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普外科(河南濮阳)
摘要
消化道瘘是胃肠道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医院自年3月~年4月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的前提下,采用腹腔引流灌洗的方法治疗消化道瘘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43岁。消化道瘘原因: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口瘘3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右半结肠切除回肠结肠吻合口瘘5例,左半结肠切除结肠结肠吻合口瘘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穿孔行肠切除小肠吻合口瘘3例,全胃切除行空肠代胃食道空肠吻合口瘘2例,阑尾残端瘘1例。发现瘘的时间:术后第2天2例,第3天2例,第4天10例,第5天4例,第6天1例,第7天1例。
治疗
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对原仅有1根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先B超或CT定位,在积液较多的位置局部穿刺试抽积液,若积液易抽出,则置入细引流管,若积液黏稠,不易抽出则在局部腹壁切开1~3cm,另置入一根橡皮引流管。对于切口感染者可自切口处置入引流管。对于原有2根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无需另外置管。明确消化道瘘时,自高位引流管内滴入0.5%甲硝唑mL和生理盐水mL(加入庆大霉素24万U)的混合液,如两管能形成内外对流通道,则全天持续滴入灌注,如不能形成内外对流通道则以单管滴入上述混合液,每次~mL后直接接负压吸引器吸出,每天1~2次;待引流12~14d后改为冲洗后夹管,因橡皮引流管对组织刺激性较大,易形成包裹,感染扩散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夹管后不断改变体位,使灌洗液能与瘘口充分接触,15—30min后再开放引流管引出,每天4~6次,当引流的消化液量每天mL,同时时间超过3周后,B超或CT复查发现腹腔内除瘘口附近无大量积液时,遂改为开放引流,并且逐渐退出引流管,皮肤切口处以凡士林纱条填塞,至皮肤伤口愈合。
结果21例消化道瘘均经腹腔引流灌注治疗后瘘口自行修复,后期造影检查无消化液瘘,饮食恢复正常,体温正常,达到治愈标准。所需治疗时间为3.0—6.5周,平均4周。
讨论消化道瘘是胃肠道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刘运江等报道可达33%~60%。医院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的前提下,采用腹腔引流灌洗的方法治疗消化道瘘21例,无死亡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对于腹腔积液或脓肿,第1次手术是引流,但应采取创伤最小的方式进行,采用穿刺引流或者小手术的方式置冲洗引流管。消化道瘘患者多兼有脓毒血症,瘘口局部感染严重,消化道手术区局部水肿及严重的粘连,再次手术难度较大,且修补成功率低,病死率高,患者在短期内难以接受再次手术。所以笔者认为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引流灌洗,其特点为迅速减轻中毒症状,控制感染,净化腹腔,并可减轻腹腔压力,避免腹腔内分隔综合征所致的全身性损害。
灌洗引流能及时将漏出的消化液及黏稠残渣稀释后引出,灌洗液中的抗生素有利于消炎灭菌,灌洗可早期冲开瘘口周围的炎性粘连,减少毒素的吸收。即使较大的瘘口不易闭合或难以闭合,亦为后期二次再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运江,吴祥德,齐叉新.管状吻合器在消化道吻合申的应用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10(4):.
[2]朱维铭.消化道重建术后肠瘘的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9(3):.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号东塱工业园4栋: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怎么预防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