊人、罗马人统治。他们怀疑:究竟天主来了没有?基督徒相信那时主还未来!一过五百年,若翰洗者出现于以色列,他叫人准备主的来临,要悔改皈依。结果,主真的来了,开拓了一个新时代。耶稣出现的时间只短短三年便升天去了,但衪答应会再来,而基督徒必须用信德坚持这个信念。到了伯多禄后书的时期,已是宗徒时代。当时,人们仍热切地等待主的再来,连保禄也如此;但等了数十年仍未见主的来临,此时,很多第一代的基督徒已离世,不久,有一些假导师出来,误导信友,说基督不会再来。于是,人的生活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流于放荡;有些基督徒还标榜:人既接受了主为世人赎罪的恩宠,那么,人怎样生活也没有所谓;其实,这只是为自己的放纵找借口。因此伯多禄斥责这种思想,他说:主的来临不受时间限制,「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不要因久待而失望。他更强调:主一定会再来。是的,衪久久不来是衪的容忍,是衪给我们机会,因为「祂不愿意任何人丧亡,只愿意众人回心转意。」从以上的读经,我们可得到一些启示:我们的信仰不能容纳宿命论这种思想。宿命论认为一切皆注定,这就是今人喜欢看相的一个原因。他们以为若是福相,福总会来;若是坏相,恶运总不能免。其实,不要以为长相的好坏能定一生的福祸,如此过活的基督徒是多么不自由!天主是公平的,在祂内没有「恶相」便要下地狱这回事;天主乐意把恩宠给予每一个人,因为祂实在不愿有任何人丧亡,这才是天大的福音!我们的情况跟伯多禄后书的时代相似。基本上我们信基督,也相信祂会再来,但实际上等了二千年祂还未来,于是,末日这个基督再来的日子,在一般人眼中成了一件遥远的事;也有人以死亡去谈论基督的来临,可是对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死亡是遥不可及的;因此,等候基督来临的心态,依然不受重视。现代人生活节拍紧凑,事事讲求快捷与效率。了解到现代人这种不喜欢等待的心态,教会今天强调基督「现今」的来临:譬如在圣事中、在基督徒团聚及祈祷时;既然耶稣每天都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应有理由、有动机以圣洁、虔敬的生活去回应,正如伯多禄后书说:「过着没有瑕疵的生活,使你们见天主时便安然无惧」。因此,末日何时来已不重要,常讲末日,可能令人无进取精神,最重要是能够把握现在。但问题是:谁能过无瑕疵的生活呢?耶稣曾问:「谁没有罪的先投石」。倘若今天耶稣问:「没有罪的站出来。」又有谁敢踏出一步呢?因此,圣经不断提醒我们:人犯罪是事实。若望在书信中说:「谁说自己没有罪,是个撒谎者,在他内是没有真理。」保禄也有类似的话:「所有人都犯了罪。」因此,问题不在乎我们有否犯罪,而在乎我们这些有罪的人能否悔改。若翰洗者的呼唤,就是叫人悔改,并以外在的生活,配合内心的皈依。即使已皈依的人,总能够以不断的皈依做得更好。让我们在此将临期牢记这福音:天主不愿任何人丧亡,祂总愿人回心转意。让我们为自己、为别人把握这机会。谭锦荣《荒漠燃荆》福音的开始「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一1),圣史马尔谷在开始的第一句说明了整卷书的目的:主耶稣基督降生,进入世界,是一个新的开始。然而,这个新开始却回响着天主在创世时万物的肇始:「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一1)。再者,「福音」究竟有甚么意思?从依撒意亚先知的记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福音」所指的喜讯并非一件已过去的事件,而是天主将要拯救祂的子民的许诺:「给熙雍传喜讯的啊!请登上高山!给耶路撒冷报喜讯的啊!请大声疾呼!高呼罢!不要畏惧!向犹大各城报告说:你们的天主来了!」(依四十9)从马尔谷的宣告中,主耶稣就是以民在漫长的期待中,天主的亲临!主耶稣的出现将会更新一切。因此,福音是需要宣讲的:「耶稣来到加里肋亚,宣讲天主的福音」(谷一1),亦应信从:「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谷一15),且比生命更为贵重:「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谷八35)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即「受傅者」。祂将满全应许给达味的后裔、以色列民的承诺,重整天主的领域。此外,这位耶稣,亦是天主子,马尔谷将在整卷书中为我们揭示出这称号的圆满意义。当马尔谷将福音成书的时候,宗徒们及其他信众已周游于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一带,在会堂及市集、广场中,宣讲主耶稣的道理。因此,那些属灵生命处于黑暗中、伦理生活处于迷茫中的人,因经验到复活主的信息及祂的爱,生命产生了变化,他们体会到生命新的可能性,生命有了动力,有了希望!然而,我们有没有同样的体会?主耶稣的喜讯为我们的生命是否如此的宝贵?祂能否满全我们深藏于内心的渴望?我们的生命会否藉着主耶稣而有所改变?马尔谷记述了若翰洗者作为主耶稣的前驱,为准备祂的来临。从以民出谷的经验中,我们体会到天主的带领:「看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为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准备的地方」(出廿三20)这是依撒意亚先知书「安慰之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中的一段,先知向以民指出他们流徙之期将满,上主会为他们预备道路,除去一切障碍,带领他们出离旷野而回归家园:「你们要在旷野中预备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为我们的天主修平一条大路!」马尔谷重整句子,将先知原先所指的天主的圣子──耶稣,改写为若翰洗者:「旷野中有呼号者的声音……」(谷一3),他引用了玛拉基亚先知的预言:「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拉三1)。因此,若翰洗者作为主耶稣的前驱,宣告:「你们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谷一3)。「修直上主的途径」要求我们内心的转化,为能预备上主的来临。心灵的皈依需要我们忏悔己罪,并作悔改。若翰邀请以民悔改是生命的转向,召唤他们全心归向天主。为一般人,悔改是弃恶从善;为基督徒而言,悔改是我们得救的必然选择,我们为回应天主对我们的爱,而甘愿放弃一切阻碍:软弱、罪过、邪恶……。「承认自己的罪过」(谷一5)使生命得到释放、得到真正的自由。今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能生活安稳,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设下「舒适区」,好能享受那份「安全感」。如此,我们便会形成内向地自满自足、自我安慰,有可能会忘记了他人的需要。这种如同「自我捆绑」的态度,在福音的光照下,便得以解除。正如若翰在约但河为群众施洗,「为得罪之赦」(谷一);我们却藉着圣洗圣事而得以重生,在圣神内得到新生命:「我以水洗你们,祂却要以圣神洗你们」(谷一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