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一例晚期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

  每天   这是一位卵巢癌骨转移、腹膜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已经近4年,期间多次复发行化疗。

  今年春节前因腹水、CA升高曾在我院化疗3周期,后因疫情,停止治疗。此次因出现“腹痛伴排便困难”5月7日住院。

  入院后查立位腹平片提示:肠内积气,可见气液平,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

  腹盆CT提示:腹盆腔积液,腹膜增厚,腹膜后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乙状结肠可见低密度影,结合病史考虑转移。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出现肠梗阻的原因为肠粘连、乙状结肠转移引起,肠粘连的原因不除外腹膜转移灶与肠管粘连,肠系膜间淋巴结转移引起粘连。

  因此,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食、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建议患者胃肠减压,患者拒绝。

  中医治疗针对梗阻,结合舌脉,先后给予后背部膀胱经刮痧以泄热;腰骶部结节刺血拔罐,减轻肠道压力;腹部结节松解,解决局部淤堵;针刺天枢、大横、腹结、府舍、水分、中脘以健脾通腑祛湿,针刺时为增加局部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每个穴位三根针同时进针,治疗后配合中药灌肠,方选大柴胡汤加减。

  入院当日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夜间安静入睡。但仍然有腹胀,未排便。偶有排气1次。

  每日坚持治疗,至5月11日,因梗阻未见缓解,其他检查结果已完善,给予全身化疗。

  化疗后5月12日晚间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频繁呕吐胃中消化液、胆汁,口苦明显,伴有腹胀加重,立位腹平片未见气液平,但肠管有积气,继续给予中医治疗,为减少胃肠道腺体分泌,给予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患者频繁呕吐,肠鸣音消失。

  再三劝说下,5月13日起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中医治疗考虑到患者化疗后体质较弱,1周未进食,未在给予刺血拔罐,给予针刺治疗,同时建议患者艾灸足三里、命门穴。

  至5月16日灌肠后,晚间患者排出大量黑色稀便,拔除胃肠减压管。夜间再次排便4次,此后每日排便正常。

  从住院到肠梗阻缓解,前后共用9天时间,但患者出现梗阻前的一些细节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还是值得总结分析的。

01

艾灸时间要适宜,并非时间越久越好。

  该患者4月28日曾门诊就诊,当时无任何症状不适,常规调方开药,本来联系好节后安排住院复查。   5月3日,患者跟我联系说腹痛,绞痛难忍,伴有腰痛,排便费劲,口服通便药物也无效,自己觉得肚子鼓起来了。   因当时正值假期,科室没有门诊,医院先急诊处理,可能是肠梗阻了。因疫情患者恐就诊程序繁琐,未去。   后来住院时仔细询问,患者5月1日就出现腹胀,假期女儿在家,希望通过艾灸缓解症状,故每日艾灸4-5个小时。现在分析看来,可能跟艾灸有关系。   临床中,我们一直在使用艾灸神阙穴治疗腹水,也一直在强调初次艾灸,要重灸3小时以上。那么,为何说该患者艾灸时间久了不太适宜呢?   首先这位患者腹水时间已经很久了,春节前经过化疗,腹水较前减少大概一半,后来一直通过艾灸维持现状,腹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腹水时间久了,蛋白沉积在肠系膜表面,加上艾灸的热的作用,会加重肠粘连。   肠道粘连,是导致患者而出现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02

如何解决肠道粘连问题

  腹盆腔做过手术病人,从西医角度看,术后炎性渗出并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肠粘连;从中医角度来看,术后正气不足,容易出现气血瘀滞津阻。局部气滞、血瘀、痰阻,会导致肠道出现粘连疼痛。   为预防出现肠道粘连,在艾灸前可采用腹部结节使用毫韧针松解,松解必须出血缓解瘀滞。   其次,可以采用芒针针刺的方法,在腹部结节处,采用三根针同时进针的方法,增强局部疏通气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   第三可以采用抖腹直肌的方法,促进胃肠蠕动,松解肠粘连。   这三种方法中,第三种方法操作简便,家属通过学习,即可在家实施。(编者按:关于抖腹直肌,本   该患者在复查时发现,乙状结肠占位,考虑转移。同一时期,病房另外一位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两年,出现了卵巢转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卵巢癌,转移至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癌转移至卵巢。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医角度来分析。   首先要看卵巢癌的病因,患卵巢癌有寒湿夹热的因素,卵巢癌多见上皮样癌,容易大网膜转移含热的因素;而卵巢又易并发囊肿,易合并腹水,这有寒的因素。   卵巢癌手术叫减灭术,是肉眼切除,很难切净,符合湿性黏腻的特点;且卵巢居于下焦,下焦多偏湿。   近年来现代医学把大肠分为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预后要好于右半结肠,因为左半结肠偏热。   乙状结肠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中间,在结肠癌中,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为结肠癌的好发位置,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病因,从中医角度讲是不同的。   直肠靠近体表,故直肠癌多偏热,结肠距体表(肛门)远,靠内,靠里,故结肠癌偏寒;而乙状结肠位于盆腔下焦,其上为降结肠,下为直肠癌,结肠的运动特点是少而慢,是粪便暂时贮存的场所,但降结肠可顺应肠道蠕动方向,粪便存留时间相对短,而乙状结肠在盆腔中多横行分布,和蠕动方向垂直,不能顺力产生蠕动,故贮存粪便时间长,重吸收粪便中的水分更多,因此湿气更重,因此,乙状结肠癌病因中,寒湿夹热为主要因素。   中医讲“同气相求”,卵巢癌和乙状结肠癌病机相近,所以相互之间容易转移,因此才会出现卵巢癌转移至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癌转移至卵巢的现象发生。   以上为该患者治疗后我的一些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同时也提醒患者,虽然艾灸是我们一直非常推崇的能够防治肿瘤,解决病痛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使用方法得当,能为患者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对于一些突发的症状变化,最好到门诊经过医生指导,方可使用,切不可盲目的延长艾灸时间。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徐林

告患者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fena.com/dljcy/12717.html